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項目:顯微組織評定
測試目的:利用光學金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等觀察、鑒別和分析金屬材料微觀組織的方法,為研究新材料、新工藝,探討組織與性能之間的關系,提供依據。
項目介紹:通過光學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分析儀器來研究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各種新材料等的顯微組織大小、形態、分布、數量和性質。利用顯微結構分析來考查如合金元素、成分變化及其與顯微組織的關系。應用金相檢驗還可對產品進行質量控制和產品檢驗以及失效分析等,如確定熱處理淬火加熱溫度、保溫時間、冷卻速度等是否合適等。
測試要求:
測試標準
| 標準名稱
| 樣品要求
| 測試內容
| 適用范圍
|
GB/T
| 鋼的顯微組織評定方法
| 視場直徑為80mm
| 鋼的游離滲碳體、低碳變形鋼的珠光體、帶狀組織及魏氏組織的金相評定;適用于低碳、中碳鋼的鋼板、鋼帶和型材的顯微組織評定
| 低碳、中碳鋼的鋼板、鋼帶和型材,其他鋼種根據協議可以參照
|
GB/T
| 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 檢測面面積小于400mm^2;試樣的高度15mm~20mm
| 金屬顯微組織檢驗的試樣準備、試樣研磨、拋光、組織顯示、組織檢驗、現場金相的方法及試驗的記錄
| 適用于各類金屬金相組織的金相顯微鏡檢查
|
GB/T
| 鋼質模鍛件 金相組織評級圖及評定方法
| 鍛件有效厚度≤20mm,以二分之一處作為檢驗部位制取;鍛件有效厚度大于20mm,以距表面10mm處作為檢驗部位制取。
| 正火鍛件、等溫正火鍛件和鍛后控冷鍛件的金相組織評級
| 鋼質模鍛件的金相組織評定
|
GB/T 11354-2005
| 鋼鐵零件 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
| 試樣垂直于滲氮層表面,表面粗糙度Ra≤0.25μm~0.63μm;注:不允許把化合物磨掉
| 滲氮層深度;滲氮層脆性級別分級;滲氮層疏松級別
| 表面進行滲碳處理的鋼鐵零件
|
GB/T
| 不銹鋼α-相面積含量金相測定法
| 檢查面積不小于10mm^2
| 各級別α-相面積含量
| 奧氏體不銹鋼和鐵素體奧氏體雙相不銹鋼
|
JB/T 9211-2008
| 中碳鋼和中碳合金結構鋼馬氏體等級
| 檢測面面積小于400mm^2;試樣的高度15mm~20mm
| 馬氏體顯微組織等級
| 淬火處理后的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
|
GB/T
| 鋼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勻度評定法
| 檢測面面積小于400mm^2;試樣的高度15mm~20mm
| 評定碳化物網的變形、完整程度及網狀碳化物的堆積程度;評定帶狀碳化物的寬帶及帶內碳化物的聚集程度
| 經過壓力加工變形的萊氏體型高速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碳鉻不銹軸承鋼、高溫軸承鋼和高溫不銹軸承鋼
|
GB/T 9943-2008
| 高速工具鋼
| 截面尺寸不大于250mm
| 斷口、共晶碳化物不均勻度、脫碳、表面質量等
| 熱軋、鍛制、冷拉等的高速工具鋼棒、盤條及銀亮鋼棒、錠、坯等。
|
ISO 4957-2018
| 工具鋼
| 如ISO 377/ISO 14284
| 化學成分、機械性能、表面質量和尺寸
| 冷加工非合金工具鋼、冷加工合金工具鋼、熱加工合金工具鋼、高速工具鋼
|
GB/T
| 鑄造高錳鋼金相
| 評定視場:Φ80mm,選取*嚴重視場評定
| 碳化物、晶粒度和非金屬夾雜物級別的評定
| GB/T 5680中規定的除ZG120Mn7Mo1之外的水韌處理的奧氏體錳鋼
|
GB/T
| 高碳鉻軸承鋼
| 非金屬夾雜物取樣 軋制方向:10mm×20mm
| 夾雜物、脫碳層、球化級別、碳化物不均勻性(網狀、帶狀、液析等級)、顯微孔隙
| 高碳鉻軸承鋼、熱軋和鍛制圓鋼、盤條、冷拉圓鋼等
|
GB/T
| 高碳鉻軸承鋼絲
| 鋼絲盤條
| 細粒狀珠光體等級、碳化物液析、碳化物網、顯微孔隙、脫碳層、非金屬夾雜物
| 高碳鉻圓鋼絲
|
JB/T 2798-1999
| 鐵基粉末冶金燒結制品金相標準
| 取樣部位應以與零件壓制方向相垂直的剖面
| 珠光體和滲碳體數量評定
| 密度不低于6.0g/cm3的中、高密度鐵基粉末冶金制品
|
QC/T 262-1999
| 汽車滲碳齒輪金相檢驗
| 滲碳齒輪的輪齒部位
| 碳化物等級、殘余奧氏體等級、馬氏體級別確定
| 汽車鋼制滲碳齒輪
|
GB/T 14999.5-1994
| 高溫合金低倍、高倍組織標準評級圖譜
| /
| 純潔度(A類和B類)和晶粒度帶狀組織
| 合金軋制棒材、鐵基、鎳基高溫合金板材棒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