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近日,國際**時尚品牌ZARA母公司,西班牙企業Inditex集團發布了2020財年半年度報告。由于上半年疫情影響,Inditex集團的營收數據和盈利數據都不太好看,截止7月31日為止,其營收80.33億歐元(約合637億人民幣),同比下滑了37.3%;凈虧損1.98億歐元(約合15.7億人民幣),同比下降了103%。
當然,簡單的營收和盈利數據并不能說明Inditex和ZARA的“快時尚”故事就要在此收場,它慘淡的財報之下,仍有不少亮點等待挖掘。
第二財季扭虧為盈,ZARA母公司仍游刃有余
隨著上半年“黑天鵝”的來臨,以線下門店為主要盈利來源的Inditex遭遇了慘重的損失,旗下多個品牌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銷售額下滑。
根據半年報顯示,Inditex旗下家居服飾品牌Oysho損失*小,銷售額下跌30.8%至2.08億歐元,再往上就是Pull & Bear、Stradivarius和Bershka,銷售額分別下跌33.79%(至5.78億歐元)、35.3%(至5.02億歐元)、35.9%(至6.92億歐元)。
核心品牌ZARA和ZARA HOME,以及Uterque和Massimo Dutti是銷售額下降*為嚴重的幾個品牌,分別跌37.8%(至55.32億歐元)、40.3%(至3100萬歐元)、58%(至4.9億歐元)。
銷售額的大幅下滑影響下,Inditex自然沒能交出令投資者們滿意的答卷。不過這份慘淡的財報中也并非沒有亮點。
將半年報拆分來看,今年**財季中Inditex虧損了4億歐元,這是半財年中主要的虧損來源。而第二財季中Inditex卻出人意料地扭虧為盈,凈利潤達2.14億歐元。這意味著Inditex已經開始從疫情帶來的陰影中走出。
Inditex也在半年報中確認了這一點。Inditex表示,目前企業已經走到了轉折點,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已在上半年為“商店優化計劃”撥出了3.08億歐元的準備金。若是不計這些準備金,Inditex在上半年其實可以保持約3900萬歐元的盈利,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Inditex仍游刃有余。
精簡門店數量,ZARA母公司發力線上賽道
“精簡運營”,是Inditex目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務之一,為了完成這一任務,Inditex從年初就開始了對旗下門店的清理計劃。在2020財年**財季報告中,Inditex曾透露稱,將在2020-2021年間關閉1000-2000家門店,這相當于全球現有門店數量的13%-16%。
Inditex表示,本次“關店潮”將主要針對那些銷售業績較差的品牌門店,比如Massimo Dutti、Bershka,以及去年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Uterque。
Inditex還表示,這波關店潮將主要針對亞洲和歐洲地區,但對于中國市場,Inditex仍保持著看好的態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Inditex集團公關部表示,未來將在中國開設新的ZARA北京王府井旗艦店,一旦建成,它將會是亞洲規模*大的ZARA門店。
不過總體來看,Inditex計劃中的門店數量要比從前少得多,按照現有的比例計算,其門店數量預期會下降至6450-6250家。若是算上Inditex未來計劃新增的門店,這個數字將提升到6700-6900家。
相較從前龐大而臃腫的線下門店群,收縮門店數量可以有效地減少運營成本,為Inditex從2012年就開始的線上化轉型提供條件。根據財務數據顯示,其上半年在線銷售額同比增加了74%,今年4月份更是達到了95%的同比增長率。疫情讓Inditex看到了線上銷售可期的潛力,也堅定了它未來朝線上化發力的決心。
Inditex在財報中表示,其*終目標是進一步整合全球銷售網絡,到2020年底旗下品牌的所有產品均可實現線上購買。同時它還認為,在其線上化戰略和門店精簡計劃的推動下,公司整體業績有望在2020下半財年重回正軌。
進軍線上的優衣庫背后,國產時尚品牌們已借機爭先
作為全球范圍內另一家“快時尚”服裝零售巨頭,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也因為“黑天鵝”的沖擊而掉進了虧損泥坑。
根據迅銷集團2020財年第三財季銷售數據顯示,其營收同比下降了39.4%,虧損額達到43億日元(約合2.78億人民幣)。綜合其2020財年前九個月的數據來看,迅銷集團營收約為1.54萬億日元,同比下降15.2%,凈利潤為152 0173 3840億日元,同比下降46.6%。
和競爭對手Inditex一樣,迅銷集團的線上化計劃也正有序進行中。數據顯示,其核心品牌優衣庫日本的三季度電商渠道銷售額同比上漲了47.7%,此前迅銷集團就曾表示,將把未來的增長重心放在電商改革之上。
此外,憑著龐大的體量和值得信賴的品牌,迅銷集團一度凋敝的業績已經開始復蘇,仍以優衣庫日本為例,其6月份銷售額增長了26.2%,大中華區收入和利潤也呈現增長態勢。
由此可見,“黑天鵝”帶來的挫折還不足以擊垮這兩家服裝零售巨頭,它們的線上化仍然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但它們沒有發現的是,從前起步總是慢上半拍的國產時尚品牌們,已經乘著國內直播帶貨的風口跑在了前面。
跑在巨頭們前面的國產品牌們,還能**多久?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諸多國產服裝品牌都遠遠落在ZARA、優衣庫等國外**后面。當美特斯邦威、拉夏貝爾、海瀾之家、森馬等品牌還在苦苦摸索轉型的出路時,ZARA、優衣庫已經開創了新潮的“快時尚”模式,憑借急速的上新,優秀的質量和相對低廉的價格,ZARA、優衣庫開始慢慢蠶食國產品牌們的市場。
面對競爭,國產品牌們不得不快步跟上ZARA、優衣庫。在“快時尚”依賴的供應鏈管理模式上,各大國產品牌爭相模仿ZARA;在對產品質量的把控上,它們又學習優衣庫。但總體來說效果不佳,曾被譽為“中國ZARA”的拉夏貝爾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自2014年和2017年分別在港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后,拉夏貝爾就開始借鑒ZARA的擴張套路,2018年全**店數量達到9674家,甚至一度超過了ZARA。此外,拉夏貝爾的產品上新速度也直逼ZARA,近千款新品說換就換,更新速度*快。
不過,拉夏貝爾并沒有考慮到自身的承受能力,雖然它模仿了ZARA的模式,但ZARA背后Inditex集團體量所帶來的龐大且完善的供應鏈,是拉夏貝爾所學習不來的。過度擴張*終導致拉夏貝爾爆發債務危機,幾乎到了退出行業的邊緣。此外,森馬、海瀾之家等服飾企業也沒能成功模仿ZARA、優衣庫的成功。
雖然在模式上沒法超越ZARA、優衣庫,但近年來逐漸興起的直播帶貨似乎成了國產服裝品牌們的新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明星大腕入駐直播間,他們直播幾小時的帶貨銷售額,往往抵得上同時間段普通電商渠道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轉型需求強烈的國產服裝品牌自然不會放過這個風口,不少品牌都已經抓住了先機。以森馬服飾為例,其在2019年線上業務營收就已達到53.35億元,占比27%,今年上半年線上業務營收占比更是達到了近36%。
反觀ZARA、優衣庫,體量帶來的優勢讓它們一度減緩了線上化轉型。Inditex今年線上業務占比不到15%,而迅銷集團線上業務占比在2019年才剛剛突破11%。不過,隨著疫情帶來的線下業務凋敝,兩家巨頭已經注意到了線上渠道的重要性,未來國產品牌們是否能在同一賽道上擊敗ZARA和優衣庫?恐怕仍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文章來源:鈦媒體APP)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