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產業和市場。機構由單一合格評定服務向綜合型、復合型合格評定服務發展,由單一市場向區域化、國際化市場擴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規模化、集中化程度越來越高。
全國各省質監系統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4〕8號)及《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國質檢科〔2015〕86號)的要求,正在穩妥有序地推進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工作。
檢驗檢測認證在我國屬于高成長產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是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雖然沒有完全成熟的模式可以套用,但是,我們可以結合地方檢驗檢測機構現狀、行業的發展特點、國外經營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發展規律、國內各地實踐探索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厘清其未來發展方向。
1、地方質監系統檢驗檢測機構現狀分析
根據2015年中部某省質監局調查數據,該省質監系統共有檢驗檢測機構148家(不包括鍋檢、特檢技術機構),其中省級6家,市級35家(不包括鍋檢、特檢技術機構),縣級108家。
由此可以看出該省的質監系統省、市、縣三級檢驗檢測機構有很大差異:縣級機構數目多、人員多、資質能力參數項目少、人員素質低、工作量不足、業務收入低,綜合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弱;而省級機構則數目少、專業性強、人員少、資質能力參數項目多、人員素質高、工作量飽滿、業務收入高,單位能夠快速健康發展;市級機構在各項指標中都處在居中位置,現在的業務收入能夠支付工作成本,靠財政補貼,能夠保持一定的發展。
2、經營性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特點
對于企業來說,必須把產品通過顧客轉化為貨幣,才能使企業發展壯大。對于經營性檢驗檢測機構來說,客戶在眾多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中選擇某家機構購買服務,重點看的是公信力、性價比、服務質量。公信力、成本、服務是檢驗檢測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公信力表示檢測報告能被各個行業、區域等認可,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高;成本直接決定了盈利水平、單位能否持續發展;服務質量是給客戶提供的是否優質、周到、全面專業、及時、便捷的好服務。公信力支撐因素包括:企業規模、歷史、人員技術水平、各種互認的區域、獲得認可的資質、質量管理水平等,服務支撐因素包括:及時性、一站式、方便,成本包括完成這項業務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資金、時間、精力。
在核心競爭力上,省、市、縣三級檢驗檢測機構中,省級機構公信力是**位的,在人們心目中地位*高,其人員素質高,資產實力強,資質能力范圍廣,業務收入高,歷史時間長;市級機構核心競爭力居中;縣級機構除了所在縣域優勢外,其他方面都不能與省、市機構相提并論。
如果省、市、縣三級經營性檢驗檢測機構按照國家要求,全部改革轉企改制之后,各級檢驗檢測機構會如何發展?很明顯,省級機構核心競爭力*強,推向市場之后,不僅能夠在人員安置,收入激勵等方面平穩過渡,而且事業也會有很好的發展;市級機構在推向市場之后,能夠實現平穩過渡,但如果受到省級以及其他機構強有力的市場競爭擠壓,業務可能會萎縮,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就會有較多市級機構加盟到國際大品牌的集團中,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縣級機構在推向市場之后,業務收入不足以滿足人員的基本需求,產業核心競爭力*低,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如果沒有妥善的解決辦法,可能會被淘汰。所以在本次檢驗檢測機構改革中,縣級機構是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平穩推進縣級機構改革,是成功的關鍵。
3、國外經營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發展趨勢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產業和市場。孫大偉同志《在部分省(區、市)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編綜函【2014】565號明確指出:從發展方向看,國外經營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發展主要呈現出機構規模化趨勢。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外經營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為了適應市場競爭和客戶需求,加快業務整合和資產兼并步伐,由單一合格評定服務向綜合型、復合型合格評定服務發展,由單一市場向區域化、國際化市場擴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規模化、集中化程度越來越高。例如:BV集團在1996年收購了CEP****的股權,成為法國建筑物符合性評估行業的***,1998年和2001年又分別收購了美國的ACTS(Acts檢測實驗室)與MTL(商品檢測實驗室),鞏固了其在消費品檢測領域的地位,目前已在140個國家擁有1330個辦公室和實驗室、超過6萬名員工、40萬家客戶;2012年,DNV與GL兩家船級社合并;瑞士的2000個實驗室,經過整合重組,減少到1200個。
綜合以上三方面分析,如果省級經營性檢驗檢測機構僅僅按照省、市、縣各級進行橫向整合,不進行縱向綜合性的大整合,轉企改制后推向市場,可能會出現的結果:
一是眾多縣級檢驗檢測機構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一部分被市級或省級機構兼并,一部分逐漸倒閉破產,一部分被國際知名大公司兼并。
二是市級檢驗檢測機構在市場競爭中為了生存、發展,紛紛尋求加入省級檢驗檢測機構或加入中檢集團、國外或民營、外省等大檢驗檢測認證公司。
三是省級檢驗檢測機構競爭力強,轉企改制后短期內可能會比改制更強,中期為了與市、縣檢驗檢測機構競爭,需要建立全省市場網絡,會尋求與市、縣級部分檢驗檢測機構合作、入股、兼并、聯盟等;后期為了和國際性的大公司進行競爭,自己也逐漸發展成為國際互認、有影響力的公司,或者直接加入***檢驗檢測集團公司。
*后,在省級行政區域內,可能僅僅存在幾個行業性較強和綜合性較強的獲得國際互認或國際化的集團公司。
如果幾年后,經過殘酷競爭出現上述結果,不如現在頂層設計時,就有選擇性地把全省優質資源整合成一個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檢驗檢測認證集團,避免資源分散整合,這也是大多數市、縣檢驗檢測機構的期盼。而這種整合目標,與《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4〕8號)明確提出“到2020年,培育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水平高、規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檢驗檢測認證集團”目標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