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如何積*應對疫情,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紡織生物醫用材料在后疫情時代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這些問題引發科學家對醫療衛生防護的深度思考。12月2-3日,由東華大學主辦,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共同協辦的2021國際紡織生物醫用材料大會舉行,來自16個國家,152 0173 3840余名高等院校、醫院、生物醫藥公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齊聚東華大學及云端,同獻良策。
此次大會聚焦紡織生物醫用材料前沿科學研究熱點,圍繞“生物醫用新材料和生物基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和生物相容性”“新型抗菌藥物的感染控制”等十個議題,基于紡織先進材料,共同探討其在生物、醫學及其相關領域的拓展應用。
“紡織是東華的傳統優勢學科,我們得讓它在今天發揮更大的作用”,此次大會主席、東華大學王璐教授作為學校紡織生物學科的主要負責人,一直致力于科研方向的重組調整以及開展高技術紡織品的研究,不斷探索科學新領域,特別在新型植物源染料和功能助劑的開發和醫療用紡織品的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在王璐教授的帶領下,團隊建成了國內**個生物醫用紡織材料制備及其3Bs測試評價實驗室,近幾年來建立了9家產學研醫合作科研與人才實踐基地,形成了以交叉學科為特色的課堂實驗、實訓與實習組成的校內外多環節創新型實踐體系,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國際與會專家則指出,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如人臉識別、腦機接口等非接觸式和人機交互技術需求呈井噴式發展,而這些顛覆性技術的落地深深依賴于具有傳感、響應、交互等功能的智能生物材料的開發與應用。此次大會融合多領域專家,集思廣益,搭建了紡織生物醫用材料的創新性應用交流平臺。
據了解,這是東華大學第13次主辦國際紡織生物醫用材料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參會人數、覆蓋院校范圍、涉及學科數目等逐年遞增,在業內形成較高的國際影響力,已經成為國內紡織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學術會議。
近年來,東華大學依托紡織科學與工程國家**學科建設優勢,統籌布局學科交叉發展,強力推動跨學科研究,積*促進產業創新融合,組建多支高水平交叉學科研究團隊,取得系列研究成果。2009年,東華大學獲得國內**紡織生物材料與技術二級博士點和碩士點;2010年,面向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本科功能材料-生物醫用紡織材料與技術專業獲準成立,2011年開始招生;2011年,“功能材料”新專業獲批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014年起獲評4星專業。東華大學在生物醫用紡織材料的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較完整的“本碩博”培養體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