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日滌綸短纖2105合約收于8046元/噸,下跌372元/噸,跌幅達4.42%,領跌聚酯。從滌綸短纖基本面來看拐點并未出現,但是價格卻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有:一是下游備貨充足,對高價貨源采購意愿減弱;二是部分套利商獲利了結。市場已出現少量貿易商拋貨、紗廠拋售原料的現象。
01 短纖工廠負庫存下 供應端壓力依舊不大
隨著短纖價格的回暖,上下游讓利下,短纖加工利潤大幅擴大,由1月底的500元/噸擴大至周五接近1000元/噸。節前短纖工廠超賣現象已經較為明顯,目前短纖工廠平均庫存超賣17.3天,主流大廠訂單接至4月上旬,所以目前來看短纖工廠庫存并無壓力。
在良好的加工費空間及負庫存的背景下,短纖工廠生產意愿較高,滌綸短纖開機負荷恢復較為迅速,2月下開工負荷便恢復至90%附近?;诠S超賣現象較為嚴重,供應端暫無壓力,但中間商及下游備貨相對充足的問題逐漸成為焦點。
02 下游備貨較為充足 終端訂單并不明朗
目前來看紗廠的原料庫存及成品庫存較高,紗廠原料儲備較多,目前大多儲備至3月底4月初,較少3月中旬附近,較多2個月左右。純滌紗現金流逐步擴增,目前平均在700-800元/噸,下游滌紗廠盡管目前原料儲備較多,但紗線利潤尚可,對高價位原料接受能力也較強,因此從短纖到紗線成本傳導順暢。
而紗廠往下傳導是否順暢,目前還不明朗。目前看下游紗廠自身成品庫存較低,多數企業訂單排至3月中下旬,且目前紗廠加工費空間良好,轉賣原料的現象不會太多,所以后續需要關注中間商環節的低價貨源何時消化完畢。目前布廠有跟漲,但成交并未放量,市場關注3月份終端訂單情況。
03 總結
短期市場存在多頭獲利了結現象,但基于成本良好和供需尚可的背景,短纖現貨市場行情或仍未出現拐點,整體向上趨勢或暫時未變;但中遠期市場仍需警惕中間商環節拋貨對市場的沖擊。
長期來看,2021年滌綸短纖新增產能有限,帶來的供應增量較為有限,且目前歐美紡服庫存處于較低水平,2020年紡服出口不樂觀,隨著海外經濟的復蘇,后期或將進入主動補庫周期,可能會帶來一波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