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島、上海、張家港等地的棉花貿易商及國內棉紡織廠反饋,近幾日外棉船貨、保稅及清關棉基差相對企穩,報價隨ICE、鄭棉的振蕩反彈而不斷升高,但棉企惜售情緒住偏強,留給買家議價的空間不大。
受11月27日-12月3日一周美棉出口大增、USDA的12月份報告大幅下調2020/21年度美棉產量及全球期末庫存、歐美二次疫情趨緩、原油繼續反彈等等利好支撐,12月11日美棉、巴西棉、西非棉、印度棉、澳棉等現貨報價隨ICE的大幅上漲而飄紅,12/1月船期美棉EMOT/MOT M 1-1/8報價84.5-84.75美分/磅;而港口保稅31-3 36(強力28GPT)的報價則漲至86.90-87.10美分/磅;青島港12/1月船期巴西棉M 1-1/8(強力28GPT)的報價也上調至82.70-83.70美分/磅。
張家港某進口企業表示,船貨、保稅及清關外棉一片“漲”聲導致國內紡織廠、中間商詢價和拿貨的積*性繼續減弱,觀望情緒升溫,港口棉花“入庫多,出庫少”。為何貿易商堅持提價、挺價呢?業內認為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是歐美疫情增長減緩、疫苗接種全面提速;再加上美國政府財政刺激方案取得初步進展等等外圍利好,將推動ICE主力合約向78美分/磅、80美分/磅進發;二是按慣例2021年89.4萬噸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發放進入“倒計時”,一些大中型紡企、貿易商或提前詢價、透支進口配額;再疊加2020年增發的40萬噸加工貿易配額剩余部分也將在12/1月份集中消化,外棉簽約出口有望迎來“峰回路轉,春暖花開”;三是人民幣大幅升值抵消了ICE、外棉現貨上漲帶給中國用棉企業、貿易商的沖擊,美棉、巴西棉、印度棉等進口成本隨人民幣升值而降幅較大;四是中國棉花需求、紡織品服裝內外銷都**從新冠疫情泥沼中走出,再借助RCEP協議簽訂、中國-東盟博覽會召開等等東風,2021年中國擴大棉花進口值得期待;五是2020/21年度新疆機采棉整體等級、品質較前兩年有比較明顯的下滑,高品質、高可紡性的棉花供應或隨紡服產能恢復而出現階段性缺口。(胡言)
免責聲明:中國棉花網提供的數據和信息僅供參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任何依據中國棉花網數據和信息進行投資與經營造成的損失及法律后果均與中國棉花網無關,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