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當前,國際經濟格局不斷變革,環境和資源約束加大,國際社會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日漸提升。作為全球紡織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紡織產業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制造方針的指導下主動承擔責任,積*推進產業綠色升級,創新整合綠色供應鏈體系,涌現出了一大批可持續發展榜樣。
十大可持續發展榜樣
中國輕紡城
綠色看點:中國輕紡城持續發揮“產業+市場”的獨特優勢,加快推動市場向開放、時尚、智慧、高端轉型,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高水平打造新時期“國際紡織之都”,努力在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新征程中更好發揮“市場窗口”的示范**作用,當仁不讓扛起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柯橋責任”。
2020年,世界紡織工業經歷了一場深刻的全球化市場變革。新形勢下中國輕紡城開辟了嶄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啟動“步魚計劃”,以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為方向,通過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在渠道升級上線上線下相得益彰,形式更加多元。今年以來,通過舉辦2020“絲路柯橋·布滿全球”中國輕紡城云展會、柯橋優選?直播計劃、海外云對接等線上對接引流活動,打造了展示交易和對接交流平臺,為市場經營戶和采購商搭建溝通橋梁。在主體升級上打造專業化、現代化的市場集群。今年,中國輕紡城國際面料采購中心以智慧化、時尚化、國際化的嶄新面貌正式亮相,目前已容納中國輕紡城綜合服務中心、中國輕紡城花樣版權登記服務中心等,是中國輕紡城市場集群設施設備*先進的市場綜合體之一。在合作升級上協同合作,加快構建“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新格局。面向國內,采用“政企聯動、抱團參展”新模式,通過參加“成都·紹興周”“西安·紹興周”“深圳·紹興周”等活動,加快柯橋紡織產業接軌國內產業集群的步伐。
新形勢下中國輕紡城啟動“步魚計劃”,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審視當下,經濟全球化趨勢勢不可擋,中國輕紡城作為打通智慧創意與智能制造、連接工業生產與美好生活的重要橋梁紐帶,將堅定不移推進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以布為媒”全力促進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
綠色看點:華孚,全球*大的新型紗線制造商和供應商之一,通過先染后紡工藝實現節水減排50%以上,27年來累計實現色紡紗銷售152 0173 3840余萬噸,節水減排9000余萬噸,相當于近10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水量。
在今年的第20屆(青島)國際時裝周上,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五大環保系列產品,其中REGENTE?瑞杰特再生滌對塑料污染治理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從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華孚的目的是盡可能地將更多的廢棄物變成有用的產品。未來,華孚不僅僅關心丟棄在街頭的廢塑料瓶,同時也要把工廠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廢棄物也充分利用起來,這樣更能減少塑料顆粒對社會對人類的污染。
近年來,華孚在促進制造業綠色升級、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方面加大投入,綠色制造家族成員不斷發展壯大。2017年,華孚下屬企業首次被工信部授予“綠色工廠”榮譽,其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2019年竣工驗收,工信部驗收組評價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8年,又一華孚企業被工信部授予“綠色工廠”榮譽;2019年,華孚申報的70%棉30%粘混紡色紡紗等5款產品成功入圍工信部第四批綠色設計產品名單,也是色紡行業入圍產品*多的企業。
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環保系列產品對污染防治有重要意義。
在今年工信部發布的第五批綠色制造名單中,浙江華孚的再生棉色紡紗、滌/粘混紡無染色紡紗、棉/莫代爾混紡色紡紗,淮北華孚的再生滌色紡紗、全棉色紡紗入選綠色設計產品名單。至此,華孚綠色家族成員已包括2個綠色工廠、4個綠色標準、10個綠色產品。
此外,華孚還是《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色紡紗行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這兩個行業標準的制定企業;同時,參與制定《廢舊紡織品再加工短纖維》與《生態紡織品》行業標準,并被中國紡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授予“2020年度中國紡聯團體標準化工作先進單位”。
李方
