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前段時間,智能馬桶蓋一炮而紅,據說國內市場培育時間縮短了至少5年,銷量猛增。盡管有人說,日本的馬桶蓋其實大都是產自中國浙江,國產跟外資品牌相比質量并不會差,但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對國內15個?。ㄊ校?/span>45家企業生產的45批次智能馬桶蓋抽檢,結果居然18批次不合格,占比40%。產品質量問題主要集中在耐熱和耐燃不達標、安全水位技術不過關等(據1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
2015年初,國人搶購日本馬桶蓋風生水起的時候,不少網友和國產馬桶蓋生產商義憤填膺。意思大概是,咱國產的又不差,何苦丟人現眼去境外當個冤大頭呢?遺憾的是,現實很殘酷。質檢總局的權威報告,揭開了國產智能馬桶產品的真面目。
這當然不是說,國外的馬桶蓋就總是好的。早在2007年,《北京晚報》便曾報道,日本TOTO宣布召回16萬臺“Z”系列坐式馬桶,因為在一年時間內,TOTO接到了3起起火投訴,26起冒煙投訴,TOTO發言人很坦白:“起火位置恰好在使用者臀部下面。”不過,世易時移,在產品質量上,別人走過的老路,咱們似乎正在重蹈覆轍。尤其是在此次抽檢中,“市面上的外資品牌樣品均合格”的現實,確實讓人頗有“打臉”之感。此前有數據稱,目前我國智能馬桶普及率僅有2%,以未來30%計算,這將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如果一個市場上近半數的產品是不合格的、存在質量風險的,那么,它拖累的必然是整個行業的口碑與信譽。換句話說,既然四成智能馬桶不合格,誰敢說國產馬桶能有底氣叫板消費者的“洋貨情結”呢?
在日益扁平的全球化市場中,所謂“民族品牌”情懷,終究敵不過看得見的性價比、質量與服務。小小馬桶圈,或者并沒多少技術門檻,但以為“是個企業就能做好”,這誤會就大得沒邊了。值得注意的是,眼下的“四成不合格”,并不是國產智能馬桶質量之虞的孤例。去年8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發布的一份抽檢報告顯示,包括ARROW箭牌衛浴在內的5個國產品牌的智能坐便器不合格;而在上海市消保委2014年發布的智能坐便器質量抽檢報告中,國產智能坐便器的不合格率更是高達59.3%。沒人不希望國產智能馬桶能爭氣些、再爭氣些,但這些數字,起碼再次說明一個道理:市場選擇不是瞎子,消費者不是傻子。逼著大家“海淘”的,是供給端的質量出了大問題:奶粉如此,電飯煲如此,智能馬桶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