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引而方向不明朗,棉花加工企業、貿易商大多下調基差促成交,因此2020/21、2021/22年度疆內外庫點現貨成交呈現逐漸啟動跡象。下游棉紡織、服裝等企業則在原料價格高位振蕩,終端訂單景氣度不高、信貸政策小幅收緊的夾縫中生存。
近日關于當前棉紡廠紡紗已利潤轉負、大額虧損的消息不絕于耳,有些中小紡企采取減停產應對,實際情況如何呢?11月份,很大一部分棉紡廠9月底前采購、囤積的棉花、滌綸短纖等原料消耗貽盡(含國儲棉),而10月份以來補庫的皮棉成本較高,紡紗利潤較二、三季度有較大幅度下滑并不奇怪,但是否凈利潤已跌成負值了呢?
筆者認為這些觀點有些偏頗,目前疆內各監管庫“雙29”機采棉公重報價集中在22400-22550元/噸(取中間價22500元/噸),運至內地紗廠直接成本約23000元/噸(扣除500元/噸棉花同出疆運輸補貼);C40S棉紗出廠綜合成本為23000*(1+0.08)+8500元/噸(加工費)=33340元/噸(各企業或有較大出入)。目前國內市場C40高配包漂紗出廠價約33500-34500元/噸,因此紡C40S棉紗企業雖然利潤較前幾個月大幅下滑,但并不虧損或產銷持平(未計1-2個月財務成本)。
近幾日,中央儲備新疆棉/進口棉的成交價在22300-22500元/噸(取22400元/噸),C32S高配包漂紗的綜合成本為22400*1.06+6500元/噸(加工費)=30244元/噸,目前河南、山東、江蘇等地C32S高配紗的出廠價多在31000-3152 0173 3840元/噸,紗廠仍有一定利潤(未計1-2個月財務成本)。如果采用新疆棉+地產棉、進口棉+地產棉紡C32高配紗利潤更高一些,虧損的可能性不大。當然前提是棉紗能及時銷售并回款,如果累庫3-6個月,部分紗廠很可能沒有利潤甚至虧損,因此當前棉紡企業遇到的*大難題不是有沒有利潤,而是能否接到充足、有效的訂單。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