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食品標簽是指粘貼、印刷、標記在食品或者其包裝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稱、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產者或銷售者等相關信息的文字、符號、數字、圖案以及其他說明的總稱。
常見的食品標簽有幾種形式?
1、把文字、圖形、符號印制或壓印在食品的包裝盒、袋、瓶、罐或其他包裝容器上。
2、單獨印制紙簽、塑料薄膜簽或其他制品。
3、吊牌、附簽或商標。
食品標簽的作用?
1、指導消費者選購食品。
2、生產商向消費者的質量承諾。
3、維護食品制造者的合法權益。
4、向監督機構提供監督檢查依據等。
您會發現原來食品標簽有那么多學問啊,那具體要看哪些東西呢?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重要的是配料表,里面標注了原料及其營養價值,配料表有三看:
一看配料排序
配料要按照從量多到量少的順序進行填寫,也就是說在配料表中,哪種成分越排在前面,其含量就越高。例如圖中,某餅干配料如下:小麥粉、白砂糖、黃奶油、雞蛋、黑糖咖啡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該餅干小麥粉含量是*多的,其次是白砂糖,之后是黃奶油,含量*低的是食用香精。
二看配料成分
如糖、鹽、氫化植物油等可能不利于健康的配料,另外還有會產生過敏或不良反應的配料,如雞蛋、小麥、花生等,某些特殊群體的消費者要特別留意了,一不小心,可能就會給自己健康造成傷害了。
比如說,對花生過敏的人,買餅干、點心等食品時一定要仔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絕不能買。再比如說一個高血壓患者,看到高鹽分的食品可能就要特別注意了。
三看食品添加劑
看食品添加劑并不難,看到帶顏色的詞匯,比如“檸檬黃”、“胭脂紅”、“莧菜紅”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帶味道的詞匯,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劑;看到帶“膠”的詞匯通常是增稠劑、凝膠劑和穩定劑,常見的防腐劑則有“山梨酸鉀”、“苯鉀酸鈉”等等。
吃貨們如果對其中的某種添加劑有忌諱的話,則完全可以放棄選擇該項商品。
除了看配料表,還有一些重要信息別漏看,例如:
營養成分表
對很多食物來說,營養素是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而對于以口感取勝的食物來說,也要小心其中的熱量、脂肪、鈉含量等指標。按我國食品標簽法規要求,每一種產品都必須注明五個基本營養數據,包括食品中所含的能量(俗稱熱量、卡路里)、蛋白質含量、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鈉的含量,以及這些含量占一日營養供應參考值(NRV%)的比例。
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條件
保質期指可以保證產品出廠時具備的應有品質,過期后品質有所下降,一般情況下不建議食用過了保質期的食品。在保質期之內,消費者應當選擇距離生產日期*近的產品,避免買到過期產品。
同時,保質條件也*為重要。比如一種瓶裝牛奶,或者一包豆制品,包裝上標明在4~6度下能儲藏5天,消費者卻以為它可以在室溫下存放,結果很可能**之后就壞了。
生產許可證號和QS標志
QS標志是所有食品市場準入標志,如果沒有QS標志,表明該食品未得到國家的生產許可,是不準進入市場銷售的,其質量、衛生、食用安全方面都得不到保證。這一點是*重要的。
溫馨提示:每個公司的每一個產品 都有自己****的QS號碼。消費者可以使用電腦、手機等方法搜索廠家的許可證號進行驗證,如果證實為偽造、過期或者超范圍生產的話(比如許可證標注只允許生產白酒,但是您拿到的卻是方便面,這家企業明顯是無證生產嘛),請不要購買該商品并進行舉報,可以獲得賠償哦。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按照新規,2018年10月1日起,食品生產者生產的食品不得再使用原包裝、標簽和“QS”標志。新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是字母“SC”加上1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
**來說說國外食品如何進入國內:
國內進口商提供中英文相關材料,全程在《進口食品標簽備案系統》備案后,由當地國檢部門進行現場查驗,進口單位不能按規定要求提供報檢資料的,或者現場檢驗時,發現進口食品、化妝品未印制、加施標簽的,檢驗檢疫機構都應判定該批貨物不合格。
如不合格涉及安全、健康、環境保護項目不合格的,產品應作退運或銷毀處理。如不合格只 涉及一般項目不合格的,允許進口單位按要求進行整改,而后重新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放行。
再教大家幾個選購進口食品的小訣竅:
關注權威機構的公告和媒體頻道,列入問題產品名單或有風險警示的產品請勿購買。
新《食品安全法》規定,進口的食品應當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必須有中文標簽才能銷售。在食品標簽上,除必須標注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及規格、生產日期、保質期、營養成分表等,進口食品還要標明進口商、原產國、國內的總代理和經銷商,但是也有特例,比如嬰兒奶粉不可加貼中文標簽,而是必須用中文印刷標簽。
消費者可向經營單位索取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檢驗合格證書,并核對食品品名、規格、生產日期等與證書顯示的內容是否一致,若發現假冒,舉報后可以獲得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