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近幾篇文章我都在講紡織服裝業,為何?因為這是一個技術含量不高但還掙錢的產業,但是許多人覺得它不重要,其實它已經讓無數國家成功崛起,比如英國、法國、美國、日本、韓國等,*近20年,紡織服裝業也讓我國走上了富裕道路,以*近三年的外貿出口額舉例,每年紡織服裝業出口額都超2000億美元,是我國外貿總出口額的11%,如果算上國內市場,我國紡織服裝業帶來的經濟價值不可估量,但是如今我們卻面臨美國和歐盟的刁難,故意拿新疆棉花說事,因為棉花是我國紡織服裝業的基礎原料,美國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拖垮我國的紡織服裝業,讓世界紡織服裝業中心重回美國,你說我們能答應嗎?當前我們的紡織服裝業除了外部勢力的積壓,內部也存在問題,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韓國,它在紡織服裝業中面對的困境比我們還多,優勢也沒有我們足,但是它卻發展得比我們好,這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上世紀60年代,日本紡織服裝業高速發展,帶動日本其它產業快速騰飛,經濟的發展人工成本高漲,此時的韓國卻因為人力成本低,紡織服裝業開始產業轉移到韓國代表的國家和地區。韓國和日本一樣,二戰后都是先從紡織業等輕工業入手,然后在發展電子制造業,使得兩國的經濟開始騰飛。我們以韓國SK集團為例,因為它的發展歷程和韓國的崛起非常相似。152 0173 3840年,韓國SK集團成立,它的前身就是主營紡織纖維的鮮京織物,此時處于朝鮮戰爭停戰期間,整個韓國工業可以說是百廢待興,不但經濟混亂市場狹小,而且因為戰爭緣故,導致韓國*度貧困,根本沒錢沒技術發展重工業,于是韓國政府大力干預下,制定了從農業到輕工業,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從重工業到高新技術的發展順序,韓國從60年代到90年代,用了整整30年才完成這個轉換,在這期間SK集團響應國家號召,順應市場潮流也獲得了騰飛。
50-60年代,SK主營業務開始從紡織品改革到聚酯原絲的生產,依靠聚酯纖維SK賺到了**桶金,比如 1959年,SK公司從銀行獲得300萬貸款后就開始引進設備擴大規模,到1962年時,SK開始向國際市場出口纖維產品了,此時它已經擁有了1千多臺紡織機器,在韓國它當時已經是紡織巨頭了,這期間整個公司的利潤大幅增加。這里重點說一下,當時韓國紡織業基本主推尼龍,但是SK卻勇于挑戰高技術,研發聚酯纖維技術,結合上期介紹的日本,日本當時也開始重點布局新興的化纖產業,才賺到了**桶金,所以要敢于挑戰新技術,善于打破傳統,否則無法突破困局。SK從研發聚酯纖維技術到成品出口,歷經了太多磨難,終于在1963年首次收口香港,從此迎來高速發展,到1971年時,已經實現了1807萬美元的營收業績,受到了韓國國務院總理的表彰。到1974年時,僅法國分公司的纖維營收額就高達2615萬美元,可以說SK依靠纖維技術,依靠紡織業賺大了。
70-80年代,SK公司有錢了就開始進軍石油,因為石油產業涉及到纖維需要用到的原料,這讓SK完成了石油到纖維的產業一體化,這次不但從紡織業里面賺錢,石油產業也開始給它帶來巨額利潤,這讓它賺到了第二桶金。90年代,SK公司正式進入通信行業。如今的SK集團大家可能都熟悉了解了,世界通信巨頭和化工巨頭,我國有大量代工廠。整個SK集團的發展史,其實就是韓國的崛起歷史,韓國也是從紡織業起價,然后帶動更多的輕工業發展,以紡織業為代表的輕工業早日資本投入少,積累壁壘低,而且能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所以很快就能賺到**桶金,然后就有資金投入到重工業了。
韓國當年的國情和我國改革開放后很相似,各位回想一下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是廣東沿海等地的紡織業起步,然后是各種代工廠起步,然后我們開始布局重工業,然后就是手機為代表高新技術。中韓兩國在工業和經濟發展中,有許多相似特征,都是政府主導并推動產業升級,但是就紡織服裝業的發展結局來說,如今韓國在國際上已經有多個知名的世界服裝品牌了,而中國一個都沒有,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呢?