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國家紡織工業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綠色看點:多年來,李方專注于紡織工業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在節能減排的技術開發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先后發表論文100多篇,獲得1項***和4項省部級獎項,在廢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方面成績斐然,對社會產生了明顯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李方是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國家紡織工業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膜處理技術等方面發表了大量高水平論文,為紡織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產業綠色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李方在科研與教學工作上立足于東華大學學科特色,面向紡織工業污染防治的需求開展應用性研究,從事環境政策與管理研究,推動紡織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產業綠色升級。一是主持國家行業標準《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紡織印染工業》、《紡織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的編制,參編《紡織工業環境保護設施設計標準》;二是帶領團隊開展全國污染源普查“紡織服裝行業產排污量核算方法”項目的工作;三是撰寫紡織行業環境保護技術進展年度報告,對各部委發布的紡織行業或相關的標準進行審查或疑難解答等。
2020年,李方主持完成了《紡織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擬發布)的編制,參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綠色印染產業園廢水近零排放關鍵技術開發與示范”工程,助力新疆紡織工業的產業升級。在全國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李方牽頭制定了行業的核算方法和系數手冊,為普查工作順利完成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技術推廣應用及效果上,李方帶領團隊開發了印染廢水預處理系列技術,形成了“退漿廢水PVA資源化處理”等27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同時,他與盛虹集團合作開發的“印染廢水低成本處理和高效再生利用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企業應用過程中實現了70%以上的用水與排污成本下降,該技術獲得2019年中國紡聯科技進步一等獎。
綠色纖維認證項目
綠色看點:4年來,綠色纖維認證工作積*開展,**企業通過加大使用綠色纖維新材料,實現了紡織品的綠色化、功能化和智能化,重塑了紡織產業鏈新優勢。
為加快化纖工業的綠色化進程,2016年3月,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注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指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啟動了化學纖維綠色纖維認證工作。目前已有34家化纖企業獲得綠色纖維認證證書和綠色纖維產品認證證書,認證產品覆蓋再生滌綸、萊賽爾纖維、殼聚糖纖維、PTT纖維,原液著色錦綸、滌綸、丙綸、芳綸、聚酰亞胺纖維等。
目前已有34家化纖企業獲得綠色纖維認證證書。
“綠色纖維”是指原料來源于生物質或可循環再生材料,生產過程低碳環保,制成品棄后對環境無污染或可再生循環再利用的化學纖維,主要包括生物基化學纖維、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以及原液著色化學纖維三大類別。自啟動綠色纖維認證以來,不少化纖企業積*使用環保原料,加大創新力度,在生產過程中注意清潔生產、節能減排降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些下游企業通過加大使用綠色纖維新材料,實現了紡織品的綠色化、功能化和智能化,重塑了紡織產業鏈優勢。當前,一批國際知名品牌體現社會責任,加強環境保護,在紡織品中大量使用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等綠色纖維,比如迪卡儂、宜家、耐克和阿迪達斯等,綠色、美觀和安全的紡織品已成消費潮流。
為了進一步擴大綠色纖維認證的推廣力度,將綠色理念傳遞到下游企業,2020年1月,綠色纖維制品認證正式發布,并在2020年5月28日進行了綠色纖維制品認證線上發布活動,標志著開啟綠色纖維制品認證的新領域,將逐步實現從原料到紡織品的綠色化生產。
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綠色看點:多年來,無錫一棉牢牢把握可持續發展理念,處處堅持以環保、節能為目標,從纖維原料到生產過程,從技術創新到市場推廣,在每一個環節中深化思想、提高意識,在每一個細節中彰顯**。
2020年,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緊跟可持續發展方向,在生產、管理、推廣、服務各個方面時刻以環保節能降耗為目標,取得了傲人的成績,為全行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產品環保系列化。
