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3月,是服裝市場一年里的“**仗”,需要兼顧冬裝甩賣,春裝上市,以及夏裝的選品、訂貨、生產。這一仗,關系到一家店大半年的運轉。
按照慣例,這是周曉聞*忙碌的一個月,往年他已經在廣州的服裝市場看夏裝、找款式。
“廣州天氣熱,夏裝出來得早。”周曉聞喜歡把全年的生意押在夏裝上,出貨快、成本低,資金壓力會小一些。
他做了8、9年的服裝生意,在杭州四季青、九堡等服裝批發市場有3個檔口,還在阿里巴巴152 0173 3840上開了2家線上店鋪,身后有3個服裝廠全年做他的貨。
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今年四季青的開市時間推遲了近1個月,直到3月1日才正式開門迎客。不過,*讓周曉聞焦慮的并不是市場延遲開業,而是整個服裝供應鏈上的復工進度。
跟他合作的3個工廠,總員工數量接近100人,但是目前只有20人左右到崗。僅僅是服裝廠復工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上游的面料、印染少一環都做不成一件衣服。
常年拿貨的個體商家*知冷暖,人們居家隔離,少了消費需求;服裝工廠尚未全完復工,產能有限,春裝供應不足,期待夏秋裝的回血。
疫情之下,整個服裝行業都面臨著大考。
2019冬季和2020春季的貨品銷售怎么辦?工廠無法正常開工,2020夏秋的商品生產怎么辦?現金流如何保障?如何保障員工的正常生活所需……
立春那天,馬克華菲CEO楊坤田寫了一封公開信,提出一連串問題。*為嚴峻的是,如果連續多月沒有銷售經營性現金收入,公司每月固定開支至少5000多萬該從何而來?
事實上,服裝行業的紅利日趨平緩。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1-2017年全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逐年增長,但增速逐年放緩。曾在2011年達到37.1%的增速,到2018年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4.8%。
楊坤田說2019年是寒冬,但馬克華菲掙扎般地活了下來,2020開年卻在“黑天鵝”事件發生后,使得未來充滿了不確定。
服裝從業者給出的答案從來都不是坐以待斃。自救,正在進行。
缺貨
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全國知名的服裝一級批發與流通市場。
1989年,從一個只有45個攤位的大棚市場起步,到如今,四季青有26個服裝市場,2.5萬個檔口,年成交額近百億元、年租金約2億元。這里見證了數萬名服裝從業者的起落沉浮。
3月,原本是這個市場*繁榮、*熱鬧的時候。
接棒1月、2月的冬裝黃金檔,過完農歷春節,3月份上來,市面上冬裝清倉甩賣與春裝批量上市同時進行,而工廠里已經開始了裁剪夏裝面料、投入生產。
服裝產業總是走在季節交替之前。
周曉聞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節奏,今年卻有點無從施展。
他的檔口主要給電商平臺的服裝店供貨,年前準備了不多的庫存,通過直播、社交電商的銷售,如今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他索性打算放棄今年的春裝市場,接下來把籌碼放在夏季款。
和一般檔口以押貨方式來供應批發商的模式不同,周曉聞的壓力并不在于去庫存,而是讓夏季款順利上線。
“我們給淘寶店供貨,不管是女裝還是男裝,控制好庫存才能賺錢。”周曉聞表示,他在春、夏、秋三個季度一般不會備很多貨,庫存上的壓力不算大。
不多備貨的原因有二,一是,款式更新太快,在傳統的服裝行業,一個款式能賣一個月,甚至能撐一個季度,但是現在的生命力*多15天;二是,流暢的生產流水線能給供貨商足夠的安全感。
周曉聞舉了個例子,年前定好款式,面料全部拉到工廠,復工后馬上就能裁好,第2天就可以正常就生產,第3天就能出貨了,*晚第4天。除了冬裝之外,春夏秋的衣服都可以快速生產出來。
一個重要的前提是,面料、印染等環節必須全部到位,但是現在工廠的復工率不足,上游供應鏈還無法正常運轉。
周曉聞還記得,去年的3月20日,他的**波夏款下廠生產,3月25日就已經正式上架。而在之前,他需要做的是確定款式、確定面料、做好樣衣后拍攝樣片,再將樣片數據包給到電商賣家,這個過程至少需要7天時間。
向前倒推,3月中旬他應該已經飛往了廣州服裝市場去看款式。
“今年到現在我還窩在家里,都沒出門。”周曉聞有些著急,別說去外地的服裝市場選款了,現在手上僅有的十幾款衣服,找模特出去拍樣衣照片都成問題。
在周曉聞的生意盤里,夏裝的業績占比30-40%。一個季度下來,他能做出300款夏裝。現在的局面是,沒貨,夏款上不來。
徐凱文的直播間里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往年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在播短袖了,但是現在還只能播春裝。”
2017年,正趕上電商直播的風口,徐凱文開始做服裝直播供應鏈,父親的2家服裝廠為其供貨,但一場直播下來就需要上架20多個新款,2家廠根本跟不上上款進度,徐凱文需要滿市場地選款、找貨。
