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賽特環球機械(青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特環球”)創建于152 0173 3840年,前身是青島市膠南縣農具一廠,1986年涉足紡織機械,從一個只有56人的小作坊成長為擁有2000多名員工,至今已經發展成為國內**一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面掌握粗細聯合智能粗紗機系統和筒紗智能包裝物流系統核心技術、具備****水平并全面投放市場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累計為國內外客戶打造了1000多萬紗錠的數字化紡紗物流包裝車間,市場占有率已達到世界**,成為中國紡機領域的一面旗幟。
2019年,賽特環球獲評山東省第三批瞪羚企業。企業成長就像瞪羚奔跑一樣迅速,是所有瞪羚企業*顯著的特征。在青島這片孵化高新企業的“熱帶云林”中,賽特環球究竟跑得有多快?
紡紗智能裝備領跑行業
“賽特環球的粗紗機和粗細聯技術水平與進口設備幾乎沒有什么差距,并且在工藝的適用性方面,環球的智能紡織機械產品遠遠超過了歐美的一些企業。”聽到這樣的客戶評價,賽特環球**工程師郭加陽并不感到意外。
郭加陽介紹,賽特環球一直致力于紡紗智能裝備的研發和創新,同時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在賽特環球的CMT1800粗細聯合智能粗紗機推向市場之前,國內粗紗機基本上都采用人工落紗的方式,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企業通過引進國外粗細聯實現了手動輸送。CMT1800粗細聯合粗紗機推向市場以后,不僅**了粗紗機行業的發展潮流,更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制造業單項**示范企業。“我們在粗紗機研發初期就構建了諸多模式:如魯泰模式、孚日模式等,根據客戶的要求,為其量身定制生產流程,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換切,合理組合搭配。”郭加陽說。
而2018年,賽特環球推出的HCP2025智能組合式粗紗機,對行業而言,更是一款劃時代的產品,其顛覆性的結構設計,讓它成為全球*長的粗紗機,在差異化生產方面也有突出優勢。“HCP2025智能組合式粗紗機是我們團隊歷時10年打造的*新一代智能粗紗機,采用全球首創技術,可以同時紡織兩個完全不同的品種,*長錠數可達480錠,落紗停車只需要2分鐘。”郭加陽介紹道,HCP2025智能組合式粗紗機采用專利廢花回收系統,分品種回收,提高廢花回用率;同時全電子牽伸,取消所有工藝齒輪,讓落紗成功率、空管置換成功率、生頭成功率接近****。
智能物流系統占領行業先機
環球研發的粗細聯系統使客戶智能化程度提升,而筒紗智能包裝物流系統的成功研發則讓企業在智能物流系統方面占得了先機。
在山東省濱州市的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的紡織車間,除了機器的轟鳴,紡織工人寥寥無幾,整個工廠的生產情況在廠總控平臺前一目了然,從搬運到紡紗,幾乎全部交由“智能機器”完成。得益于賽特環球所研發的筒紗智能包裝物流系統,魏橋紡織走上了智能化生產的道路。
“以一個10萬錠砂錠的工廠來說,筒紗的包裝需要10個人來完成,采用筒紗智能包裝物流系統以后,只需1人巡視即可,大大減少了工廠的用工,提高了包裝效率,避免了包裝環節的在線接觸,提高了包裝質量。”郭加陽介紹道,筒紗智能包裝物流系統是中外專家團隊歷時5年的智慧結晶,是全球**一款真正實現編織袋筒紗包裝無人化的智能包裝系統,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筒紗的只能識別輸送、堆垛、拆垛、視覺檢測、稱重篩重、多方式自動成包、整包(箱)稱重貼標、打包、碼垛、倉儲的全流程無人化、智能化生產,對筒紗品種自動識別跟蹤,并采用視覺識別技術全過程質量監控,自動剔除不合格筒紗。“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應用于包括華茂、無錫一棉、魏橋創業、天虹等世界知名企業,大大提高了紡紗生產線后道工序的自動化水平,得到廣泛好評。”
貼近用戶需求,把握智能化發展帶來的機遇,近幾年,賽特環球一直圍繞智能化做文章,成品編織袋全自動包裝系統實現了成品袋無人直接參與全自動包裝,具有袋口自動檢測、裝填、自動排緊功能,袋口縫合可靠,筒紗裝填緊湊。HR-01智能搬運機器人用于細紗機和絡筒機之間管紗和空管的自動輸送,可以實現任何一臺細紗機和絡筒機的任意對接。HR-01智能搬運機器人采用激光導航,具有三級安全自動避讓功能,導航精度及定位精度達到±10mm,具備中央管理多車調度功能,可滿足大型紡紗車間細紗機到絡筒機管紗及空管的自動在線輸送。
政策“加碼”為競爭增加底氣
以研發提實力,向創新要效益,技術改造這個“傳家寶”讓賽特環球在裝備制造業中占得先機,在郭加陽看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幫助,是讓企業敢于在行業中搶占先機的底氣。
自2017年起,青島市創新推出了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政策,根據企業設備投入和新增財政貢獻情況,給予企業一定比例獎補,用于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對于減輕企業投資負擔、提升制造業發展活力發揮著積*作用。青島西海岸新區加大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力度,對實施技術改造并達到一定標準的規模以上制造企業,設備投資獎補比例從8%提高到16%,標準從*高300萬元提高至600萬元。對“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技術改造設備獎補比例從12%提高到20%,標準從60萬元提高至100萬元。在此基礎上,對購買使用工業機器人產品的企業,按設備購置款的一定比例給予*高200萬元補助。
2019年,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對標深圳等先進地區,圍繞實施“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結合落實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財政政策、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進一步創新修訂技術改造綜合獎補政策實施細則,實現了政策普惠性擴容升級,為“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深入實施提供了更多、更強大的動力。青島西海岸新區組織實施“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重大示范項目,每家企業*高獎補1500萬元。對符合新區制造業發展規劃的技術改造項目,建成投產后,按設備實際投資16%給予支持,單個項目*高1000萬元。對總投資超過1億元的重大技改項目,再給予100萬元的獎勵。
好政策點燃了賽特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的熱情,2019年10月16日,國家工業與信息部裝備司《2019年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發出中標通知書,賽特環球成功中標“數字化車間集成-紡織”項目,并排名**。
“我們都處在變革的時代之中,轉型升級,需要上下游之間相向而行,要從以往隨意的工藝管理和操作流程走向相對標準化的管理。”郭加陽說,在生產研發過程中,我們發現,紡織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還沒有打通,每一道工序都在“各自為政”,下一步,我們要利用萬物互聯的優勢,大數據進行精準分析,找準“卡脖子”的問題,對癥下藥,“未來的紡織加工,可以直接用手機APP下單,通過智能倉儲,打通生產的各個環節,提高生產效率。”
從電子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賽特環球的發展之路踩點每一步都“穩、準、狠”。作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優秀供應商,一直以來,賽特環球從未關心過自己的行業地位,他們正在做和將要做的,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用創新**行業先鋒”,更加努力的以紡織裝備的綠色化、信息化、連續化、智能化為研發目標,用自己的裝備技術為中國制造增色。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