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2021年4月19日,廣州期貨交易所在廣州宣布揭牌成立。證監會表示,將指導廣州期貨交易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綠色發展,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以產品、制度、技術創新為**,積*穩妥推進期貨市場建設,更好服務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國內地第五家期貨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廣期所”)專注的領域是什么,和其他城市的期貨交易所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選擇落地廣州?將給廣州及大灣區帶來什么?
創下多個**
廣期所從籌備到正式掛牌,歷經半年左右時間。
就在今年1月22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正式批準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今年2月5日,廣州期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胡政,注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經證監會批準,廣期所正式落戶廣州南沙,成為我國**家混合所有制的交易所。
根據工商登記信息顯示,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的持股比例均為15%,廣東珠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均為9%,另外香港交易所入股了廣州期貨交易所,投資7%股權,因此廣期所也是境外機構首次獲準入股的內地期貨交易所。
廣期所定位于新型期貨產品,將與已有的四大期貨交易所有所區分。那么,廣州期貨交易所將上市哪些品種?這是市場*為關注的問題。不過截至目前,相關方面均未公布**交易品種。值得關注的是,4月16日,證監會在發布會上表示,將探索研究碳期貨的市場建設,指導廣州期貨交易所積*穩妥推進碳期貨的研究開發工作。
記者了解到,我國其他四家期貨交易所分別為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其中前三家均為商品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作為我國**期貨商品交易所,目前上市交易產品范圍覆蓋糧、棉、油、糖、果和能源、化工、紡織、冶金、建材等多個商品領域;大連商品交易所的上市品種主要涵蓋玉米、大豆等農產品,以及油脂、塑料、煤炭、鐵礦石等;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品種主要涵蓋銅、鋁、鋅、金、銀等金屬期貨,以及原油、燃料油等能源化工品種。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則是中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目前上市品種包括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兩類。業內對廣州期貨交易所將彌補國內部分期貨產品的空缺,完善全國期貨市場布局甚是期待。粵開證券研究院負責人康崇利指出,廣期所的設立,使得全國期貨交易所形成了南北分布的區域格局。粵港澳大灣區是全國重要物流樞紐之一,在商品儲存、物流運輸方面具有良好基礎,在灣區內設立期貨交易所有先天優勢。廣期所定位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對現有的期貨市場形成補充。
助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
廣州期貨交易所到底有何作用?
“我們都很關注,*近很多實質工作已經開始了,比如技術系統這塊已經在招標了。我們公司可能會趁這個機會完成技術系統的切換。”某位具有10多年從業經驗的期貨公司員工透露給記者。
他認為,廣州期貨交易所是全國第五家期貨交易所,有利于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補齊金融短板,是一個匯聚全球金融資源的機會。廣期所將幫助大灣區掌握金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提升廣州乃至全國的大宗商品戰略安全。
有熟悉廣州金融的相關人士表示,廣州期貨交易所的成功設立,不僅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也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掌握金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大提升廣東乃至全國的大宗商品戰略安全,同時圍繞廣州期貨交易所將聚集一批銀行、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及總部企業,增強廣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持有相似觀點的還有廣東金融學院金融與投資學院副院長張自力,在他看來,于廣州而言,獲批建立期貨交易所的意義,決不局限于廣州多了一個全國性金融機構。張自力認為:“廣州期貨交易所的成立,將產生以廣州(區域金融中心)為核心的區域金融集聚效應,形成在國內有著**輻射影響力的粵港澳金融圈,將吸引帶動更多金融機構和企業總部入駐廣州,從而產生出強大的金融服務集聚區聚集效應。”
而且這種乘數效應還體現在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聯動上,“廣期所將有利于實現大灣區香港、深圳、廣州等在金融業務上強強聯動,增加資金的吸納能力。”張自力指出。
記者注意到,《廣東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對廣期所的地位再次明晰。《建議》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建設更高水平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就建設現代金融體系方面,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廣州期貨交易所為核心,推進資本、期貨等要素市場建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