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全球氣候變化正以****的速度和幅度影響著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根據《全球風險認知調查2021》報告顯示,全球前五大風險中四個是環境風險,近期河南的暴雨災害也凸顯了氣候保護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氣候議題已經成為影響全球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當前,應對氣候變化、發展綠色經濟已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共識,從全球看,以碳交易和碳稅為核心的碳定價正在重塑經濟發展的未來。我國在去年宣布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愿景,于今年5月26日召開**次中央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標志著國家氣候戰略制度和政策邁出了“重要一步”,綠色發展勢在必行。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作為中國*早推進行業整體氣候行動的消費產業,始終走在中國氣候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前列,積*響應雙碳目標,穩步推進行業綠色低碳轉型。2017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啟動碳管理創新2020行動,是中國*早提出碳中和目標的產業之一。2019年,中國紡聯以《聯合國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為契機,將其升級為“氣候創新2030行動”,引導行業參與時尚產業氣候全球治理,開展碳排放管理行動。自行動伊始,已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品牌和產業集群加入其中,共同推進紡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設計的力量為時尚產業賦能,是推動時尚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引擎,也是行業綠色轉型的關鍵路徑。
2021年9月8日14時,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聯合舉辦的“原力覺醒:碳中和目標下的可持續設計”主題論壇在北京市751D·PARK時尚回廊拉開帷幕。嘉賓以各自的視角介紹了可持續設計的重要性并分享相關案例。
閻巖**肯定了可持續設計的重要性:設計作為所有產品的源頭,不僅僅決定著產品的生產性能、價格成本、產品顏值,可持續設計是從源頭解決可持續問題的*有效方法。隨后,閻巖詳細解讀了全生命周期測評(Life Cycle Assessment,簡稱LCA)的概念及應用場景,生命周期評價系統緊扣綠色設計的內涵,可從環境、能源、資源、經濟角度量化評價產品的綠色性并反饋優化設計。當前,全球可持續發展大勢所趨,在雙碳背景下探討可持續設計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紡織服裝行業承擔的是全球產品價值觀的傳遞,國內紡織行業的設計從業人員如果能以有效的LCA方法作為手段,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設計將**國內市場的可持續消費及國際市場的可持續產業的發展。
劉爽就蘭精集團的可持續行動展開詳細介紹:蘭精纖維長期致力于可持續發展戰略,制訂了明確的目標和承諾,將脫碳列為關鍵優先事項,與價值鏈合作伙伴合作,通過閉環利用消費后廢物,實現創新的循環經營新模式。蘭精集團希望賦予廢棄物新的生命,與合作伙伴、下游客戶、非營利組織和行業協會一起,共同推動紡織行業向低碳、綠色、循環及可持續方向的持續發展。
張瑋表示,新冠疫情使得社會萬物互相依存的關系****地顯現出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個人和集體的福祉社會互相依賴的,全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根據不同的消費者類型,張瑋深入分析了企業的可持續策略設計和企業的可持續行動要點,分享了可持續創新案例,給紡織服裝企業的可持續轉型提供了明晰的方向。可持續設計講的不僅僅是產品設計,而是從材料選擇,產品創意設計,生產和供應鏈,營銷和商業模式的整體設計。
王宗文就可持續產品的定義、可持續產品實現提出的要求、生產商如何支持可持續設計產品、前進要將牛仔面料打造成為*環保的面料之一、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內容進行了系統的講解,展示了中國先進生產商對可持續設計的重視和行動。其中,王宗文著重介紹了前進牛仔在支持和賦能可持續設計產品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前進牛仔投入大量資金建立污水處理廠,治理后道廢氣,啟動廢水RO反滲透系統,制定明確的回用水率目標。其次,注重產品研發,構建化學品管理體系,結合設備改造升級,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實現節能減排。第三,打造智能化、數字化的生產車間,使信息化成為有效的工具,實現產品可追溯。*后,王宗文希望能與行業伙伴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加強消費者認知,提升品牌社會責任感,培養更多可持續設計師。
范華星簡單介紹了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背景及使命。通過展示牛仔再造項目的案例,范華星解讀了時尚產業循環經濟的愿景,以敦促時尚產業重新設計我們制造服裝的方式。她提出要更關注多次使用,為再造而造,以及由安全的回收再生或可再生材料制成。根據循環經濟的理念與原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提出六大設計策略,以啟發設計師如何重新設計時尚產品和服務。*后,范華星代表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向長期在循環設計和可持續時尚方面采取積*行動的品牌方、中方行業協會和設計師群體表示感謝。
周紹恩表示從循環租賃模式到回收、轉售、再利用,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隨后,周紹恩強調了可持續發展對設計教育的影響。站在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價值層面,考慮設計創造的應用價值對自然環境、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平衡關系,讓設計本身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媒介和生命體。從模仿套路到創新融合,構建中國特色的設計哲學,讓中國設計成為“美麗中國”可持續設計文化的重要驅動力量。
劉奕淳站在一位青年設計師的角度分享了一些關于可持續時尚的實踐案例和一些心得感受。從美院的時尚課程開始到青年可持續品牌的建立,一顆關于可持續時尚的種子便持續生根發芽,直到轉變為一種設計工作中的潛意識……相信這種從實踐1到實踐n的可持續時尚潛意識,已經植根在中國大部分年輕設計師的腦海中。
圓桌論壇環節,主持人胡柯華邀請全體演講嘉賓閻巖、劉爽、張瑋、王宗文、范華星、周紹恩、劉奕淳上臺,圍繞可持續設計面臨的挑戰、如何實現、市場可持續性消費的帶動,各利益相關方如何互相支撐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嘉賓一致認為推動可持續發展需要系統性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某單一利益相關方可以全局解決的。閻巖指出中國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一直在做可持續發展產業價值提升方面的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實現道路充滿挑戰,其實現需要產業平臺的支撐,產業整體技術和創新的提升,科學化、數據化的發展,全價值鏈伙伴可持續意識的覺醒和更為廣泛的協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