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過的浙貝作為原料,很多成品藥中被檢測出較高的硫磺含量,太*集團、通藥集團、哈藥集團、云南白藥集團等多家知名藥企或涉其中。硫磺熏蒸浙貝猶如醫藥行業的“三聚氰胺”,已經成為中藥材行業的潛規則,而有關檢測標準的缺失則讓這一潛規則發展成為“明規則”。業內專家呼吁,出臺成品藥的硫磺含量檢測標準已成當務之急。
據了解,浙貝母、象貝、大貝母,是一種用于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中藥材,與白術、白芍等被統稱為“浙八味”。去年年底,舉報人網購5種常見的止咳化痰藥品并送到第三方機構檢測。檢測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送檢藥品中均檢出了一定的硫磺含量。
記者發現其中5種藥品硫磺含量檢測情況分別為:太*集團重慶中藥二廠有限公司生產的橘紅丸,國藥準字Z20027420,規格為3g×9袋,檢測結果為0.6%;通藥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橘紅丸,國藥準字Z22023402,規格為6g×10丸,檢測結果為0.3%;同樣是通藥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潤肺止嗽丸,國藥準字Z20093622,規格為8g×12袋,檢測結果為0.2%;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生產的金貝痰咳清顆粒,國藥準字Z10950032,規格為7g×10袋,檢測結果為0.1%;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小兒寶泰康顆粒,國藥準字Z10920006,規格為4g×12袋,檢測結果為0.1%。檢測負責人鐘某認為,一般來說,成品藥成分中不應出現“硫”成分,而這5種止咳藥中100克成品藥*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少的也有0.1克硫磺,這著實讓人吃驚。
據了解,上述5種止咳藥硫磺含量檢測的依據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硫磺含量的檢測標準,即現行有效的衛生部2010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150-2010附錄A》,檢測機構參照了該標準規定的檢測方法。
成品藥含硫檢測存空白專家呼吁盡快出臺國標
據了解,二氧化硫是有毒化學物質,長期接觸食用二氧化硫殘留的中藥材,會令人產生嘔吐、腹瀉、惡心等癥狀,嚴重的會危害肝臟、腎臟,還會引起慢性中毒如慢性鼻炎、咽炎、支氣管炎以及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還可能提高肺癌的患病率。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則認為,二氧化硫類物質作為食品添加劑,每日允許攝入量為0—0.7mg/kg體重,即一個60kg體重的成年人,每天二氧化硫的攝入量不得超過42mg。因此,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食品添加劑通用標準”中明確規定,草藥及香料中亞硫酸鹽殘留量“以二氧化硫計不得超過150mg/kg”,我國有關二氧化硫殘留量的標準正是參考了這一標準。而韓國等地對藥材中的含硫量要求更高,如韓國中藥材二氧化硫含量限制為30mg/kg。
專家呼吁:我國對硫磺作為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和中藥材及其飲片中的殘留量均作了明確限制,但成品藥品的硫磺含量標準仍是空白,亟待出臺國家標準。業內專家同時呼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盡快研發出替代硫磺熏制中藥材的新方法和藥品中含硫化合物的快速檢測方法,以較好滿足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