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2米寬的布面,2640根針同時工作,一眼就可以發現瑕疵;憑手感摸針,接5個尾紗僅用13秒。這樣的細膩身手并非紡織女工,而是即發集團頤和公司緯編工楊帆的成績單。憑著一雙“火眼金睛”,這位紡織男工**第三屆全國紡織行業緯編工職業技能大賽**、全國針織行業技術能手、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等多項桂冠。今年,他剛剛又被授予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笨鳥先飛
2008年,年僅20歲的楊帆從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畢業后回到家鄉即墨,本著對針織工藝專業的熱愛,他選擇來到即發集團頤和公司做了一名緯編工。
從學徒工開始,楊帆曾被一些老師傅認為是“笨手笨腳”。但他不服氣,決心“笨鳥先飛”。每天早早來到車間苦練基本功,上班時虛心向老師傅請教,下班后仔細推敲琢磨,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從操作兩臺織機開始,后來五六臺也能游刃有余。
“找壞針”是楊帆的一項絕活兒,2米寬的布面上,2640根針同時工作,由于長期摩擦*容易出現問題,而一旦問題發生了,一分鐘就會織出一米多長的殘品布。車間負責人于波自豪地說:“超人天賦+勤學苦練的毅力,練就了楊帆一雙‘火眼金睛’,通過查看布面可以及時發現瑕疵,快速找出壞針,工作效率和成品率獲得了大幅度提升。”
有紗線斷了,機器會自動停止運行,此時需要緯編工找到斷的紗線并接上線頭。在緯編工的眼里,“接線頭”是個技術活,線頭接得快,布就織得多;線頭系得小,布面就看不出瑕疵。
熟能通其巧,精能通其妙。楊帆接線頭的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繚亂,接5個尾紗僅用13秒。心靈手巧的楊帆還練出了憑手感摸針的妙招兒,不同規格的機針大同小異,僅僅相差零點幾毫米的微妙之處,在楊帆的手里都變得準確無誤。
匠人精神
讓揚帆記憶猶新的是2017年的一場比賽。在“穿紗套布”比賽中,他雖然以一秒之差取得了單項第二的成績。但比賽結束后,楊帆規范的動作、過硬的技術和熟練的操作被評委組認定為“*佳選手”,他的操作還被作為“樣板”現場演練給各地區的選手們。
在挑錯紗環節,規定有效時間為240秒,152 0173 3840秒作為滿分。楊帆以96秒的成績圓滿完成了比賽,時間比第二名縮短36秒,選手們不約而同豎起大拇指,稱之為“豹的速度”。
為了練技術,楊帆虛心向老師傅和同事們請教,而他也將創新的訣竅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同事們。“楊帆自制的小叉開針器備受業內人士認可,它小巧玲瓏便于攜帶,用起來方便快捷,不損壞機針還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快速度打開針舌,讓工作變得輕松了許多。”好幾個同事直言不諱地夸獎他說。
處理大圓機“掉布”時,一般緯編工都是用毛刷刷織針的針舌,以使針舌重新光滑能勾住紗線。而楊帆則是發明了一條包裝帶,穿進一排針的針舌處,來回拉扯進行清刷,避免了一根針一根針刷的費時費力。他的一系列“小發明”,也引得其他選手前來“取經”。
提起楊帆,師傅徐孝硅是嘖嘖稱贊,“他成長很快,工作之余喜歡鉆研,愛創新,參與的企業標準修訂方案順利通過,參與的聚乳酸面料的開發與應用發明專利正在審核中,為此撰寫的紡織材料論文即將出版。在他的帶動和精神鼓舞下,車間里逐漸形成全員創新的欣喜局面,倡導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把枯燥的工作堅持下去,把簡單的事情做到**,就是匠人精神。”這是楊帆常常鼓勵自己的話,他說,緯編工帶給他的成就感,是全國比賽奪冠后登上的領獎臺,更是和集團其他緯編工合力解決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后的喜悅。聆聽著機器轟鳴,伴隨著腳步匆匆,他早已愛上了這一行,并將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