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建筑行業經歷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長期。近年來,經濟結構的調整,建筑業的產值呈下降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全年建筑業實現產值約為13萬億元;2013年全年建筑業實現產值約16萬億元;2014年全年建筑業產值為17.6萬億元。
龐大的市場下催生了質量安全問題,而建筑工程質量必將是構筑人們生命安全的必要條件,質量安全也就隨之成為了永恒的話題。建材檢測和工程結構檢驗是建筑工程質量保證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確保建筑工程質量的先決條件。同時伴隨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促進了檢測企業必須加強和改進日常工作和管理手段。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今后一段時期加快建材工業轉型升級,促進建材企業降本增效實現脫困發展作出具體部署。
我國建材建工檢驗檢測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業務范圍由單一的建筑原材料檢測到地基基礎檢測、結構檢測、建筑節能、建筑環境和園林綠化等綜合領域。
一、建材建工檢驗檢測現狀
目前,我國建材建工檢驗檢測領域發展的情況有三大特點:
1、行業企業數量眾多,市場集中度較低
據*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建材建工領域的檢驗機構數量達到8875家,而根據認監委公布的數據,到2015年底,全國檢驗檢測機構共計31122家,建材建工領域檢測機構占全國檢驗檢測機構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在建材建工檢驗機構中,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機構數量達到8318家,而年收入超過1億元大型機構的數量僅有34家,僅占機構總數的0.4%,行業整體競爭格局較為零散,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行業整體競爭充分。
2、新進入者參與競爭,但行業整體收入增速放慢
建材及建工領域的檢驗機構的數量,從2013年的6928家,增長到2014年的7953家,再增至2015年的8875家,2014年相對于2013年增長15%,2015年相對于2014年的增長12%。建材和建工領域檢驗機構的收入,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為351.6億元、417.6億元和463.9億元,2014年相對于2013年增長19%,2015年相對于2014年的增長11%,增速放緩的趨勢非常明顯。
3、行業規模優勢明顯,大機構有更強的獲利能力
從2015年的數據看,行業的整體利潤率僅為12%,但年收入超過1億元的機構利潤率達到了17%。以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成員企業為例,其在2015年實現了5.97億元的收入,連續3年保持了市場**的位置,收入是第二名收入的2倍多,同時利潤率達到了23.3%,也遠遠高于行業整體水平。收入增長率達到12.9%,利潤增長率達到23.84%,可見,行業的規模優勢較為明顯,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將在建筑建工檢驗領域上演。
二、存在的問題
盡管對建材檢測機構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檢測工作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假、亂、低、缺”的現象。假,表現在檢測的試件假,過程假,數據假,結論假;亂,表現在檢測單位內部管理混亂,檢測市場秩序處于無序狀態;低,表現在檢測人員素質低,檢測技術水平低,檢測管理層面低;缺,表現在缺乏管理手段,缺乏技術措施。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二O一五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15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房屋建材類投訴22858件,排在商品類投訴第五位。
此外,建材建工檢驗檢測業還存在不同檢測類型競爭狀況不一、對政策的依懶性較強、行業技術門檻不高、行業具有區域壁壘、發展具有周期性等特點。
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購買、定制、安裝家裝建材的需求日益增加,涉及家裝建材購買、定做、加工等方面的質量糾紛也不斷增多,對建材建工檢驗檢測的需求日益增加。
三、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
針對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建材檢測管理,提高建材監管水平,有必要改進建材檢測管理的方式,以提升檢測服務能級。
1.完善檢測信息平臺
掌握信息就是占領了監管的制高點。為確保檢測信息的及時、準確、真實、完整。實現檢測信息的有效性,利用檢測信息平臺為建材監管服務,可以通過連網上傳數據的比較,完善網絡建設,*終應直接通過網絡即時傳輸檢測信息,直接利用網絡上傳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判斷。
2.落實建材供應、使用、檢測三方責任
從見證取樣深化到三方確認,就是要緊緊抓住建材供應商,一旦檢測結論產生,就能及時確認各方責任,順利實現不合格產品的清場和對使用單位的警示。使用方,包括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合理使用和見證使用經檢測合格的產品,這是保障工程質量的根本。檢測方就是檢測機構,應確保檢測的客觀、公正,真實反映施工現場建材產品質量狀況。
3.整治四大頑癥,針對“假、亂、低、缺”實施整治
經過多年發展和治理,檢測行業得到飛速發展,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要緊緊抓住“假、亂、低、缺”四大頑癥開展大規模整治違規行為的活動,并著力分析造成頑癥的原因,落實對應整改措施和改革設想。對于集體造假、多次造假、社會反響較大的檢測單位,加大處罰力度。
4.把握委托、核查、抽樣、試驗、報告和評估六個操作節點
改變現有的委托方式,委托過程應有第三方監督;核查應嚴格,應核查施工現場建材產品信息,保證檢測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抽樣應科學,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抽樣方案,推行檢測機構現場抽樣和取樣,保證試件能代表母體的質量狀況;試驗應規范,應按檢測運行法則操作,確保檢測過程和檢測結論客觀、準確;報告應有效,檢測信息應即時傳輸,不合格檢測信息應及時上報。
四、建材建工檢驗檢測前景預測
目前,我國以平均每年20億平方米的新建面積成為世界上新增建筑量*大的國家,而建筑的平均壽命則只有25到30年,“短命建筑”以及近年來頻繁出現的工程質量事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
建材建工檢測行業在中國仍處于成長期,隨著建筑業的發展,未來提升空間較大。而且檢測市場的拓展由單一的監督檢驗模式向多領域多層次的服務檢驗模式轉變,行業發展存在風險的同時,也孕育著巨大的機會:房屋建筑工程仍然是主力市場,水利水電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有著明朗的發展前景,電力工程、冶煉工程以及礦山工程也將保持穩定的檢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