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全球人造絲論壇創新智造動能持續不斷 吉化坐實國內外雙冠王 7月26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主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吉林市副市長謝義,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楊峻、辦公室主任段紅、生產促進部副部長董奎勇,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總工程師陳寶建,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姜俊周應邀出席了會議,來自國內200多家人造絲用戶和韓國、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國家客戶代表參加了論壇,意大利和日本客戶還將其新產品運抵論壇現場展示。 孫瑞哲在會上回顧了中國紡織工業發展軌跡,并著重指出目前紡織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創新成為重要動能,像吉林化纖這樣常變常新,以突破自我為發展主導思路的企業愈來愈多,以期共塑紡織強國夢。 他指出,目前雖然紡織行業成本水平在工業領域中居于靠前的位置,但是成本壓力依然首當其沖。通過主要經濟指標變化脈絡圖,他從生產、投資、出口和消費幾個方面逐一講述,中國紡織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增速放緩、成本上升時期。目前中國紡織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率仍低于GDP增長率,這必須引起紡織從業者足夠重視。 他還表示,未來中國紡織工業將定位“新三板”,以服裝品牌、家紡品牌為代表的時尚產業;以高品質高性能纖維、產業用紡織品、高端智能制造為代表的科技產業;貫穿全產業鏈加工的先進制造產業。 在談到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方向時,孫瑞哲**指出要“以布局謀發展”,著重講到了外貿出口情勢,通過2016年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國際產能布局情況,近年來,雖然中國在美日歐三大紡織品市場的占比持續下降,但我國在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中的主體地位依然穩固。南亞、東南亞國家在世界紡織產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本扁平化驅動全球紡織供應體系發生深刻變革,生產與采購格局將變得越來越區域化。中國紡織業“走出去”的步伐正在迅速加快。根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我國紡織產業整體對外直接投資大幅度創下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89.3%,達26.6億美元。在越南的棉紡產業布局以及在非洲埃塞俄比亞的紡織產業鏈合作是2016年紡織行業“走出去”的亮點。 他講到,目前我國紡織供應鏈跨國布局“在延伸中優化”。“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大多是新興經濟體,總人口46億,占世界62%,GDP總量23萬億元,占世界的31%。這些國家市場潛力很大,紡織服裝產業的出口市場可更加多元化。 對于未來中國紡織工業趨向,他還強調要以轉移促協調,以智能提效率,以彌合強虛實,以市場調結構,以品牌樹價值,以多元繁消費,還有以責任行未來。 孫瑞哲在主旨演講中重點談到了東北地區紡織工業發展問題,他指出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紡織產業在全國的比重比較低,但地域資源豐富,市場容量大,發展潛力值得發掘。特別是東北三省依托石油化工產業的發展,在吉林和遼寧兩省大力發展化纖產業,粘膠、腈綸和滌綸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份額占比大。 從2016年吉林省汽車制造業、食品產業、冶金建材、石化產業、醫藥產業、紡織工業、信息產業、能源產業這8大重點產業工業增加值可以看出:吉林省2016年紡織工業增加值為152 0173 3840.36億元,增速16.1%,增速為8大重點行業之首,工業貢獻值5.6%。2017年1月至4月吉林省紡織工業增加值為56.38億元,增速15%,增速仍位于8大重點行業之首。 如何抓住國家建設重點向東北區域轉移的歷史機遇,強化東北地區紡織服裝產業,滿足消費需求,拉動市場發展,是東北區域紡織服裝產業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 孫瑞哲還對吉林化纖未來發展思路談了自己的幾點看法。他說,企業的產品創新開發能力是市場選擇的根基;企業精益管理水平是直面高成本時代的利器;企業的綠色環保競爭力是開啟可持續未來的密鑰;企業的文化創造力是主導競爭格局的引爆點。 謝義在發言中講到,吉林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城市,也是全國聞名的“化工城”,特別是在化工和纖維材料等領域,具有良好基礎和優勢。歷經50多年的發展,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在人造絲生產方面,其產能占中國國內市場的27.7%,占全球市場的23%,均列國內、國際**位。 吉林化纖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宋德武在致辭中提到,今年上半年,企業實現產值49.89億元,銷售收入40.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7%和29.5%;纖維直接出口40859噸,同比增長126%;出口創匯10922萬美元,同比增長1.5倍。主導產品產能翻番、質量跨越升級,技術創新成果顯著,行業地位和競爭能力持續提升。為了帶動下游客戶和紡織行業全面升級,企業堅持連續3年舉辦產業論壇,有效促進行業間的協同創新,和諧健康發展。 宋德武具體說到,3年來,企業通過上下游一體化聯合,共同對產品升級開發,實現了對同類產品的替代:細旦絲通過完善,實現了對國際、國內真絲產品的替代;連續紡替代了醋纖長絲和銅氨纖維;里料方面,韓國YONGBOY、立陶宛的面料廠正在給Zara做人造絲里布。接下來吉林化纖將沿著智能化+客制化的產品升級方向,繼續致力于人造絲、竹纖維、腈綸纖維、碳纖維四大纖維的生產和研發,并逐步向溶劑法及碳纖維下游應用領域進軍。公司正在推動機器代人、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未來吉林化纖人造絲的生產將可以實現客戶定制,由客戶實施遠程管理。 論壇上,吉林化纖副總工程師李振峰、韓國YoungBo公司社長李丞濬、杭州卓達染整公司副總經理金澤從新型纖維的應用情況、人造絲應用領域及發展前景以及人造絲下游染整技術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 據悉,為進一步帶動行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傾力指導下,中國天竹產業聯盟和吉林化纖集團于今年4月組織了“吉纖杯”原創紗線、面料、家紡、服裝創新開發大賽。比賽得到了國內外210余家下游企業和終端品牌的踴躍參與,共收到了500多份作品。歷時4個月的時間,經過初評、總評及5位專家教授的專業評審,共評選出金獎、**品質獎、市場應用獎、時尚創意獎、文化傳承獎、優秀獎六大類63款獲獎作品,進一步拓展了各類紡織原料的應用領域。 “吉纖杯”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在論壇上同期舉行,段紅宣讀了獲獎情況。由獲獎面料制成的服裝通過“同走絲綢路,共筑中國夢”主題T臺秀,分人造絲晚禮服、中國風、天竹纖維、異域風情四個系列一一呈現。與會領導對人造絲系列獲獎作品進行了現場頒獎。 吉林化纖集團黨委書記劉宏偉就此表示,吉林化纖將充分利用行業龍頭地位,努力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理念創新,與產業鏈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推動中國紡織行業進一步轉型升級。陳寶建在對大賽進行總結時談到,此次創新開發大賽將各品類紡織原料產業鏈進行了充分整合,有利于新型纖維的市場化推廣,既促進了產品研發人員的熱情,又**了舒適、環保、時尚的潮流趨勢,有效助推了行業未來的發展。專業評審組組長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院長潘志娟從專業角度對獲獎作品進行了具體點評。 與會者還參觀了吉林化纖集團人造絲、腈綸纖維、碳纖維原絲和在建的人造絲新項目、竹纖維項目建設現場。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