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近期環保行業震蕩回升,據了解PPP項目增長帶動環保企業訂單較大幅度的提升,促進環保企業盈利水平增長,PPP模式成為環保行業中長期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大氣治理正當時關注四條主線
在2015年12月2日舉行的國務院會議上,就提出2030年前全面實施是燃煤機組的超低排放,東部地區提前至2017年前完成,中部2018年前完成。此項政策的出臺時間和力度超出市場預期。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歐文漢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對霧霾治理的資金支持,同時中央財政安排的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等資金向大氣治理領域傾斜,利用市場手段促進污染減排,支持推進環境監測體制,繼續配合做好環保稅立法工作。
各地針對大氣污染治理紛紛提出目標,一方面加大大氣治理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大了對環境執法力度,國家雙管齊下治理大氣污染。8月24日,環保部發布2016年上半年環境執法情況。從落實《環保法》角度看,上半年處罰力度與2015年上半年相比,按日計罰案件數量上升6%,適用查封扣押案件數量上升62%,適用限產停產案件數量上升10%,移送拘留案件數量上升65%,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數量上升14%,執法力度明顯加大。
土壤修復空間廣闊后續訂單有望不斷落地
從政策角度來看,今年5月出臺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為階段性土壤修復防治提出目標并指明方向。分析認為,“土十條”的發布,為土壤環境修復帶來頂層設計,也奠定了今后一段時間內土壤污染治理的地位。相比大氣污染和水環境污染,我國土壤修復難度更大,治理更加困難,所需投資也更多,將達到幾萬億甚至幾十萬億的規模。未來,隨著立法和更多行業政策的出臺,土壤修復領域的發展前景拭目以待。在投資模式上,土壤修復領域勢必拉動更多PPP項目的實施,行業蛋糕將越做越大。行業尚處于萌芽期,預計后期將會有更多項目開展,行業前景廣闊。
中泰證券分析師霍也佳指出,財政部、環保部8月印發《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為“土十條”配套政策之一,后續土十條相關配套政策還將陸續出臺,政策刺激不斷。雖然目前土壤治理商業模式目前尚不成熟,目前階段仍較依賴于財政投入;但考慮當前土壤修復行業滲透率低,政策不斷出臺即意味著行業邊際改善幅度較大,后續訂單有望不斷落地。
中央下撥130億用于水污染治理利好相關標的
今年以來,國家加大對水污染的治理力度。7月,財政部和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出關于申報水污染防治領域PPP推介項目的通知。根據通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水污染防治領域專項規劃以及地方相關規劃中的項目優先推介。
8月8日環保部發布消息表示,已經建設完成2016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央項目儲備庫。首批入庫項目中,82個地市涉及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49個地市涉及水質較好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59個地市涉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19個涉及地下水環境保護及污染修復,6個地市涉及跨界跨省(區、市)河流水環境保護和治理等水體保護,共涉及具體工程項目4800多個,總投資超過4300億元。
據悉,中央財政近期已下達2016年度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30億元,將**用于省級人民政府批復的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集中用于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等。
同時,在國務院關于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里,也提到了水污染治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了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清潔高效能源技術、生態環保技術等節能環保項目,涉及水污染防治、余熱回收、超低排放、生態修復等。
對于水污染的違法行為,國家也將加大違法處罰力度。6月12日環保部網站發布《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及其編制說明。征求意見稿相對于現行的法律從22條增加到了31條,補齊了義務性規定的責任條款、加大違法處罰力度、調整不合理懲處措施等規定。其中,相對于現行法律僅一條處罰上限達到百萬元,征求意見稿中以一百萬為處罰上限的條款多達9條。執法加嚴、處罰力度加大必然使相關企業更加重視水污染處理,推動水處理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