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6月27—30日,第14屆亞洲紡織會議(ATC-14)在香港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會上作了題為“中國紡織工業的創新發展與供應鏈重構”的主題報告,全面解讀了中國紡織工業的創新發展成果、面臨的新環境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紡織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創新成為重要動能 十三五”以來,我國紡織工業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總態勢,我國紡織行業纖維加工總量、主營業務收入、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增長率、出口總額和工業增加值、投資增速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回落并趨于平穩,進入了由大而強的發展新紀元。 創新是推動我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實現由大變強的重要推動力。“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的科技創新成效顯著,主要體現在科技投入加大和科研成果豐碩等幾個方面。 中國紡織工業蘊含巨大的發展潛力與市場空間 未來我國紡織工業仍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增長的動力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雖然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紡織行業主要指標增速明顯回落并趨于平穩,但龐大的經濟體量和產業規模仍將為未來紡織工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完備的基礎設施與產業配套,使原料、加工和終端環節之間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性和親和力,為行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二、消費升級帶來巨大消費潛力,我國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隨著消費收入的增加而穩定增長;供給轉型造就巨大市場空間由于規模大、體系全、發展程度差別大,中國紡織工業的供給轉型對于不同層次、不同品類的技術與產品都有巨大的需求。 三、日漸開放的對外格局將拓展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空間,強化行業與國際市場的聯系,促進資源稟賦的互補與創新能力的協同;日漸完善的創新生態能夠增加行業對復雜環境與多變預期的適應能力與應變性。 創新驅動下的紡織工業價值引爆點 一個快速變化、深度關聯、對立統一又充滿未知的世界里,游戲規則正在發生改變。創新驅動下,將形成紡織工業的六大價值引爆點,即智能、體驗、共享、責任、即時和信用。 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應用并滲透到設計、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等紡織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以提升產業效率;消費體驗成為紡織服裝產業重要價值來源,德勤研究顯示在過去的2-3年中,消費“體驗”與消費“物品”相比,成為消費過程中更重要的元素;經濟發展與資源分布不平衡使得盈余成為普遍現象,商品質量提高、更新更快,使“使用壽命”低于“物理壽命”,加劇資源閑置,共享潛力巨大;責任價值來源于資源循環、節能降耗、產品溢價以及資本市場的認可,行業層面的責任公式正在形成,共建正在開展;缺少耐心與短暫關注正形成一種消費趨勢,創新迭代在加快,要求產品供應更敏捷,速度已然成為競爭優勢的重要決定因素;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提升信用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經濟效率、強化協同能力、增進市場認可,隨著數字技術特別是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融入,信用數字化趨勢加快,信用的價值與應用日益強大。 技術創新是打造“新三板”、重構供應鏈的關鍵支撐 未來,紡織行業需加大力度構建以科技產業、制造產業、時尚產業為架構的中國紡織工業“新三板”,完善供應鏈生態,加快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與協同。而創新則是打造“新三板”、重構供應鏈的關鍵支撐。 十三五”時期,中國紡織工業在科技創新領域將重點實施一是突破六大類30項共性關鍵技術,其中纖維材料高新技術5項,先進紡織、染整及高附加值紡織品加工技術4項,綠色制造技術4項,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加工技術6項,先進紡織裝備7項,紡織信息化技術4項;二是在全行業重點推廣100項先進適用技術,其中纖維材料加工技術18項,紡紗織造新工藝技術13項,染整新工藝技術19項,產業用紡織品10項,國產化紡織機械28項,以及紡織信息化技術12項。 夯實基礎能力,蓄積發展勢能,聚焦材料技術,提升價值含量,深化智能制造,改善行業質效,發展綠色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新的時期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中國紡織行業保持了穩定增長,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身處一個快速變化、深度關聯、對立統一又充滿未知的世界,中國紡織工業必須加快由傳統產業向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責任**的綠色產業和文化導向的時尚產業邁進的轉型升級的步伐。依托技術創新、文化積淀、復合型人才、智能化設備,不斷推進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的顛覆性創新;進一步推動資源再分配,產業體系重建,產業布局優化和產能整合;加快速度建立系統化、協調的紡織品供應鏈,創造我國紡織工業的新優勢。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