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表情背后,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憤怒、竊喜、不服、無畏都可以理解。但相關管理部門表情代表怎樣的利益呢?
有些新聞 事件的閱讀樂趣并不在該事件本身,而在外界對該事件的種種不同反應。一種反應是一種表情,透過這些表情,可以看到平靜社會表象之下復雜的內心,有由表及里、由近及遠的滿足。并且,不同表情之間往往能相互呼應,由此才形成一個事件在社會上的完整投影。比如這次“ 甲醛 啤酒”事件。搜集媒體上關于“甲醛啤酒”事件的種種表情,大致有如下幾種:
憤怒——據說“甲醛啤酒”在業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可多數消費者卻被蒙在鼓里,當然表現出憤怒。
竊喜——這是啤酒貿易戰中多好的一個“靶子”啊,盡管,中國啤酒出口量很小,但產銷量可是居世界**位,對早就虎視眈眈中國啤酒市場的國外啤酒企業而言,這機會簡直就是送上門來的,不要白不要嘛。于是,小消息*終釀成了啤酒貿易的“甲醛門”事件,韓國全國范圍內召回中國啤酒,日本要求徹底檢查中國啤酒的成分,其他國家啤酒市場也是風生水起,大有要拿“中國啤酒含甲醛”來說事的架勢。
不服——《南方日報》報道說,青島、華潤、燕京啤酒三巨頭表示,對于啤酒中含有甲醛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關鍵的原因是目前國家沒有相應的標準出臺,究竟飲用多少對人體無害,也沒有一個權威的定論。
無畏——《信息時報》消息說,有業內人士指出,因為成本的緣故,現有的企業生產高檔啤酒基本上已不再使用甲醛,但大眾啤酒不可能不添加甲醛。……
這些反應多半是可以預料到的,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上海《新聞晚報》報道說,“甲醛事件”是禍起傳媒。據該報采訪*初發表“甲醛啤酒”事件的《環球時報》記者,得到的一種說法是“實際上,除了中國啤酒外,很多國外啤酒同樣在使用甲醛,而韓國把中國啤酒‘下架’的原因卻是因為媒體的一個失實報道”。即某媒體在轉載其稿件時,擅自將“95%中國啤酒含有甲醛”成了“95%中國啤酒甲醛超標”。
而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的反應更耐人尋味。
據《華夏時報》報道說,2005年版《發酵酒衛生標準》早在今年1月就已經出臺,將于今年10月實施生效。該標準僅增加了甲醛含量限制標準,并未將甲醛明確列為不允許添加的成分。國家質檢總局標準委負責人表示,不會對此標準進行修訂。衛生部食品處有關人士則表示,“在我國,甲醛可以作為食品生產過程中添加的助劑,甲醛在部分食品中也天然存在,比如在帶魚中。但含量*少的甲醛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我們并不會因此而不吃帶魚”。
不同表情背后,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憤怒、竊喜、不服、無畏都可以理解。從各種表情上來看,“甲醛啤酒”事件的爭論焦點多是集中在“是否將甲醛明確列為不允許添加的成分”這一啤酒釀造衛生標準上。對于模糊標準,消費者憤怒于它對自身消費權益保障的失語;國外啤酒制造商竊喜于它所帶來的市場可乘之機;“青島”們不服于由此導致的“違規經營”的輿論壓力;中小啤酒企業則“無畏”于因此可以帶來的低成本競爭空間。但相關管理部門的表情代表怎樣的利益呢?
事實上,在以往類似的“行業標準”之爭上,相關管理部門的態度往往很明確。尤其當行業標準與國際通行的標準相沖突引發地區間貿易戰的時候,我們總是站在“與國際標準接軌”這一坐標上,要求國內企業要“高標準、嚴要求”,并呼吁要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以期在國際市場上掌握主動權。但這一次,我們并沒有看到這樣積*的態度。
就在筆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在網上又翻到一條消息,說的是,盡管中國啤酒產銷量已居世界**,但出口量很小,近幾年,年平均出口量都在15萬噸左右,出口量僅占啤酒產量的0.5%。筆者以小人之心猜測,如果我們啤酒出口量占啤酒產量不是0.5%,而是99.5%,面對“甲醛啤酒”事件,相關管理部門的表情會怎樣?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