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12月22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的2020年中國紡織大會在山西太原隆重召開。
本次大會“五會合一”:融合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獎勵大會、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中國紡織企業家年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會、中國紡聯第四屆第五次理事會暨四屆八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等五大會議。
會議由高勇主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工作報告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作了題為《紡織強國再出發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中國紡聯工作報告,報告中指出,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中國正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新的歷史起點,紡織產業面臨著新的歷史任務和時代課題。產業需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平衡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穩步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不斷鞏固國際競合優勢;產業需要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平衡好國內與國外的關系,以國內大循環帶動全球要素整合,加快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需要在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新階段,平衡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化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訴求。
?
報告中提到,中國紡織強國建設取得決定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突出貢獻主要體現在體系優勢與規模優勢不斷強化;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作用日漸突出;基礎能力與發展質量穩步抬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不斷提升。紡織強國建設取得決定性成就主要體現在科技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時尚**能力顯著提升;責任發展能力取得重要進展;人才培養能力持續改善。
?
同時,紡織行業經受住了疫情大考,表現出強大韌性。2020年,行業實現了平穩復蘇,中國紡聯積*作為,行業工作卓有成效。
?
報告中還提到,紡織產業要把握戰略機遇期,適應變局,構建新發展格局,紡織產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產業力量。中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時期,在新的起點上,要適應“兩個大局”,需要對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貢獻與地位進行新的思考。即: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
?
此外,考慮到紡織工業已進入“中國制造”強國陣列的**梯隊生產制造能力與國際貿易規模長期居于世界首位,“十四五”時期紡織行業發展不再突出強調增量目標,而要將產業的質量提升與內涵拓展作為應變局、開新局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即:樹立系統觀念,全面提升產業的三大能力——核心創新能力、持續發展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使紡織行業真正成為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録色產業。在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中國紡織工業要成為世界紡織科技的主要驅動者、全球時尚的重要**者、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推進者。因此,要全面提升核心創新能力,推進產業基礎**化、產業鏈現代化;提升持續發展能力,保障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提升資源配置能力,實現產業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地發展。
科技教育獎勵大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作中國紡織行業科技工作報告。談到未來紡織科技創新關注點,李陵申說,紡織行業的科技創新必須堅持自主原始創新與全球開放合作相結合,必須堅持需求牽引拓展與產業鏈自主安全可控相結合,必須堅持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與產業基礎**化相結合。一是以基礎研究原創科技**未來;二是以數字經濟賦能產業創新變革;三是以綠色制造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李陵申指出,“十四五”作為我國紡織工業邁向世界科技強國前列的重要時期,加強行業科技管理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一是系統布局紡織科技發展,增強創新發展活力;二是加快“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破解創新發展難題;三是促進紡織科技成果轉化,打造行業發展新引擎;四是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凝聚科技創新力量。五是加強紡織科技國際合作,提高科技創新水平。
?
李陵申強調,“十四五”期間我國紡織產業科技發展方向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制造強國”重點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研究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我國紡織產業優先發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紡織纖維新材料、紡織綠色加工、先進紡織制品和紡織智能制造與重大裝備四個方面。
?
中國紡聯副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葉志民宣讀《關于2020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關于授予“紡織之光”2020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的決定》、《關于授予“紡織之光”2020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的決定》、《關于表彰“紡織之光”2020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教師獎和學生獎的決定》、《2020年度“紡織之光”科技教育獎勵金的決定》。
在頒獎環節,香港桑麻基金會基金受托人、常州市桑麻教育基金會執行理事楊大偉,中國紡聯原會長杜鈺洲、王天凱,中國紡聯原副會長許坤元為中國紡聯科學技術獎——特別貢獻獎(桑麻學者)獲獎者頒發獎牌和獎勵證書。
中國紡聯黨委書記高勇、會長孫瑞哲,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為中國紡聯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頒發獎勵證書。
中國紡聯副會長陳大鵬,中國紡聯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林云峰為中國紡聯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獲得者頒發獎勵證書。
中國紡聯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孫曉音、常務副會長倪陽生為中國紡聯紡織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中國紡聯教師獎獲得者頒發獎勵證書。
中國紡聯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者、青島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車社海在發言中介紹了科技創新的過程和體會。
中國紡聯科學技術獎——特別貢獻獎(桑麻學者)獲獎者、東華大學副校長陳南梁介紹了科研團隊在紡織科技和成果產業化方面的實踐。
會上,中國紡聯授予陽泉市“中國纖維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中國服裝協會、服裝設計師協會、太原市政府以及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共同簽署《山西省時尚產業建設戰略合作協議》。陽泉市政府、華陽新材料集團、浙江榮盛控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陽泉市政府、華陽新材料集團、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簽署《中國纖維新材料產業陽泉示范基地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紡織創新年會
在中國紡織創新年會環節,中國紡織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迎新宣讀了《關于授予2020年度十大類紡織創新產品榮譽稱號的決定》、《關于授予2020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品開發貢獻獎等榮譽稱號的決定》。
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國資委黨建局副局長李春梅,中國紡聯副會長端小平、楊兆華,中國紡聯原副會長張莉,紡織信息中心主任喬艷津,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等領導為2020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品開發貢獻獎獲獎企業和代表頒獎。
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為波司登頒發“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獎牌。
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高曉東及恒田企業董事長韓春作為獲獎代表發言。
社會責任年會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發布了《2020中國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
陳大鵬從行業責任發展的角度強調了兩個方面:一是紡織服裝行業持續支撐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這主要體現在,盡管行業投資和消費增速有所減緩、運行效益有所波動,但行業景氣指數依然居于發展區間。二是產業海外布局發展。紡織服裝行業產業結構和市場結構不斷調整,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成為重要的戰略之一。
陳大鵬指出,近年來,行業在責任發展方面也面對著不少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勞動力。隨著人口紅利減弱、人力成本上升,勞動力出現斷代現象。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經濟崛起,電商的擴張,外賣、網約車、快遞行業的爆發式增長,行業用工的結構性短缺明顯。二是生態環保。十三五規劃對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用水量、再利用紡織纖維總量都有要求,行業的排污標準、準入標準等環保要求不斷提高。三是海外投資。由于經濟、政治、法律、文化背景的差異,在海外投資和經營的企業會面臨勞資糾紛、沖突威脅、公共衛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和挑戰。
會上,舉辦了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生命周期評價工作組成立儀式。
?企業家年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對全國紡織企業管理創新成果和全國優秀紡織企業家評選情況進行了介紹,宣讀了《關于發布推廣第九屆全國紡織企業管理創新成果及管理創新成果主創者的決定》、《關于授予王旭光等30位同志2020全國優秀紡織企業家和劉德銘等10位同志2020全國優秀紡織青年企業家榮譽稱號的決定》。
中國紡聯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中國紡聯副會長孫淮濱,中國紡聯原副會長陳樹津、張延愷、楊紀朝,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謝青為管理創新成果及管理創新成果主創者,優秀紡織企業家和優秀紡織青年企業家頒獎。
東方國際集團信息部總經理袁煒、北京邦維高科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旭光作為獲獎代表作了獲獎發言。
中國紡聯第四屆五次理事會
在中國紡聯第四屆五次理事會上,中國紡聯紀委副書記兼人力資源部主任孫曉音報告了中國紡聯第四屆五次理事會特邀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等變更情況和中國紡聯有關單位負責人變動情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兼常務副秘書長陳偉康現場宣讀了《關于表彰全國紡織行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并對全國紡織行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全國紡織行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來源:摘編自中國紡織報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