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 ? ? 王孝巧也是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作為紡織行業資深專家,她今年帶來了進一步打造產業用紡織品國際競爭新優勢的議題。
產業用紡織品是經過專門設計、具有特定功能的先進紡織材料及制品,是戰略性新材料的組成部分,是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安全防護、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和軍民融合等領域的重要結構性、功能性材料,對于增進人民健康福祉、改善環境質量、保障職業安全、提高工程質量、配套國防軍工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大、門類*全的產業用紡織品體系。2020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達到152 0173 3840萬噸,占我國紡織全行業的33.7%,工業總產值超過1.6萬億元人民幣。2020年我國出口口罩、防護服635億美元,占全球主要國家進口量的80%以上,體現了我國的制度優勢和強大生產能力。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推進將進一步激發我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產業用紡織品產業鏈長、多學科交叉,科技創新是產業國際競爭的決定因素,標準、認證是行業拓展全球市場的重要抓手。我國已經在高性能纖維、特殊成型技術、功能性整理方面積累了較強的技術、人才優勢,但是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在產業用紡織品的高端領域還具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未來重點突破,打造我國產業長板,確保我國紡織產業的全球競爭優勢。
為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持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她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升產業用紡織品在行業分類中的地位
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中,我國紡織工業主要涉及三大類,包括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和化學纖維制造業,產業用紡織制成品制造是紡織業項下的中類。現行分類體系不能適應產業用紡織品快速發展的現狀和日益重要的行業地位,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土工建筑用紡織品、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等快速發展的領域缺少明確分類,不利于行業的宏觀管理。按照現有分類體系,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僅占紡織行業的7.1%,大幅低于纖維加工量占比。為適應產業用紡織品在全球范圍內高速增長的趨勢,助力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以及下游諸多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完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應急動員體系,建議政府部門適時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將現有的產業用紡織品制造提升為大類,與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和化學纖維制造業平行,并增加產業用紡織品制造類下的子分類。
二、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在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大的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背景下,標準化工作的支撐和**作用日益突出,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產業用分技術委員會,承擔著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國內和國際標準化工作,同時承擔了紡織行業國家軍用標準管理工作,但其組織形式已經不利于標委會管理和專業化、系統化運行,不利于產業鏈上下游和行業間的協調和交流,制約了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同時,國際上不但缺失覆蓋產業用紡織品全門類的標準化組織,而且,發達國家對我國高技術紡織品從技術、標準等方面都實施封鎖,難以進行參照和對標。建議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實現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工作的全面統籌管理和質量監督,通過標準對接形成跨部門協同機制,通過標準**促進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掌握國際話語權、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三、成立產業用紡織品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裝備工藝是工業脊梁和工業經濟心臟,其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對于工業體系的優化提升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近年來,發達國家積*推動新興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推動工業制造技術的高端化與智能化,目前,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裝備工藝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弱、重大成套裝備較少、核心零部件差距明顯、關鍵共性工藝技術突破不足等問題。建議成立產業用紡織品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提高產業用紡織品裝備制造和生產工藝的自主創新能力,突破產業用紡織品制造業發展瓶頸,顯著增強行業核心競爭力,加強產業前沿和關鍵技術研發、加快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應用,保障產業鏈安全,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