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6 來源:互聯網
叒木為桑,天蟲為蠶。在陜西省吳堡縣寇家塬鎮“三道塬”上,村民房前屋后、山上山下,綠油油的桑樹給人帶來絲絲清涼。在農戶家中,蠶寶寶們在“蠶媽媽”“蠶爸爸”的精心撫育下,正在茁壯成長,即將吐絲織繭。
“這幾天正是蠶結繭的關鍵時期,一刻也不敢大意,每天至少要喂上3至4次。”憑借40年的養蠶經驗,王榮蓮一邊給蠶換桑葉一邊說,“別看這些小蠶不起眼,它可是增收致富的好項目,養殖時間短、見效快?!?/p>
寇家塬鎮位于吳堡縣東南部,在千溝萬壑的土地上,上天賜予人們相對平坦的三道高塬(東塬、中塬和西塬),坐落著慕家塬、楊家塬、車家塬、李家塬等村落。據老年人介紹,當地人有著300多年的養蠶歷史,人們世世代代養蠶,勤“繭”致富,栽桑養蠶成為當地人致富的重要手段?!吧椛跏?,絲綢行銷山西、河南。”清朝道光年間,這里的絲綢就有記載。
作為吳堡縣蠶桑業的中心基地,寇家塬鎮有桑園1萬余畝,蠶農300多戶,年養蠶800多張,產繭15噸。針對這一傳統富民產業,鎮上成立了5個蠶桑專業合作社、1個蠶桑協會,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實行“合作社帶動、技術指導、分散養殖”的辦法,發展這一古老而又年輕的特色產業。
現年60歲的王榮蓮是車家塬村的養蠶大戶,從20歲嫁到辛家塬小組就開始學養蠶,是遠近聞名的“養蠶”專家。筆者看到她時,她剛從外面采桑葉回來,因養的蠶比較多,經常要開三輪摩托車往家拉桑葉。王榮蓮從車上背完成捆的桑樹枝條,來不及抹去額頭上的汗水,便精心照料起自己的“蠶寶寶”?!靶Q寶寶”的身體又白又胖,兩頭略小中間大,外形圓鼓鼓的,甚是可愛。
據王榮蓮介紹,今年“夏蠶”養了3張,把蠶繭拿到合作社加工了25斤蠶絲,每斤絲賣到了500塊錢,這是“秋蠶”,也快吐絲了。“養蠶效益非常可觀,我夏季加工的絲全賣完了,又養了3張。”王榮蓮高興地說,“現在的中老年人都喜歡蓋蠶絲被。特別是遇到結婚的人家,當嫁妝一拿就是三四床蠶絲被,根本不愁賣?!?/p>
在寇家塬鎮,像王榮蓮一樣的養蠶大戶還有很多。他們靠著一雙勤勞的雙手,在脫貧攻堅期間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帶領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養蠶產業,織就出了一條幸福的小康路,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讓蠶桑產業更好地發揮帶動群眾致富的作用,吳堡縣通過改造現有桑園和新建標準化桑園,聘請市縣專業技術人員上門為蠶農指導技術,給蠶農每張補貼650元,鼓勵合作社積*進行蠶桑產業的深度開發等系列措施,不斷提高農戶養蠶數量和蠶桑綜合利用效益。預計到2025年,全縣將建成優質高產桑園2萬畝,年養蠶數量可達到5000張,養蠶產值可達1080萬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