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探傷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1)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在不同質界面上具有反射的特性,如遇到缺陷,缺陷的尺寸等于或大于超聲波波長時,則超聲波在缺陷上反射回來,探傷儀可將反射波顯示出來;如缺陷的尺寸甚至小于波長時,聲波將繞過射線而不能反射;
(2)波聲的方向性好,頻率越高,方向性越好,以很窄的波束向介質中輻射,易于確定缺陷的位置。
(3)超聲波的傳播能量大,如頻率為1MHZ(100赫茲)的超生波所傳播的能量,相當于振幅相同而頻率為1000HZ(赫茲)的聲波的100萬倍。
在我國,無損檢測一詞*早被稱之為探傷或無損探傷,其不同的方法也同樣被稱之為探傷,如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滲透探傷等等。這一稱法或寫法廣為流傳,并一直沿用至今,其使用率并不亞于無損檢測一詞。
在國外,無損檢測一詞相對應的英文詞,除了該詞的前半部分——即 non-destructive 的寫法大多相同外,其后半部分的寫法就各異了。如日本習慣寫作 inspection,歐洲不少國家過去曾寫作 flaw detection、統一使用 testing,美國除了也使用 testing 外,似乎更喜歡寫作 examination 和 evaluation。這些詞與前半部分結合后,形成的縮略語則分別是 NDI、NDT 和 NDE,翻譯成中文就出現了無損探傷、無損檢查(非破壞檢查)、無損檢驗、無損檢測、無損評價等不同術語形式和寫法。實際上,這些不同的英文及其相應的中文術語,它們具有的意義相同,都是同義詞。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無損檢測技術委員會(ISO/TC 135)制定并發布了一項新的國際標準(ISO/TS 18173:2005),旨在將這些不同形式和寫法的術語統一起來,明確它們是有一個相同定義的術語、都是同義詞,即都等同于無損檢測(non-destructive testing)。而不同的寫法,僅僅是由于語言習慣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