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1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再推出一批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措施,其中不乏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的小規模納稅人的直接免征舉措,外界認為,這是對2019年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作出的進一步部署。 盡管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減稅降費,且力度逐年加大,但從一線企業到學界均未減弱對繼續推進減稅降費力度的呼吁。2019年,政府已經明確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專家認為,這透露出政府決心克服影響減稅降費成效的一系列挑戰,以實現進一步激活企業活力的目的。 減稅降費仍有較大可為空間 近年來,學界對于減稅降費的政策目的,有著較為一致的公認觀點,即認為減稅降費意在通過以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經濟發展動力的“乘法”。必須承認的是,減稅降費的政策紅利雖在逐步顯現,但仍未改變其政策實施空間依舊較大的事實。 對于企業而言,除了稅收和行政性費用之外,占據企業運營成本*大比例的莫過于社保繳費,由其直接導致的用工成本上漲正大比例侵占企業利潤,間接影響企業擴大規模以及創新轉型。 “在營改增后,企業年繳稅的確出現了下降,與此同時,政府辦事效率也大幅提升,比如以前需要到窗口現場辦理的業務改為網上辦理。”聽聞記者詢問有關減稅降費對企業自身積*影響后,主營圖書裝訂和包裝業務的企業主趙女士對本報記者直言,但真正占到企業利潤成本*高的實際上就是用工成本,“一方面是*低工資標準連年上調,另一方面是繳納社會保險的成本持續高位。”趙女士說,2019年新年伊始,為縮減用工成本,企業裁減了10名員工,只留下可以操作自動設備的員工,以對沖日漸上漲的用工成本。 實際上,對于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而言,用工成本高企一直是導致利潤縮減的*大因素。仍以社保費率來看,盡管自2015年至今,我國已經實施五次社保費率降低舉措,“五險一金”占員工基本工資比例也已下浮10%至逾30%,但公認觀點認為進一步下調空間仍在。 “裁員10名員工意味著原本用于支付的用工費用就可以轉化為企業利潤用于采購辦公設備或者發放既有員工福利。”趙女士認為,作為小型民營企業,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之下,*先考慮的自然是裁減用工,除非政策層面有變化。 堅持稅制改革協同推進減稅降費 談及減稅降費面臨的阻礙,分稅制財政體制帶來的影響不得不提。一方面,分稅制改革導致地方政府財力銳減,財權與支出責任不匹配導致地方政府廣開財源,加劇了宏觀稅費負擔;另一方面,分稅制財政體制下直接稅比重過低,間接稅比重過高,客觀導致收入越低的企業稅收負擔越重,這對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以及新創企業而言是不利的。 “防止地方稅收收入出現枯竭是營改增以后我國稅制改革繼續解決的重要問題。”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增值稅已明確由中央和地方各分享50%,但對地方而言,少了原本屬于地方稅的營業稅之后,確保地方財稅收入仍是重點內容之一。 其中,發行地方債券正成為目前*受關注的可為之策,擴大地方債發行規模也已箭在弦上。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要“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同樣是去年底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也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壓縮一般性支出,加大對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有效降低企業負擔。 可見,減稅降費勢必對財政收支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各方迫切期待尋求減稅降費長效作用與平衡中央與地方稅收收入的長效做法,答案正在改革之上。蔣震認為,我國稅制改革的重要思路是,要降低增值稅等流轉稅負擔,擴大個人所得稅等直接稅征稅范圍,尋求稅制結構的優化。比如,增值稅改革仍須進一步深化,在簡并稅率檔次、解決進項稅款留抵問題、縮小增值稅優惠范圍、對生活必需品實行低稅或者免稅等方面進行改革。同時,對個人所得稅和房地產稅等直接稅同步實施改革,按照低稅率、寬稅基的原則來推動直接稅改革,為增值稅等流轉稅改革騰出空間。(經濟時報)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