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6 來源:互聯網
作為紡織大縣的長興,在保住家庭織機戶飯碗的同時,如何實現“百姓富、產業轉、村莊美、生態好、村民安”的新愿景?日前,在湖州長興縣家庭織機戶入園與數字化轉型現場會上,長興家庭紡織工業提升入園和數字化轉型的創新做法和成功經驗,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肯定。
近年來,長興以綠色為**,通過智造賦能,分類實施了紡織細分行業的轉型升級,著力推動全產業鏈整體提升,全力打造***紡織產業集群,改變傳統“一關了之”的落后理念,開拓出家庭織機戶集群發展新路徑,實現了“村莊不聞機杼聲,家家都捧‘金飯碗’”的新局面。
打出一套“組合拳”,保住家庭織機戶“金飯碗”
紡織產業是長興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夾浦鎮則是長興紡織產業的發源地和*大的紡織鄉鎮,是全國家紡面料、服裝輔料、窗簾布的主要供應地之一。該鎮75%的家庭從事輕紡及其配套產業,紡織行業占到了全鎮工業總產值的九成左右。
隨著時代的發展,紡織家庭工業的設備落后、經營粗放、勞動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生產倉儲與生活用房“三合一”、噪聲擾民、火災隱患及廢氣廢水排放污染等諸多問題日益凸現。
轉型脫困,迫在眉睫。為此,長興以夾浦鎮為重點,自2019年1月起,全面開展傳統紡織行業轉型升級。“這不僅是經濟發展上的轉型,更是改善民生的要事。”長興夾浦鎮相關負責人說,近兩年來,夾浦鎮在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的指導下,成功地打出了一套“創建紡織小微園+家庭及大戶織機入園+織機上樓+園區數字化轉型+紡織行業云平臺服務”組合拳,保住了家庭織機戶的“金飯碗”。
建設特色小微園,加速紡織產業集聚發展
按照“一園多點”的布局,夾浦鎮合理規劃了7個紡織小微企業園,引導噴水織機、加彈機散戶聯合重組后整體入園發展。目前,7個紡織小微園都已完成設計并開工建設。其中先行一步試點的吳城、丁新小微園已安排織機入園并開始生產,入園織機已達2700余臺,北村、喜鵲斗小微園開始安裝入園織機,今年年底前還有4個小微園將基本建成,明年6月將全部完成小微園的建設并陸續投入使用。
走進吳城小微園的廠區,一派繁忙景象。三棟多層廠房樓內,由6家企業及散戶搬遷集聚而來的152 0173 3840臺全新噴水織機全速運轉,一摞摞剛織造下線的白坯布被打包裝車,準備運往下一個加工目的地。“重組后的這個基地不僅規模擴張了,生產管理更加規范了,而且還釋放了產品品質統一、銷售市場共享的抱團發展紅利,一舉打破了‘低小散亂’的發展瓶頸。”廠區負責人表示。
截至目前,長興已有9.4萬臺噴水織機完成集聚入園,單機產能從300米/天提升至360米/天。
借力數字化手段,加快紡織產業提質增效
在實施淘汰集聚的同時,夾浦鎮同步開展園區內噴水織機數字化改造。借助互聯網的催化,夾浦鎮成立了長興智慧紡織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引入杭州開源電腦技術有限公司,建設紡織行業工業云平臺,讓小微園內的每家企業和每個散戶,從原料進廠到車間生產,再到成品銷售,實現數字監管的全流程覆蓋,并通過數據分析完成橫向對比。
“集聚后,誰做得好、誰做得不好,在這個數據平臺上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幫助效率低的散戶向效率高的散戶取經、學習。”開源電腦技術公司工業控制事業部總經理趙萬強介紹。
萊美科技作為長興縣紡織印染行業的骨干企業,**依托該平臺,開啟了數字化智能工廠建設。公司建設了計劃調度、工藝監控、設備監控、能源管理四個核心,打造全省**印染數字化工廠,開發綠色智染新模式,實現節約染化料12%,減少廢水排放量5.09%、單位產品產量能耗降低10.51%等突出效益。
據了解,今年1-10月,長興紡織產業共完成規上工業產值294億元,同比增長7.4%,高于全縣面上5.7個百分點,實現了“逆勢上揚”。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