韓國政府在推動產業升級時,以SK為代表的企業愿意相信政府,愿意去順應潮流,愿意拿出資金研發新材料,愿意高薪聘請設計師打造高端品牌,給本國的服裝品牌創造更高的附加值,從90年后韓國服裝加工受到我國的沖擊,原材料價格也沒有我國的低,但是人家走上了高端設計路線,然后加工交給我們干,我們賺的微博的利潤,他們卻拿走了大部分利潤。*重要的是,他們賺了錢之后愿意投入到重工業和高新技術領域,沒有一直呆在舒適區,分散化的投資讓他們降低了風險,延長了企業的壽命。再看我國的服裝產業,從90年代到現在,一直給別人代加工,老板有點錢了就繼續擴大規模,根本不聽政府的建議去研發新材料,去高薪聘請設計師打造品牌,也不愿意去投資新的領域,剛開始那10多年大家就躺在舒適區賺代工的利潤,結果10多年的高速發展后,我國工人成本增加,許多紡織廠發現利潤陡降沒有希望了,于是紡織企業要么苦苦掙扎,要么紛紛倒閉或轉移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紡織品加工環節是一個對人力成本很敏感的環節,幾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只要哪里的人力成本高了,紡織品加工環節必定會衰落,然后轉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因為這個環節沒有技術含量,資本投入也低,所以行業門檻非常低,這種轉移我們能控制這個現狀嗎?當然不能,低技術含量的產業轉移是經濟發展的規律,我們紡織業因此錯過了10多年的寶貴機會,如果當初賺了錢的企業愿意研發新技術,或者高薪聘請設計師給自己創立品牌,也不至于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在國際上一個知名品牌都拿不出手,整個國內市場還沒歐美企業霸占。
其實韓國發展紡織業的優勢比我們弱很多,我們有龐大的原材料供應,新疆是世界三大產棉基地之一,它的產量是全世界*多且*優質,我們擁有原材料優勢,我們的人力成本也比韓國低,但是我們紡織企業就是在這個舒適區難以逃離,韓國SK為代表的企業則很有危機感,不斷逼著自己走上紡織業更高端的環節,減少自己的競爭對手,同時還分散化經營,投入到重工業和高新技術領域降低企業自身風險,棉花對紡織業很重要,所以韓國一直強調和我國搞好關系,避免棉花被卡脖子。當年日本為何*度重視化纖,因為當時二戰剛結束,日本人知道棉花在中國和美國手里,未來的變數太大,所以哪怕面對沒有棉花這樣的弱勢情況下,日本也積*進取研發新材料,*后帶來了紡織業的繁榮。
如今紡織業加工環節向越南等國轉移,我們已經無法控制了,也不用在這方面努力了,那是違背市場規律的,我們現在**的優勢就是原材料,或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這也是美國要炒作新疆棉花的原因,就是想要徹底干掉我國紡織業,所以我們務必要保住新疆棉花主導權,特別是保住棉農的收益,避免他們被跨國資本收購了,否則只會像烏克蘭農業一樣,種什么都得美國說了算。國內存活下來的紡織業企業應該聯合起來,要么投入資金研發新材料,要么投資高技術領域,紡織業一直在進步,棉花雖然一直是重要的原料,但未來絕不是**的主要面料,不管是化纖、尼龍還是聚酯等,它都創造過巨大的經濟價值,所以我們要投入資金去研發新的材料,不要怕砸了自家棉花的飯碗,當年英國就是怕棉花砸了自家羊毛的飯碗,但結果還是無法阻撓棉花的崛起,無法阻止棉花在紡織業中的重要地位,未來一定會有更優質的原材料取代棉花,就看誰能掌握。所以我們要跟著時代的發展一起進步,不要止步不前滿足于現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