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3000畝高標準棉田從播種、施肥到采摘只需兩人管理?看似不太可能的事情,在尉犁縣卻成為現實。近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飛農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尉犁縣開展的無人化棉花農場實驗項目——“超級棉田”完成采摘,平均畝產254公斤。借助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僅兩個人就完成了這3000畝高標準棉田的管理任務。
截至去年,全疆棉花種植面積、單產、總產、商品量、調出量已連續27年位居全國首位。今年,我區棉花生產穩中有增,預計產量增長3.1%,棉花顏色級、纖維長度、斷裂比強度等品質指標也同比實現較大幅度提升,棉花質量明顯好于上年。事實證明,新疆棉的硬實力,不僅僅來自風調雨順的自然饋贈,更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撐。
隨著我區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近年來,以無人作業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紛紛從實驗室走向田野,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不僅助力棉花提質增效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還解放了勞動力,讓農民植棉效益不斷提高。過去,棉花主要靠人工采摘,效率低、采摘周期長不說,對棉農來說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如今,隨著我區棉花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北斗導航播種、采棉機、無人機等日漸普及,棉農通過手機就能對棉田進行實時監測、精準作業,棉花的品質也在不斷提升,智慧農業正在成為我區棉花產業的新標簽。如今,新疆棉花生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在北疆,棉花機械采摘率超九成,有些地方使用的高端采棉機,10分鐘就能采摘5畝棉花。現代科技讓棉農“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日子一去不返,從棉田里解放出來的棉農發展庭院經濟、進工廠上班,用雙手創造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兩個人管理3000畝高標準棉田,只是我區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縮影。從“會”種地到“慧”種地,我區農業生產向優向綠向好,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行穩致遠。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2021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力爭“十四五”末,棉花生產能力穩定在500萬噸左右。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翅膀,使棉花產量和品質更上一個臺階,需要在農業科技創新上加把勁兒。我們要加強農業與科技深度融合,不斷增強科技支撐力,用*“硬核”的科技打造新疆棉過硬實力,讓新疆農民用*好的技術種出*好的棉花,讓更多的農民共享科技發展紅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