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7月已經過了三分二。紡織市場哀鴻遍野,市場情緒低落,紡織廠庫存積壓較多,壓縮原料庫存,資金回籠慢成為普遍現象,部分企業面臨資金流緊張的危險局面。
據中國紗線網營銷中心總經理韓新珍介紹,浙江諸暨市場*近進入“眾人搶一單但工廠難找”的怪現象。原因是7月淡季,加上外貿訂單減少,內需不旺,有外貿訂單時,大家就一哄而上爭搶,但是所接訂單利潤空間有限,在有限的利潤空間下,基本上很難找到匹配的工廠。
工廠方面出現的現象是,小企業停機停臺,待市場恢復再復工。但是像中大型企業為了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即使在目前的行情下,仍然堅持生產,以維持稅收和員留住員工。
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通過降薪來縮減開支,在庫存不減的情況下,企業只能自求多福,勒緊褲腰帶度過寒冬。
南通某織造老板斷言
超90%產品將變成庫存
南通永尚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旭春說公司坯布車間每天只開一班,多了肯定消化不了。他認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疫情給產業帶來的“霜期”將長久存在。“在疊石橋,外地客戶來得少,老客戶去得也少。”顧旭春說,如東紡織產業長期背靠疊石橋市場,目前一級市場尚在恢復,下面的二級市場、三級市場也都沒有完全開動。他斷言,“今年新下的訂單會很少,90%以上產品將變成庫存。”
作為坯布織造的主要原料,春節后,棉紗價格一直在下跌。以32支普梳純棉紗為例,7月20日價格為152 0173 3840元/噸,較4月初又下跌了600元以上。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蔓延,讓紡織企業遭遇當頭一擊。更難的是,困境中的企業仍然必須用一定代價,維持必要的體面。
“訂單少了,但管理人員的工資要開,計件的工人活兒做得再少要養。”岔河鎮紡織協會秘書長嚴麗培說,在這些費用之外還要注意到,八成紡織企業有貸款,利息也是不小的壓力。
顧旭春認為,失去的時間也是無可挽回的代價。布只是一種普通的生活用品。即使疫情影響減弱,被抑制的消費需求也無法釋放,何況一家企業的產能基本固定。“報復性反彈,在我們這個行業是不存在的。”
淡季陣痛:某紡企工資下浮5%、操作工降500元/月
長期處于“高庫存、低需求、低利潤”這“一高二低”狀態下,一部分紡織企業也開始“招架不住”,發出了降薪通知:
不僅如此,據知情人士消息稱有加彈企業將車間操作工工資降500元一個月,這一操作得到了不少企業響應。
▲一個月降薪500
*后的倔強:為了生存 不計成本 降價拋貨
“之前我們找某知名紡織廠拿過5萬米緞面雪紡,價格在3.65元,這個價格和年前相比已經便宜了一些,但沒想到*近他們的價格降到了2.9元/米,不過前提是要拿夠50萬米。”一位盛澤地區的紡織老板說道。
雖然生廠商以虧本的價格出售庫存,從表面上看來是“虧”,但從長遠來看,有一定的積*意義,拋貨的意義是為了清理庫存,資產雖然有所減少,但至少還有進賬,資金能滾動起來!
拋貨去庫存,表面上看,是損害行業和企業利益的一個市場行為,但廠家拋貨也是被逼無奈,顯而易見,該廠為了生存,不惜損失成本。
紡織業困境之中如何扭敗為勝?
疫情帶來的影響,并不是紡織業面臨的全部挑戰
愁上眉端,但甚少抱怨。這是當下絕大多數紡織企業掌舵人的群體表情。這種微妙的心理,源于一種行業共識:疫情帶來的影響,并不是對紡織業構成的全部挑戰。
南通恒暢紡織有限公司擁有96臺噴氣織機和130臺劍桿織機,去年坯布銷售做了8000多萬元,同比基本持平。董事長周正旭說,雖然賬面數據過得去,但實際利潤*低,庫存有所增加,相當于百十臺劍桿織機白織了一年。
2019年以來,紡織企業普遍經歷了這樣的困難期,直接原因在于,肇始于前一年的新一輪中美貿易摩擦,對行業釋放消*影響。“一季度還好,但到了二季度情況就開始變糟,下游需求減少,賬期變長。”南通緯綸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縣紡織商會會長冒國平說,在本應是紡織生產旺季的二季度,淡季提前到來。
縣發改委黨組成員、工業和信息化局專職副局長袁衛華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市場預期,以及原料價格造成的波動,對行業造成的影響客觀存在。
周正旭記得,2004年他剛入行時,每噸棉紗的價格為20000元左右。到他接受記者初次采訪的2019年中,棉紗價格又跌回了15年前的水平。以40支規格的棉紗為例,正常行情下,那時每噸價格應該在24000元。
1
原料波動擾亂企業的經營決策
原料的波動,深度擾亂了企業的經營決策;在前道原料棉花的價格上,如東衣源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軍給出了更精細的“波動曲線”。他回憶,2019年4月份,每噸棉花的價格約為16000元,此后棉花價格經歷了罕見的大起大落。
2
紡織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往新疆
新生力量的沖擊,也在增加企業判斷市場走勢的難度。在國家產業政策引導下,近年來國內紡織業重心西移,許多大型紡織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往新疆。“當地給出了一系列優惠條件。土地、用工、用電、稅收等等方面的優惠力度,是內地無法比擬的。”袁衛華說。
“以電費為例,如東地區工業用電每度價格為8毛左右,在新疆阿拉爾、伊犁一帶,僅需2毛8。”冒國平說,除此之外,當地對企業廠房的租金、增值稅的減免,以及對工人保險、產品運費的補貼,都是重要的政策支持。
結構性困境
問題不止于此。能從本質上影響一個行業生態的,往往是一些結構性的困境。
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是*為基礎的生產要素,卻也成為令企業越來越頭疼的問題。南通建嘉紡織有限公司去年銷售做到4000多萬元,靠的是廠子里40幾名工人的支撐。“工人年齡普遍偏大,不少都是爺爺輩奶奶輩的人。”總經理黃建國說。
1
用工短缺之困
用工短缺,可以歸因于如東的人口老齡化,但在南通世紀天虹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唐雪峰看來,紡織業的“性格”調整亦不可不察。紡織工作相對單調,本地年輕人很少愿意投身這一行,即使外地年輕人前來務工,拿到工資后需要消費,紡織企業散落鄉鎮,周邊配套設施難以提供消費支撐。
2
企業管理的瓶頸
企業管理也是制約紡織業脫困一大瓶頸。為節約成本,很多企業主都是“全能選手”。袁衛華說,勤勞,是全民創業時期興起的紡織工業賦予行業的深刻烙印。用“勤勞”壓降成本,一度讓如東紡織產品在市場上所向披靡。周正旭說。不斷提升的安全環保監管要求,也在考驗著紡織企業的管理水平。
馬塘鎮經濟發展局局長洪善俊時常聽到鎮上的紡織企業主倒苦水。他認為,站在監管的角度,嚴格要求并沒有錯,但崛起于全民創業時期的草根背景,也決定著這個行業的管理思維和管理方式,很難簡單與過去切割。“企業未必不想提檔升級,但是自身矛盾重重。”洪善俊說。
每日話題?
紡織行業還有什么怪現象?
來源:中國綢都網、如東新媒體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