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墻建筑涂料檢測項目:
1.容器中狀態
容器中狀態是指涂料在容器中的外觀、如是否存在分層、沉淀、結塊、凝膠等現象以及經攪拌后是否能混合成均勻狀態,它是直觀的判斷涂料外觀質量的方法。在我國建筑涂料標準中,幾乎都以“經攪拌后呈均勻狀態,無結塊”為合格,該項技術指標反映了涂料的表觀性能即開罐效果。
2.施工性
施工性是指涂料施工的難易程度,用于檢查涂料施工是否產生流掛、油縮、拉絲、涂刷困難等現象。涂料的裝飾效果是通過輥涂、刷涂、噴涂或其它工藝手法來實現的,是否容易施工是涂料應用的關鍵。
3.干燥時間
涂料從流體層到全部形成固體涂膜這段時間稱干燥時間,分為表干時間(表面干燥時間)及實干時間(實際干燥時間)。前者是指在規定的干燥條件下,一定厚度的濕涂膜,表面從液態變為固態,但其下仍為液態所需要的時間。后者是指在規定的干燥條件下,從施涂好的一定厚度的液態涂膜至形成固態涂膜所需要的時間。涂料干燥時間的長短與涂料施工的間隔時間有很大關系,因此施工間隔時間由涂料干燥時間來決定。
4.遮蓋力與對比率
遮蓋力是涂膜遮蓋底材的能力。它以恰好達到完全遮蓋底材的涂布率(g/m2)來表示。涂料的遮蓋力有干遮蓋力和濕遮蓋力之分。一般所指的遮蓋力是濕遮蓋力,但JC/T423-91《水溶性內墻涂料》所規定的遮蓋力是干遮蓋力。遮蓋力測定方法較簡單方便,易于操作,終結果是以目視判定的,人為主觀因素較大,但通過遮蓋力可以計算出涂料的實際用量。對比率也是反映涂膜遮蓋底材的能力,但它是在給定濕膜厚度或給定涂布率的條件下,采用反射率測定儀測定在標準黑板和白板上干涂膜反射率之比,該比值稱為對比率。這個給定濕膜厚度或給定涂布率往往沒有達到完全遮蓋底材的程度。對比率反映的是干遮蓋力。因為用戶終使用的是干膜,所以對比率比濕遮蓋力更符合實際,對比率是以反射率測定儀定量測定的,比較科學,避免了人為誤差,在標準中大多采用對比率測定法。
5.固體含量
涂料所含有的不揮發物質的量,一般用不揮發物的質量百分數表示。該項技術指標有助于設計產品配方及產品綜合性能。因為固含量對成膜質量、遮蓋力、施工性、成本核算造價等均有較大影響。建筑涂料的固體含量包括二部分:一部分是成膜物質的重量;另一部分是顏料與填料的重量。在單位面積用量相等的情況下,不同的固體含量導致涂膜厚度有較大的差異,在工程應用中十分重要。
6.涂膜顏色及外觀
涂膜顏色及外觀是檢查涂膜外觀質量的指標。涂膜與標準樣板相比較,觀察其是否符合色差范圍、外觀是否平整等。
7.耐水性
涂膜對水的作用的抵抗能力,即在規定的條件下,將涂料試板浸泡在蒸餾水中,觀察其有無發白、失光、起泡、脫落等現象,以及恢復原狀態的難易程度。該技術指標對于外墻建筑涂料尤為重要,因為外墻涂料所經受的環境較內墻涂料要苛刻得多,要受到日光照射、風吹雨淋、該指標的好壞直接影響涂料在基材上的附著能力。在室內較為潮濕的場所,如廚房、衛生間或南方的室內也應考慮涂料的耐水性,因此涂膜耐水性與工程應用目的密切相關。
8.耐堿性
涂膜對堿浸蝕的抵抗能力。即在規定的條件下,將涂料試板浸泡在千分之一點二濃度的氫氧化鈣堿液中,觀察其有無發白、失光、起泡、脫落等現象。建筑涂料適用的基材有多種,如現澆混凝土、混凝土預制板材、水泥砂漿、加氣混凝土板材、水泥石棉板、石膏水泥板、紙面石膏板等。基材大多為堿性,要求涂膜具有一定的耐堿性。該技術指標對內外墻涂料都較重要。
9.耐洗刷性
涂膜經受皂液、合成洗滌液的清洗(以除去其表面的塵埃、油煙等污物)而保持原性能的能力。內墻涂料飾面經過一定時間后,沾染灰塵、贓物、劃痕等需用洗滌液或清水擦拭干凈,使之恢復原來的面貌。外墻涂料飾面常年經受雨水的沖刷,涂層必須具備耐洗刷性。該技術指標對內外墻涂料都較重要。
10.貯存穩定性
指涂料產品在正常的包裝狀態及貯存條件下,經過一定的貯存期限后,產品的物理及化學性能仍能達到原規定的使用性能。它包括:常溫貯存穩定性、熱貯存穩定性、低溫貯存穩定性等。由于涂料在生產后需要有一定時間的周轉,往往要貯存一段時間后才使用,因此不可避免地會有增稠、變粗、沉淀等現象產生,若這些變化超過容許限度,就會影響成膜性能,甚至涂料開桶后就不能使用,造成損失。配方設計好的涂料,貯存一年以上,一般性能只有很小變化。但當涂料配方設計不合理,或在貯存和運輸中經受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或受細菌侵蝕可能會使產品發生不良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