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的發展,我國快遞行業正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同時,如何化解快遞過度包裝問題變得越來越緊迫。另一方面,過度包裝“重災區”——保健品、茶葉、酒類商品包裝“過度”現象仍在,特別是即將迎來的國慶、中秋雙節,以及雙11購物消費月,快遞包裹數量在未來的幾個月里即將劇增。
過度包裝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壓力,與“綠色節約、低碳文明”理念背道而馳。社會各界呼吁多年,過度包裝問題為何難以得到解決?
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到20%,部分包裝物料有害物超標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312.8億件,67%以上使用了電子面單,共消耗編織袋約32億條、塑料袋約68億個、包裝箱37億個以及3.3億卷膠帶。膠帶仍是快遞包裝中*常見的耗材。不過,與去年相比,單個快件使用封裝膠帶量同比減少25%,2016年全年節約封裝膠帶64億米,塑料袋總使用量也同比減少17.76%。盡管膠帶和塑料袋的使用量均有所減少,但快遞過度包裝的問題依然是當前環保工作中面臨的一大難題。
通常,快遞行業使用的包裝物料分為運單、封套、紙箱、塑料袋、編織袋、膠帶和緩沖物七大類。以紙箱和塑料袋為例,紙箱使用量占到快遞總業務量50%左右、塑料袋占40%左右。在透明膠帶方面,我國平均每件快遞的用量是0.8米,透明膠帶不僅本身為不可降解材料,還在客觀上造成了紙箱與塑料難以分離,提高了回收成本。
譜尼測試集團環境檢測領域專家表示,純紙質材料的快遞包裝回收率比較高,但是有些紙質包裝和膠帶纏繞之后,回收性就比較低了。目前我國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這些包裝大多被直接送進垃圾場填埋,給城市環境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對于快遞包裝中的塑料袋,則廢棄比較多,給廢棄物處理帶來不小的壓力,無論是填埋還是焚燒,都可能會造成污染。總之,我國包裝物的總體回收率不到20%,而在一些發達國家,紙板類包裝物回收利用率達45%左右,塑料類包裝物回收率則在25%左右。
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包裝物料的使用,也是一大問題 長期以來,過度包裝屢受詬病,為何仍大行其道呢?很大程度是商家推波助瀾。精致的外觀,華美的裝飾,更能抓人眼球,讓消費者在眾多商品中多看一眼。包裝豪華了,商品顯得更上檔次,身價自然水漲船高,賺取的利潤也更多。這背后的商業邏輯,不難理解。
其實,大多數豪華包裝中看不中用,*終只能扔掉,既浪費資源,還污染環境。而且好多包裝里的海綿、塑料泡沫,難以降解,給垃圾處理帶來難題。據統計,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里有超過1/3是包裝性垃圾,包裝廢棄物體積占固體廢棄物的50%。
譜尼測試集團環境監測領域專家表示,由于價格競爭十分激烈,快遞包裝行業許多小型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從化工垃圾、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中回收的再生料生產快遞包裝塑料袋,而這種塑料袋一般含有超標的重金屬、有毒有機物和細菌病毒等致病體。紙包裝中,則往往使用過量的填充物以提高紙張克重,使用劣質油墨進行印刷,這導致紙包裝上殘留的有害有機物超標。
《快遞暫行條例》鼓勵使用環保包裝材料 今年8月,國務院法制辦就《快遞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在《快遞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意見期間,有環保組織和志愿者也針對快遞過度包裝問題提出了意見。
目前的《快遞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第九條規定: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采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譜尼測試集團環境監測領域專家表示,《快遞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推廣可重復利用的快遞包裝,引導快遞業實現‘綠色節能’的發展目標。盡管包裝物料成本僅占快遞業收入的20%左右,但快遞包裝貫穿快遞行業的全流程,以綠色包裝為切入點,推動包裝的標準化、減量化、可循環、可降解等工作,能夠提升快遞整個行業的標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對上游包裝業、制造業、電商的綠色發展也有著積*推動作用。
PONY譜尼測試集團是全國多地環保局認可的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在環境監測方面具有CNAS和***的CMA資質,可按照國家環保總局、衛生部等國家標準及相關行業標準,對海洋\水污染物、土壤污染防治、大氣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等污染項目,進行專業檢測。同時提供綜合全面的環境監測一站式服務。
如需了解更多詳情,歡迎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8195688或者點擊http://www.szlhsb.com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