結合高支紗生產的技術優勢,無錫一棉優選原料開發萊賽爾、莫代爾等天然纖維素纖維紗線,萊賽爾/絹絲、棉/漢麻等特色混紡紗線,有機棉植物染色紗線,環保粘膠、循環滌綸等化纖產品,綠色環保產品比例提升10%,深受國內外客戶廣泛好評,與市場產生了良性互動。除GOTS-OCS-GRS-RCS認證,今年將更多的產品種類納入到OEKO-TEX環保認證,實現了產品環保系列化,將可持續發展與環保理念深入到市場推廣的每一個環節中。
在管理方面,無錫一棉堅持純棉、環保再生差別化纖維產品的發展道路,通過自動化的生產和精細化的管理,實現在以可持續發展為方向的升級轉型過程中的一大突破。
針對纖維素纖維研發,公司成立了研發生產小組,專門從事纖維素纖維的研發工作。針對膠輥膠圈、針布、鋼領鋼絲圈等器材,開發了適合纖維素纖維生產的紡紗專件,有效地帶動了上游紡紗器材的技術創新,從而對全行業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的技術創新做出了一定貢獻。
未來,無錫一棉將繼續保持可持續發展這一方向,并在這一年的基礎上,深入完善、深化革新,牢牢抓住可持續發展的契機,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更好地與企業現狀相結合,使企業在各方面都更上一層樓。
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綠色看點:綠色可持續發展是盛虹衡量自身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盛虹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盛虹以“綠色發展、生態立企”為理念,以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科技創新,助推企業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為行業樹立了標桿。
作為行業的排頭兵企業,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始終貫徹執行綠色發展、科技創新、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全過程綠色生產,推行節能環保全流程一體化清潔生產,以實現節能、減排、增效的目標。
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綠色發展經驗為行業樹立標桿。
自2010年起,盛虹**在行業內提出“數字化印染”的概念,陸續搭建ERP、MES、BI等系統,實現對紡織印染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分析與整合。盛虹還通過積*引進綠色高性能印染化學品,堅持原料無害化,為新產品開發和產品質量標準化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單位產品主要原材料消耗量連續3年下降,綠色物料使用率達到****。
憑借對綠色發展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在從下游聚酯化纖“一根絲”到上游石油煉化“一滴油”的全產業鏈布局上,盛虹“變廢為寶、循環再生”的綠色理念已得到了全面體現。從2012年開始,盛虹組建研發團隊,投入超過5億元全面升級改造生產設備,加速再生纖維產業化進程。與此同時,盛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研發“基于回收聚酯瓶片的易染色滌綸長絲研發項目”,使我國廢舊聚酯再生的研發提升到一個高端水平,對我國再生聚酯應用和循環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在石化產業園建設生產過程中,盛虹堅決將“安全綠色”放在**位,實現油制烯烴、甲醇制烯烴、煤清潔再利用的耦合發展。
今年以來,盛虹集團聯合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科研力量,攻克了“無銻”催化劑的世界性難題,使再生纖維生產過程的“綠色指標”進一步提升,目前已進入行業應用推廣階段。
天竹聯盟
綠色看點:經過15年不斷的開拓創新,天竹聯盟成員由*初的24家發展到了現在的246家,通過上下游產業鏈的縱向聯盟,以一根竹子串起可持續發展紡織產業鏈。
天竹聯盟是以天竹纖維產業鏈條為紐帶,致力實現資源共享、平臺共建、產業共贏的國際性紡織合作平臺,2005年由吉林化纖集團牽頭成立。經過15年的發展,天竹聯盟產業涵蓋漿粕、纖維、紗線、織造及非織造、染整、面料、品牌等,形成了全產業鏈企業的大型商業聯盟。
通過上下游產業鏈的縱向聯盟,天竹聯盟以一根竹子串起可持續發展紡織產業鏈。
近年來,天竹纖維經過創新研發,形成健康系列、生態系列、功能系列、定制系列眾多差異化產品,為可持續發展和健康生活貢獻企業力量。今年疫情期間,天竹聯盟和天竹纖維為抗疫做出積*貢獻,同時,竹麗爾、艾維、原生態等竹纖維二次差別化產品得到客戶廣泛認可,產業鏈協同創新取得豐碩成果,已經形成了200多條動態產業鏈,培育出28條特色產業鏈,實施誠信體系建設,實現天竹纖維檢測識別科學化、系統化、便捷化,商標使用規范化。2021年,天竹聯盟將啟動綠色生態體系建設,建立原料評價標準,實行綠色準入制度,引入生命周期管理標準,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進一步凝聚創新力量,發揮產業鏈優勢,促進天竹聯盟與品牌深度融合,提升天竹時尚影響力。
