2004年, 中國啤酒行業走出了近十年來行業整體效益連續下降的低谷,產銷總量、市場占有率、資產償債率以及綜合競爭力均首度出現強勁恢復性增長,取得近年來*好的業績,令人鼓舞。
2005年,基于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行業的發展狀況,中國啤酒行業在保持2004年良好的形勢下,也有新的機遇與挑戰,歸納起來,有如下十大走勢。
企業集團化規模化加大
雖然中國啤酒行業目前的集中度比以前高,但現在仍處于“諸侯割據”狀態,全國性的品牌不多,啤酒行業的集中度不強。2005年,啤酒企業集團化、規模化將繼續加大,并根據企業實力不同呈現如下特點:
外資企業選擇時機快速進入中國。中國巨大的啤酒市場消費潛力一直吸引著國外啤酒巨頭,2004年,安海斯-布希(AB公司巨資收購哈啤,加上此前比利時英特布魯、嘉士伯、喜力等國際知名啤酒巨頭不斷在中國拓展勢力范圍。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哪家外資啤酒企業在中國處于**的優勢。因此,在2005年,外資啤酒企業將進一步憑借著自己強大的品牌、技術、資金優勢深入參與到中國啤酒市場。一方面,像日本麒麟啤酒、韓國啤酒集團等參與中國不深的外資企業會調整全球戰略,加大投資中國啤酒市場力度,在部分區域上獲得強勢;另一方面,像AB、英特布魯等參與中國較深的啤酒集團公司會繼續收購、參股一些大的啤酒集團,以提高在中國市場的綜合競爭能力。
國內**集團軍放緩戰略并購步伐。國內**集團軍的啤酒巨頭青啤、燕京、華潤年生產能力都在350萬噸以上,在全國擁有幾十家生產基地。2005年,他們并購步伐將會放緩,主要的精力放在兼并后的一系列整合上,但是對于一些條件較好,戰略地位比較突出的企業,他們也會繼續收購甚至會建立新廠。比如北京和廣東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戰略要地,素有“得北京得天下”,“得廣東(州)得半天下”之說。因此,青島、華潤、燕京三巨頭紛紛都到北京、廣東投資建廠,構筑戰略要塞,形成一股南北雙向對決之勢。2005年可以預測,**集團只會從全國戰略意義上考慮并購或者建廠。
國內第二集團軍加快機遇擴大規模。2005年啤 酒業資本并購大旗將繼續揮舞,而國內第二集團軍背后都忽隱忽現著強大的外資背景,如珠江后面有英特布魯、金威后面有喜力、重慶啤酒后面有英國啤酒公司等支持。這些啤酒集團都是區域強勢品牌,但是為了在未來的中國啤酒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他們現在必須加大并購步伐,2005年這種趨勢將會更加明顯而且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升級,資本并購戰也將隨之愈演愈烈,像金威在天津建廠、重慶啤酒收購安徽天島啤酒,哈爾濱在沈陽擴建生產基地等活動將在2005年繼續開展。因為目前中國啤酒業仍然處于區域分割明顯、企業分散的狀態,第二啤酒集團還是有機會的。
國內有“賣點”的中小企業整裝“出嫁”。自從AB以高價收購了哈啤后,讓國內尚有一些“賣點”的中小啤酒企業看清楚了自身的價值。這些中小啤酒企業會提升自己的價值,然后選擇大的啤酒集團“出嫁”。2005年,國內的一些中小啤酒企業會塑造自己的相對優勢,體現出自己的“賣點”,爭取獲得與大集團談判的砝碼,這種優勢可能是市場,如福建雪津啤酒集團;可能是區域,如安徽阜陽古井雪地啤酒公司;可能是特色產品,如通化啤酒公司奶啤、內蒙古金川保健啤酒。因此,2005年,一些中小啤酒企業將會積*塑造、宣傳自己的“賣點”。
從價格大戰到品牌大戰
2005年啤酒行業的競爭模式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從價格大戰到品牌大戰。國內大啤酒巨頭在推廣自己的全國品牌上會顯得積*。他們通過產業整合來提高整體市場競爭力,建立全國性主導品牌。因為全國市場品牌對于企業集中資源優勢、建立核心競爭力、提高經營效益,將起到*大的推進作用。我們已經清晰地看到,青島啤酒、華潤啤酒、燕京啤酒等行業領導集團軍,目前正致力于真正全國性品牌的建立和塑造。尤其是“華潤啤酒”,2004年將雪花定為全國性主導品牌,在2005年雪花將可能與青啤、燕京,以及百威、喜力等洋啤同場競爭,成為一個全國性品牌。
降低整體運作成本
啤酒是低利潤的產品,2005年由于原料、輔料、能源、運輸等成本不同程度的上漲,這種壓力又不可能通過啤酒的零售價格上漲來解決。因而,2005年降低成本將成為企業內部競爭力塑造的主旋律,它體現在三個方面:
1.制造成本。主要是控制各種經濟技術指標,例如降低噸酒耗糧、耗電、耗水,包括原輔材料價格等。2005年,廠家會為此而努力,一些大的集團,如華潤、燕京、青島會發揮大集團的規模采購優勢,降低成本。同時,由燕京啤酒集團等企業倡導的中國原輔材料工業協會也已經成立,這樣會通過協會來保持價格相對穩定。
2.營銷成本。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許多中國啤酒企業依靠的是壓迫式廣告傳播和強勢招商來強取擴大市場。但巨大的成本造成“投資源找死,不投資源等死”的怪圈。2005年,中國啤酒企業將會更加考慮市場營銷成本控制,會通過市場營銷戰略的整體規劃來進行合理的控制投入產出比例。
3.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占據啤酒成本較大的比重,特別是新的運輸條例的頒布,使啤酒行業的運輸成本直接上升,給啤酒行業競爭造成較大的壓力。為此,2005年,大的啤酒集團公司會根據生產基地和目標市場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的產銷物流配送,而且企業將根據運費和產品收入單獨核算等方式來降低稅率,進行合理避稅。
產品競爭層次結構分明
啤酒是規模經濟,2005年,啤酒企業的產品競爭層次將會更加明確。基本思路為:普通酒打市場,中檔酒創利潤,高檔酒樹形象。“燕京啤酒”去年占總產量20%的中高端啤酒則實現了50%的利潤使國內很多啤酒公司在穩固了自身市場之后,開始關注中、高端啤酒市場。有消息稱,2005年,青島、華潤、珠江啤酒、金星啤酒等企業都將陸續推出自己的主打高端啤酒產品,并將通過各種形式向餐飲、娛樂等中高檔市場進軍。青島啤酒在長沙生產廠將瞄準高端啤酒市場;華潤雪花將在廣州東莞投資以開發“純生啤酒”為主的高端產品;北京朝日啤酒將作為國內**全部生產生啤的企業。可以預測,2005年高端之戰將愈打愈烈。
普通酒2005年競爭也將更加明確。比如,青島啤酒為改變北京市場長期被燕京“獨斷”,特開發出終端零售價在2元左右的青島大眾啤酒與燕京在北京一決高低。2005年青啤大舉進京,預示著具有戰略意義的2005年京城啤市的“拼搏之戰”正式打響。同時啤酒品種會繼續向多樣化發展,除以淡爽型啤酒為主體外,2005年會有濃醇型啤酒、高濃度啤酒、包括特殊風味啤酒等。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