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6月29日,記者從質檢總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二五”期間,我國已成為全球**大食品進口市場,進口食品貿易額增長22.6%、年均增長率達5.2%。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479.1萬批、貨值2203.2億美元的進口食品實施檢驗檢疫,共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12828批、重6.8萬噸、貨值1.5億美元。其中,微生物污染、品質不合格、食品添加劑不合格等問題,約占不合格食品總批次的四分之三。
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局局長林偉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從202個國家或地區進口食品,進口食品貿易額列前五位的是東盟、歐盟、美國、新西蘭和巴西,其中僅東盟就占四分之一。進口食品的品種幾乎涵蓋各類食品,其中進口油脂及油料類、水產及制品類、乳制品類和肉類的貿易額約占我國進口食品貿易總額的七成。嬰幼兒配方乳粉進口量從2011年的5.7萬噸增長至2015年的17.6萬噸,增長2倍以上。
進口食品數量增長使得監管責任愈加重大,食品供應鏈更加國際化使得監管環節愈加復雜,全球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使得監管任務愈加艱巨,涌現一些新的新興業態使得監管機制創新愈加迫切。“十二五”期間,檢驗檢疫部門檢出的不合格食品,共涉及109個國家或地區,其中歐盟、臺灣地區、東盟、美國和韓國列前五位,占不合格食品的75%以上。涉及幾乎所有食品種類,其中約有一半是糕點餅干、飲料、糧谷及制品和乳制品。
為有效保障進口食品安全,質檢總局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堅守安全底線,不斷完善監管體系。通過開展進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頂層設計,制修訂6個部門規章,出臺了36個規范性文件。初步建立了覆蓋“進口前、進口時、進口后”三個環節,包含21項制度的進口食品安全治理制度體系。
五年來,質檢總局共對63個國家或地區的92種食品進行了體系審查,截至目前,共有178個國家或地區的2165種高風險產品獲得準入;累計對肉類產品、乳制品等高風險產品的1.5萬家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實施注冊,其中包括18個國家或地區的74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共有102816家境外出口商、26065家境內進口商取得備案。將204家違法違規的境內外食品生產企業列入不良記錄名單。同時,質檢總局加強與國際組織、境外政府以及政企之間的合作,與全球主要貿易伙伴共簽署99項食品安全合作協議,有效推動了食品安全共治格局的形成。
質檢總局表示,對于檢出的不合格食品,各地檢驗檢疫部門均按照有關規定作了退運或銷毀處理,未進入國內市場。有關詳細信息在質檢總局網站上予以公布,歡迎大家查閱,并提出寶貴意見。
質檢總局鄭重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境外生產的食品時,可以通過“三看”保障自身合法權益。一看中文標簽。《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并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外包裝沒有中文標簽的食品,請不要購買。二看檢驗檢疫證明。檢驗檢疫部門對每批經口岸查驗的進口食品均出具“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消費者可以向經銷商索取該證明。沒有該證明的境外生產食品,請不要購買。三看產品檢驗檢疫準入情況。質檢總局目前對肉類、乳制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水產品、燕窩、腸衣、植物源性食品、中藥材等進口食品的生產國家(地區)實施評估和審查制度、生產企業實施注冊制度。消費者可以登錄質檢總局“評估審查符合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食品目錄”信息系統查詢進口食品準入情況。未獲準入國家(地區)、未獲注冊生產企業的相關食品,請不要購買。如在購買進口食品時有疑問,消費者可以向出具檢驗檢疫證明的檢驗檢疫部門咨詢,咨詢電話是當地區號+1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