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傳統管理模式的革新
工業4.0、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各種名詞都表明中國制造業正在借助新技術實現轉型升級。在紡紗行業深耕數十年,華孚時尚深諳行業發展的特點:紡紗行業更多依靠傳統人力形成對工廠的管理,效率低、重資產、人力密集的問題依舊突出。
如何為“舊行業”注入“新活力”?工業互聯網成為華孚迫切尋找的突破口。作為紡紗行業巨頭,華孚主動求變,于2020年開始著力搭建應用于紡紗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希望用數據化的方式全面提升公司本身乃至全行業的運營效率。
眾所周知,大中型棉紡紗廠的紡紗車間少則有近百臺、多則有數百臺細紗機,這就決定了傳統管理模式下生產設備的維修維護任務十分繁重。每臺機器記錄維護時間、維護項目的過程依靠人工記錄,并且機器的異常狀況只能由一線人員巡邏發現逐級上報,維修效率低下。生產數據的收集和匯總也只能由人工進行,傳遞至管理層的時間較長,工人和機器的排班更多依靠經驗和人工判斷完成。?
華孚工廠
而在數據體系方面,不同生產環節的一線的生產數據分散于各個車間,決策層難以迅速獲得時效性強、準確度高、覆蓋面廣的數據作為決策依據。人工記錄的數據無法保證及時準確,設備名稱與編碼雜亂不統一也為高效管理帶來困難。
?
在深刻理解模式弊端的基礎上,華孚構建工業互聯網的**步踏實地踩在生產制造升級上。通過生產制造環節的IOT(工業互聯網)+MES(執行制造系統)實現了前端生產機器的可視化與數字化,以解決管理模式的問題。
物聯網環節,華孚在傳統的紡紗機器上安裝了為紡紗設備專門定制的工業采集網關。現場工作人員控制運行參數后,設備采集系統采集設備信息和參數信息。此后,匯總網關匯總全部采集網關的數據,推送到MES數據服務器。此后在MES系統中,華孚根據紡紗的環節,為從清花、梳棉、到并條、精梳、粗紗、細紗到絡筒的各個環節的機器均量身打造了分析系統。*終,各個紗線的整個生產環節數據均將完整展現在電腦、平板、手機等多個終端,方便公司上下對公司整體生產情況的監控管理和反饋。
系統上線后,通過管理模式的轉變,華孚的業務效率迎來提升,管理人員成本預計將降低10%;數據規范性與數據連通也迎來質變,原先無序的設備編號及命名也將得到有效統一和高效管理。
?
阿克蘇工廠的“科技感”
作為工業互聯網的**步,華孚已在位于新疆阿克蘇的15萬錠工廠接入IOT+MES系統試驗半年,并且取得良好的運轉效果。
試點工廠是集團全資子公司阿克蘇華孚的代表性工廠。在該試點工廠中,華孚將IOT設備接入各工序生產設備和輔助設備約500臺,在MES系統的幫助下,實現故障自動上報、數據實時統計、記錄設備維護等多重智能化功能。
同時平臺的工單分配、班組安排、考勤記錄等功能使得一線工人規范化操作、降低等單時間,在工時不變的基礎上提升總生產效率。
在該系統上線后,工廠迎來了驚喜的變化。
效率方面,阿克蘇工廠細紗機效率由91.09%提升至97.56%,平均錠速由14,000提升至16,500,產量由1,698噸提升至1,908噸。通過故障自動上報、備件管理和統一系統參數縮短故障時間至原先的1/10。
試點工廠產量提升情況
?
產量方面,試點工廠平均錠速提升15~20%,設備生產效率提升7%,成品產量增加10%~15%。
試點工廠效率提升情況
?
投資回報率方面,試點工廠年增加凈利潤約690萬元,提升凈利潤約1%,投資回報率超2倍,新疆阿克蘇總計10個工廠投入約730萬元,每年凈利潤增加約6,087萬元,投資回報率超8倍。
?
試點工廠的成功給了華孚信心,但華孚的“野心”不止于此,駐足工業互聯網的浪潮之巔,華孚決心掀起紡紗行業的革命。
共享的浪潮
在紗線制造領域,由于行業發展時間長、起步技術門檻低,規模化后管理邊際難度加大,擴產速度相對受限,行業集中度低,上市公司如百隆東方、華孚時尚市占率僅1%左右。
而較低的集中度往往意味著低效。一方面,規模以下中小紡紗企業始終面臨著產能-訂單錯配,訂單淡季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小企業管理水平低下,班組分配、數據分析、設備維護等水平有待提升;另一方面,華孚等紡紗龍頭,雖然客戶資源豐富,在手訂單數量明顯較高,卻受困于紡紗產業較大的自播開支,產能擴張速度一直受到限制。
因此,華孚數字化轉型還蘊含著一個核心關鍵詞:開放共贏。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如果華孚能將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廣到中小企業當中,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實現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服務、智能產品等數字化改造。如果由產能效率高、品質好、有競爭力的大型紡紗企業整合現有產能,共同做大做強,紡紗行業或許將共同迎來一個更富有創新力的未來。
這就是華孚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第二步:將數字化解決方案向中小工廠推廣。
在華孚的計劃中,當中小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系統后,華孚自身接到的優質品牌訂單將被轉交給這些工廠,華孚產能擴張速度受限的問題將得到解決,而中小工廠也將通過工業互聯網系統提升管理運營效率,其生產質量也更容易被華孚以及下游客戶在云端進行監控。
根據初步估算,行業目前1.5萬億規模,如果華孚整合5%的小工廠,便有750億收入,如果提升2個點利潤率便有15億利潤可以與小工廠分享,真正實現“共贏”。
在此基礎上,華孚將致力于搭建紡紗行業數字化撮合平臺,真正實現行業整合。
具體而言,華孚面對紡紗行業大市場、集中度低的問題,將華孚模式向中小工廠輸出,提升行業整體生產效率;其次,華孚進一步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利用華孚訂單優勢,加強行業棉花原料把控與中小工廠生產流程線上系統監控,實現華孚供應鏈輕資產擴張;*后,華孚也將通過線上撮合交易,積累紗線現貨和期貨資源,打通買賣雙方的供求關系,提供其他增值服務,如設備、備品備件集中采購,以及維修外包等,不斷完善升級數字化平臺。
根據測算,平臺啟用后,疊加公司其他數字化軟件,整體預計對公司的營業利潤率有望提升2pct以上,營業利潤提升有望達到40%。預計到2022年,華孚全公司的產能均將接入這套系統,如果整體推進順利,實現全企業的數字化管理體系,未來幾年內,公司的整體凈利率有望獲得2pct的顯著提升。
華孚時尚目前已有70萬錠產能加入產業互聯網平臺。2021年年內計劃完成阿克蘇華孚剩余工廠的上線推廣,屆時系統將支持100余萬錠規模的工廠運營。預計到2022年,華孚時尚全部200余萬錠產能均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
從遠期看,華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在IOT+MES的基礎上,將會逐步向企業內部的經營持續延伸。華孚對生產流程的數字化僅僅是其整體工業互聯網的**個環節,在此之后,從企業庫存的精細化數據管理、為客戶進行更加精準的畫像、成本流程的管控等等諸多方面。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華孚將逐步落地*終形成全企業的數字化管理體系,激發紡紗行業新一輪的增長點。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