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隨著全球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增強,紡織材料的生態屬性以及綠色生產已逐漸成為社會與企業的關注熱點之一,其涉及的領域包含化學品安全與環境保護、能源效率與碳足跡、水資源管理、社會責任等多個方面。
近日,全球**的檢驗、鑒定、測試和認證機構SGS在第23屆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上就“紡織品危害物質管控實踐與綠色生產”議題,向與會嘉賓分享了化學品在紡織服裝產業鏈中的使用情況,以及紡織行業的化學品輸入對全球的環境產生的影響,概括闡述了危害物質管控和綠色生產中的關鍵作用以及技術改進方案。
演講者SGS全球紡織品技術總監蔣紅博士指出,現代紡織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化學加工廠,每年大量的化學品被直接或間接地使用在紡織品生產中,廢水、廢氣和廢棄物等大量有害化學物質的排放對當地及全球的環境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從人體健康和環境友好考慮,綠色生產是*基本的要求,需節能、降耗、減污,使污染物的產生量*小化。危害物質管控(HSC)在綠色生產中十分關鍵,必須追溯上游,從原材料和紡織品生產中前處理、印染、水洗和整理等每一個環節,到*終的成品都必須采取主動化學品管控措施。
*常見的化學品管控方式是對紡織成品中的危害物質測試。近年來由于在全球范圍內對于消費品中危害物質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立法也越來越嚴格,僅依靠對于成品進行測試的傳統方法已不能很好地應對該挑戰,企業建立自身的化學品管控體系已迫在眉睫。
目前的管控趨勢已逐漸從末端管控轉向源頭管控,要求企業在生產之前對原材料和化學品進行管控。當然,這也對企業在相關知識和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幫助企業檢測成品安全,到提供創新科學的化學品管理方案,SGS見證紡織品行業供應鏈危害物質管理的市場發展,及時與企業應對綠色生產需求,從輸入、過程和輸出化學品流三個環節降低生產環節和產品中有害化學物質的風險。
紡織品中主要有害物質及其含量標準
1.甲醛含量
由于甲醛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歐盟、北美包括日本在內。均對其含量有相當嚴格的規定。其中,日本規定在其進13的成人外衣中.甲醛含量必須低于300mg/kg:成人內衣、睡衣以及襪子中的甲醛含量必須低于75mg/kg的標準:而嬰兒用品的含量更加嚴格.其標準為20mg/kg。
2.有害重金屬含量
紡織品中常見的有害重金屬包括鉛、鎳、鎘、銅、砷、汞、鈷和鉻。有關紡織品中重金屬的含量.歐盟早在上個世紀末就對其進口紡織品進行了嚴格規定.任何重金屬含量在0.5mg/cm:以上的紡織品.包括飾物、拉鏈以及紐扣在內,都不得在市場上流通。
3.有機物含量
2003年,我國頒布了BGl8401(I國家紡織品安全技術規范》,將23種芳香胺列入紡織品禁用化學品目錄.并于2006年對其進行了修訂.將禁用芳香胺的種類由23種增加到24種。《規范》還特別指明了當前并沒有有效的針對4一氨基偶氮苯的檢測方法.
在歐盟國家中:德國是*早對其紡織品中有害化學品進行限制的國家。德國針對紡織品中有毒有機化學品的禁令于1994年頒布,并明確將20種致癌芳香胺及可能產生這些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列入禁止使用目錄。德國法律還禁止了五氯苯酚的生產和使用.并規定紡織品及服裝中的五氯苯酚含量必須低于5meekg。
后來,歐盟在德國標準的基礎上.于1997年頒布了關于紡織品中有害化學品禁止使用法令.并將含有毒金屬化合物的殺蟲劑列入棉花種植的禁止使用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