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2 來源:互聯網
2016中國紡織創新年會
? ? 12月12日,2016中國紡織創新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作題為“構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新未來”的主旨演講。他在報告中提出,“我們不坐等未來,我們選擇創造未來”;呼吁行業直面三個矛盾、協調三個關系、經歷三個轉變、構筑三個板塊、推動六個發展,從而構建新未來。以下就報告的主要內容和思想進行分享。
以變治變,創新發展
? ?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可控、不可知因素日益增多,各領域“黑天鵝”事件頻繁出現,必須以變治變,創新發展。從全球來看,身處變局,中國依然是世界發展*重要的增長引擎。盡管發展面臨各種挑戰,但中國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保持穩定,主要體現在:雖然近年來紡織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趨于平緩,但2016年在全國所占比重保持穩定;雖然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在三大傳統市場份額有所降低,但在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份額仍在增加,并未因為出口負增長而降低;同時,隨著網絡規模的快速擴張、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入、消費新階層的逐步崛起,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協同演進,體驗經濟、娛樂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模式蓬勃發展,融合演變,表現出巨大的潛力。
直面三個矛盾
? ? 就目前來看,我國紡織工業面臨一些現實的挑戰,需要直面三個矛盾:一是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與集成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創新體系建設及運行機制不完善等方面;二是產能結構與有效需求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產業鏈前端的產能結構問題仍然沒有理順、產業鏈中間環節產品趨同現象普遍存在、產業鏈終端的產品有效供給不足等方面;三是環境約束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國際與國家戰略層面的環保壓力以及某些環保監管措施的不盡完善等方面。
協調三個關系、經歷三個轉變、構筑三個板塊
? ? 《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了我國紡織工業的“三大定位、兩大屬性、六大作用”,即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生活消費與產業用并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強文化自信、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拉動內需增長、促進社會和諧、建設生態文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十三五”時期紡織行業需根據前述矛盾和發展現狀協調好三個關系——與社會的關系、與環境的關系、與消費的關系。
? ? 圍繞上述三大關系,行業需進行三個轉變,即由傳統產業或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科技產業、綠色產業、時尚產業的轉變,形成中國紡織工業“新三板”的產業架構——以高品質高性能纖維、產業用紡織品、高端智能制造為代表的科技產業板塊,以服裝品牌、家紡品牌為代表的時尚產業板塊,以及貫穿全產業鏈加工的制造產業板塊。
? ? 這3個板塊并非截然獨立,而是充滿著無限可能的跨界融合與價值共生。時尚、科技、制造的融合發展才能實現行業的“美、智、體全面發展”。時尚,作為行業未來發展的個性標注,是**消費趨勢、提升文化自信而必須完成的“美育”課;科技,是**行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是行業轉型升級、打造戰略制高點而必須經歷的“智育”課;制造,是行業未來持續發展的立業之本,是夯實支柱地位、促進社會和諧而必須經歷的“體育”課。
推動六項發展
? ? 中國紡織行業的未來是構建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責任發展的綠色產業和文化**的時尚產業。要實現這一目標,行業需結合《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及《紡織工業“十三五”科技進步綱要》,重點推動實施六項發展——以技術創新為基點實現創新發展、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實現精益發展、以產融結合為抓手實現融合發展、以文化自信為目標鑄就時尚發展、以社會責任為重點實現包容發展、以體系建設為核心實現聯動發展。
來源:中國紡織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