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你是不是常用保溫杯泡茶,還用保溫杯裝過果汁、檸檬水?告訴你,這些習慣很不健康。
昨天,江蘇省質監局發布的保溫杯風險監測報告顯示,不銹鋼保溫杯泡綠茶會加速茶多酚流失,而用來泡檸檬水或裝果汁等酸性食品的話,則會導致不銹鋼保溫杯內膽遷移重金屬。
抽檢結果
批發市場、小超市保溫杯合格率低
省質監局這次抽查的是內膽為不銹鋼材質的保溫杯,保溫杯一般由內外兩層不銹鋼制成,內膽與外殼夾層間是真空的,用來保溫。省質監局從廠家、市場和電商平臺上抽查了145批次樣品,合格121批次,合格率為83%,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產品的容量、保溫性能等指標不符合標準。
“保溫性能大家一般比較關注,不過這次抽檢發現,這個項目整體情況較好,只有1個批次不合格。”負責此次抽檢的江蘇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工程師諸葛海濤介紹,容量不合格的有24個批次,主要問題是容量偏小,容量偏小的杯子不僅總體尺寸偏小,用的原材料也少,存在虛標及偷工減料的可能。
哪里賣的保溫杯*不靠譜?從抽檢情況看,從廠家直接購買的合格率*高,為****;電商平臺的合格率為84%;而批發市場、小超市等批發零售店的不合格率*高,近4成不合格。
從價格區間來看,200元以上的保溫杯產品全部合格,質量情況*好,而50元以下的保溫杯合格率只有76%。
專家建議
如何挑選保溫杯?
304鋼材質內膽安全性*好
這次風險監測還發現,部分保溫杯采用的是高錳低鎳鋼內膽,這種內膽的耐腐蝕性能遠不及304不銹鋼,在酸性介質中重金屬易遷移出來,衛生、安全性能都比較差。據介紹,對于食品接觸用不銹鋼制品,304不銹鋼品質已經可以滿足要求,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高品質、知名品牌的不銹鋼食具容器、餐具,其材料采用的正是304鋼材質。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檢測的10批次高錳鋼保溫杯中,有8批次產品價格在50元以下。諸葛海濤提醒,對于消費者而言,是沒有辦法通過肉眼對不銹鋼保溫杯內膽進行材質區分的,所以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到正規的商場、大型超市購買,選擇有資質的廠家或大品牌,并優選明示內膽使用304不銹鋼材質的產品。
如何科學使用保溫杯?
可以用稀釋的醋清洗內膽
諸葛海濤表示,保溫杯*好只用來裝水,如果要裝其他食物,*好留意下產品的使用說明。平時也要注意對保溫杯的保護,清洗時不要用鋼絲球刷洗保溫杯的內膽表面,對于難以去除的污漬可以用中性洗滌劑漂洗,或用稀釋后的食醋蕩洗,洗滌時間也不應過長,以免破壞鈍化膜。密封件、密封件與蓋接觸部位也應該定期清洗。
這些習慣要不得
裝果汁 會遷移重金屬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除了用保溫杯裝水外,還會裝果汁、水果茶、碳酸飲料等酸性飲品,但實驗發現,在用水和4%乙酸模擬酸性物進行比較實驗后,145批次酸性模擬液中,有45批次出現不同程度的重金屬遷移。
據介紹,鉻、鎳、錳是不銹鋼中大量存在的基礎性物質,也是構成不銹鋼不可或缺的金屬元素,一旦大量遷移出來進入食品,會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平常我們正確使用保溫杯時,重金屬的遷移往往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進行,是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的。但是盛放酸度比較大的食品時,這種遷移速度就會加劇。“比如鉻,長期接觸會對皮膚和鼻黏膜造成傷害,嚴重的還會引起肺癌和皮膚癌。鎳,長期接觸則會影響心血管功能、甲狀腺功能等,還可能致癌。”諸葛海濤說。
泡綠茶 會導致茶多酚流失
為了隨時能喝上熱茶,不少人有用保溫杯泡綠茶的習慣,這次風險監測結果就顯示,這樣的習慣可能“偷走”茶水中的茶多酚。
昨天,工作人員現場進行了實驗:在容量大致相當的保溫杯和玻璃杯中放入等質量的茶葉,加入相同質量的開水,10分鐘后,看兩者的茶湯顏色,保溫杯中的茶湯顏色比玻璃杯中的顏色深。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茶多酚,茶多酚這一類物質在高溫下相對容易被氧化成顏色很深的茶褐素,因此顏色更深,所以不建議大家用保溫杯泡綠茶。”諸葛海濤說。
小口杯 喝水容易燙傷嘴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保溫杯不僅有廣口杯,還有小口杯,小口杯裝了水不易灑,深受市民喜愛。不過,工作人員在實驗中發現,現在保溫杯的保溫效果普遍不錯,但小口杯有燙傷的風險。
風險監測實驗顯示,有16批次的保溫杯產品在倒入開水,室溫放置6小時后,溫度仍然有70℃以上,而這里面,有9批次是小口杯。
工作人員介紹,這時如果是廣口保溫杯,喝水能直接感受到熱氣帶來的警示。而小口杯,喝水時杯身傾斜往往需要超過60度,不利于控制出水的時間和速度,只能靠嘴和舌頭的觸覺感知水溫和水的多少,這種情況下,一旦水溫過高,很容易被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