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三九隆冬,黑河。入冬便搭建好的固冰浮橋上,運糧車輛穿梭往來,俄羅斯大豆、玉米、水稻、油菜籽,一車車貨物源源不斷地走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返銷糧”。
“返銷糧”是中國企業家在俄羅斯租用土地,雇傭中國農民,使用中國種子,在俄羅斯種出來再通過進口渠道運回國內的糧食。據檢驗檢疫部門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在俄羅斯境內的農業開發面積超過1000萬畝,返銷糧食近70萬噸。
千里遠東覓商機
俄羅斯遠東,與黑龍江省*近的距離只有50公里。土地資源十分豐富,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94公頃。該地區土地價格低廉,俄羅斯政府為了鼓勵土地利用,1公頃土地每年租金折合人民幣不足10元(前提是保持土地耕種,否則將收回土地),而黑龍江省1公頃土地每年租金為5000元至6000元,遠高于俄方。廣闊的土地,非常適合于機械化作業。一臺(套)農機可耕種400公頃(6000畝)土地,只需四五個工人就能完成耕種,充分解放了勞動力,降低了人員成本。
商機和土地一樣遼闊。東寧、黑河、密山、虎林,黑龍江省的企業家們紛紛把目光投向遠東,開始了中國農業“走出去”的嘗試。
5年過去了,“農業走出去”規模越來越大,在遠東建立的“境外園區”已達68家,種植糧食種類達十幾種,生產能力200多萬噸。企業越做越大,面臨的困難也越來越多。境外種植企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多次被俄執法部門曝光并處罰,嚴重影響我國對俄農業合作良好形象。隨著“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如何提升“走出去”質量成為制約黑龍江省對俄農業“走出去”的突出問題。境外園區企業熱切期盼我國政府職能部門能夠幫助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
提升質量助發展
2015年12月17日,人民大會堂。在中俄兩國總理的共同見證下,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與俄羅斯聯邦獸醫與植物衛生監督局局長丹克維爾特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俄羅斯聯邦獸醫和植物衛生監督局關于俄羅斯小麥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俄羅斯聯邦獸醫和植物衛生監督局關于俄羅斯玉米、水稻、大豆和油菜籽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這是第二十次中俄總理定期會晤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國質檢部門對于俄糧進口給出的*高承諾。從此,我國進口俄羅斯糧食開啟了新時代。
為了進一步落實兩國高層達成的協議精神,黑龍江檢驗檢疫局采取多項措施,支持“走出去”企業將在俄生產的糧食運回國內。
——支持成立黑龍江省對俄農業產業協會,積*推進對俄農業合作產業化進程,與協會簽署“促進境外農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和保障農產品安全返銷”合作協議,開展境外種植園區種植計劃備案、田間有害生物監測、境外考察預檢等工作,從源頭保障回運農產品質量安全,為“返銷糧”快速回運提供保障。
——免費開展中俄農產品安全培訓。黑龍江局發揮技術信息優勢,多次聯合省農委、商務廳、外事辦等部門舉辦專題培訓,為“走出去”企業分析中俄農產品貿易發展形勢,講解農產品安全衛生及檢驗檢疫規定要求、俄羅斯農業法律法規、對俄農業“走出去”需要關注的問題等,有效提升了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項目的科學化水平。
——堅持走農業生產標準化方向。境外園區要想走的更遠,離不開標準化生產。為提升境外種植的標準化水平,黑龍江局將推進境內示范區發展的經驗擴大到境外園區,免費為境外種植企業舉辦“有機產品認證培訓班”,重點支持和指導“新友誼農場”的標準化建設,幫助其制定生產規范、投入品管理體系、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等,并在海參崴APEC會議得到了中俄兩國首腦的關注,進一步擴大了黑龍江農業“走出去”的影響,營造了中俄農業合作的良好氛圍。
暢通口岸保安全
隨著“走出去”農業合作規模的擴大,產品銷路亟待拓寬。黑龍江局積*發揮職能作用,在質檢總局動植司的大力支持下,多措并舉,力促“走出去”糧食安全快速回運。
一是積*開展風險分析。先后組織完成了進境俄羅斯大豆、玉米、水稻、飼草等多項風險分析,參與起草農業“走出去”返銷糧食進境植物檢驗檢疫要求和俄羅斯大豆、玉米、水稻、油菜籽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為“走出去”農產品回運提供技術支持。
二是科學制定監管措施。結合陸運口岸實際,研究制定并完善了包括產地預檢、口岸查驗、實驗室檢測、加工廠備案管理、加工過程監管、下腳料檢疫處理、口岸局與指運地局工作銜接等環節的,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檢疫監管措施,確保返銷糧食“安全進境、科學監管、風險可控”。
三是不斷提升把關能力。為進境糧食口岸配齊必要的查驗工具和設備設施,加強植檢實驗室建設,多次舉辦專題業務培訓和植物有害生物檢疫鑒定技能大賽,有效提升隊伍業務能力;規范進境糧食檢疫審批、加工企業備案工作,通過明確要求,規范程序,統一記錄,進一步提高了檢驗檢疫監管工作科學性和有效性;成立風險評估專家組,編制進境糧食合格評定要素表單,將進境糧食納入電子監管系統管理;組織編寫《進境俄羅斯糧食檢驗檢疫工作手冊》,有效提高一線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沃野千里的俄遠東,孕育了優質的糧食,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創造了寶貴的財富,源源不絕的運糧車帶回了新希望。這條中俄運糧大通道,黑龍江檢驗檢疫人一路相伴、風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