展望“十四五”,聚焦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紡織產業聯盟這一核心任務,突出綠色、創新、協同三大發展主體,通過原料帶動、產業推動、消費拉動、創新驅動,培育生態、技術、市場、品牌、平臺五個優勢,預計到“十四五”末期,天竹聯盟將擁有百億級纖維原料、千億級產業規模,終端品牌培育1000家,覆蓋100個國家和地區,并具備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形成全球立體化產業鏈體系,為全球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浙江尚正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綠色看點:尚正紡織以可持續和人體健康作為核心出發點,從原材料到紗線,從織造到面料成品,不添加任何助劑,以工匠精神高度重視產品研發工作,為行業樹立了榜樣。
近年來,浙江尚正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堅持“科技、時尚、綠色”的行業發展新定位,從原料本身出發,不添加任何助劑,以工匠精神高度重視產品功能性研發工作,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持續加強創新平臺建設。特別是今年面對疫情沖擊,尚正紡織更是不斷創新、突破自我,研發的新型白色石墨纖維、ECOPOLY再生環保、FIRELOCK阻燃、SECRECOVER護膚保健能量、TEMPLOCK恒溫、防蚊蟲等系列功能性面料先后贏得了國內外多家知名服裝品牌的青睞,多款產品入圍權威機構舉辦的***行業賽事,更憑借專業、高端的產品成功入選全國紡織行業首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
浙江尚正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系列功能性面料贏得了國內外多家知名服裝品牌的青睞。
可持續、功能性產品一直是尚正紡織科技產品研發的方向和競爭力的核心。從創建初期,尚正紡織科技就從新材料開發做起,并秉承至今。如近期銷售火爆的SECRECOVER新型碳質纖維系列面料,纖維提取于火山噴發出來的灰燼凝固產物的原液,經濕法紡絲有序組裝而成。該纖維織成的面料具增強免疫力、抗菌抗病毒、吸濕透氣、蓄熱升溫、親膚舒適、美容養顏等多種性能,廣泛應用于紡織品各領域。
據悉,目前尚正紡織研發的一款可降解面料可以進行任何類型的加工,且功能性也有新的突破。公司從生產**款涼感面料到現在能夠做到自主研發紗線,從添加助劑到真正達到功能性標準,為的就是真正做深細分領域,從高端運動、功能性紡織品用戶出發,從原料本身開發出舒適、透氣、易洗、快干、抗菌等性能。
海安常安紡織科技園
綠色看點:海安常安紡織科技園不斷探索紡織印染園區生態環境管理新機制新措施,協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園區生態化改造,為行業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海安樣本”。
海安常安紡織科技園是2012年由常熟市人民政府與海安市人民政府合作設立的省級南北共建園區,也是海安市高端紡織產業集聚區和重點規劃建設的現代紡織產業園區。
常安紡織科技園**成為江蘇省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試點。
作為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專業紡織印染園,海安常安紡織科技園擔負著集聚發展現代高端紡織產業的功能,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交通優勢,在較好的產業發展政策、環境和基礎設施條件下,通過精準選資招商、平臺建設、戰略合作,發展成為產業規模較大、產業鏈較完善、產品檔次較高、創新能力較強、特色品牌優勢明顯的現代紡織科技產業園。
近年來,常安紡織科技園不斷探索紡織印染園區生態環境管理新機制新措施,協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探索區域高效的環境資源配置方式和先進的生態環境監管模式,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園區生態化改造,探索可復制可借鑒的“海安樣本”。
特別是今年以來,常安紡織科技園狠抓園區項目建設、環境整治、基礎設施等各項工作,及時協調解決了園區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中的各項矛盾和問題,**成為江蘇省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試點。在園區的不斷努力下,2020年成功招引10億元以上高檔紡織項目5個,新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5個,盤活土地或廠房、不占用新增土地和排污指標億元以上項目5個,銷售增幅15%,設備投入增幅8.5%,有力推動了園區又好又快高質量集聚發展。
上海絲誠實業有限公司
綠色看點:作為一家服裝縱向一體化企業,上海絲誠給客戶提供的不僅是高超的品質、合理的價格、滿意的交期,更有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的理念,以自身力量為保護地球做出貢獻。
自成立以來,上海絲誠實業有限公司在產品研發前期,就融入品質和服務理念,體現在從原材料到成衣,為客戶提供安心的整套服務。例如在研發貼身內衣時,在原材料的選用上不僅追求**的功能性和穿著舒適度,還更加關注原材料的環保性能。
“CELYS”賽麗絲是一種可生物降解聚酯纖維。經澳洲悉尼大學博士研發3年,并由澳洲Intimiti英特密公司研發生產。為了引導客戶加深對可降解聚酯纖維的認知,上海絲誠在新開發產品中使用“CELYS”賽麗絲,并向客戶承諾為了保護環境,公司將逐漸使用“CELYS”賽麗絲取代以往的聚酯纖維,希望可以在服裝行業內為保護地球做出貢獻。
上海絲誠向客戶承諾使用環保纖維生產服裝。
“CELYS”賽麗絲纖維表面的多孔結構以及聚酯改性后的纖維表面的輕水基團在功能性上賦予了該產品吸水擴散性以及保暖性、透氣性、染色性等附加功能,是目前市場上少有的綠色環保生物可降解聚酯纖維,可用于運動服飾、貼身內衣、填充物等多個領域。
本榜單排名不分先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