春節之前,徐凱文的倉庫里還有一些衣服。但在疫情期間,開播10多天,攢下2萬多筆訂單、3萬件衣服。3月1日,四季青一開市,他**時間就跑去倉庫發貨,但是發完手上的訂單,他的主播將面臨無貨可播。
做直播供應鏈2年多,徐凱文旗下有3個主播,每天固定在152 0173 3840上直播6小時,主要面向批發商。疫情期間,團隊保持開播節奏,但10多天下來,商品庫逐漸被消耗空了,“以前我們都會提前3天左右做好產品的排期,現在沒貨根本做不出來排期。”
庫存積壓
在復雜的服裝市場,沒貨可賣與庫存積壓并存著。面向不同的客戶,檔口有著自己的運營模式,押貨是另一種常態。
徐凱文算了一筆賬,一個在廣州和杭州各有1個檔口的老板,每年的房租支出是200萬,檔口小妹的工資是每月1萬,店長的工資還要更高,再加上倉庫租金,這些固定支出就已經有300萬。但*大的支出還是押貨。
“算下來,如果每天的銷售額不到10萬的話,一年根本沒辦法盈利。”徐凱文提到,押貨承擔著*大的成本。
小型服裝檔口的壓力已經很明顯,連鎖服裝品牌更是硬生生地扛庫存。
“服裝產業鏈冗長繁瑣,從紗線原材料到面輔料、印染、成衣,每個階段都需要相應的生產時間,一般每個季節的產品從商品企劃,到成衣、上市,至少需要提早半年下單采購。”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介紹。
這樣的長周期在連鎖品牌上的體現*為明顯。
馬克華菲在全國有1600多家店鋪,像往年一樣,年前備好了大量的春裝供應中國*重要的節日銷售,下發至門店,但是目前的銷售量預計只有20-30%。楊坤田告訴“電商在線”,“往年到這個時候大約已經有30-40%的消化率。”雖然現在門店的復工率有70%左右,但是線下門店卻難以復市。
正值服裝行業的業績沖刺期,卻被疫情拖住了腿。
和馬克華菲境遇相似,疫情期間,雅戈爾的3000余家門店暫停營業,正常情況下,95%的銷售業績來自線下。當下,積壓在倉庫的春裝新款眼看著成了庫存。
在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看來,這是公司成立40年來面臨的*大挑戰,除了發動全員參與線上營銷,他還把全年的銷售目標調整為第二、三季度重點做恢復,第四季度去補回損失。
在馬克華菲的經營體系中,50%是品牌直營店,10-20%是聯營店,30-40%是加盟店。雖然在年前加盟商的春款衣服已經都發到門店,但是面對庫存的積壓,品牌制定了面向加盟商的退貨政策,做*終的庫存兜底,緩解加盟商壓力,讓加盟伙伴能夠生存下去。
“我不能讓我們的加盟商活不下去,這是我們的責任,無論對合作伙伴還是對馬克本身而言。”楊坤田對“電商在線”表示。
既要去庫存,還要安撫加盟商,楊坤田給每個高管都安排了任務,每人分管幾個加盟商,跟他們保持溝通、激發信心、并了解一線情況。為緩解一名東北加盟商的焦慮,他抓起電話就跟對方從晚上9點聊到12點。
楊坤田是個馬拉松愛好者,今年的2、3、4月,他本來要去跑五場馬拉松,但因為疫情,這些都被叫停。跑步,是他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也許就是這種堅持使得他更有韌性。
但是,疫情對零售市場和行業的影響一層層傳導,這是無法避免的。疫情以來,馬克華菲在銷售上的損失數億元。
“疫情導致2019年冬季產品、2020年春季產品庫存比往年顯著增加,由此影響工廠春季產品資金回籠。實體門店沒有收入就無法正常支付面輔料、成衣生產資金,導致原本的產品產能規劃受終端沖擊而無序化。”程偉雄告訴“電商在線”。
影響面是連環的。
原定于3月11-13日舉辦的2020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春季]被延期,作為亞洲地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服裝專業博覽會,本次展會涉及到1365個展商,1453個品牌。
“電商在線”致電展會方,得到的回復是4月中旬之前預計都不會開展。
這里是潮流發布的風向標。今年,服裝市場的風往哪兒吹,還是個未知數,去庫存是**步。
上游工廠
一面是批發和直播生意沒貨,一面是品牌難以去庫存。然而,讓市場難以流轉的癥結并非來自需求端,而是工廠難以復工。
3月10日,廣州市中大紡織商圈開市,這是華南地區*大的服裝面輔料批發市場,擁有2萬余間商鋪,年成交額超2000億元,形成包含商鋪、制衣廠、作坊在內的紡織服裝產業流通市場,從業者超過10萬人。
在華東地區,浙江柯橋、江蘇盛澤與廣州中大齊名,已于2月18日陸續復工。截至2月24日,柯橋輕紡市場的復業率達79.6%;截至2月29日,盛澤地區織機開機率達到72%左右。
但工廠復工,并不代表訂單和產能的恢復。徐凱文透露,父親的工廠復工以來,開機率只有50-60%。
他們時刻關注著上游原料與下游訂貨,沒有原料和訂貨,開工也意味著沒處下手。
對于品牌方馬克華菲來說,需要實時跟進合作供應商的復工情況。
“生產配套的這些工廠,比如服裝制造廠、印繡花、輔料工廠等,哪一個環節缺位的話,都會造成服裝的交期延誤。目前總的供應鏈端只有50%復工。”楊坤田提到。
疫情之下的供需兩端,形成一種*不穩定的關系,這給服裝品牌造成了兩難的處境。
楊坤田擔心的是接下來夏季款的儲備量,如果疫情得到控制,服裝消費需求快速反彈,但是貨沒備足,如何去做快單的反應和生產?
一旦遇到爆款,如果生產沒跟上,沒有備料來不及生產,就意味著供需大起大落。
近幾年,隨著電商的發展,服裝企業都在建立快速響應的柔性供應鏈,根據銷售情況做動態調整。當供應商跟不上,一款爆品的完成需要調配其他合作供應商一起生產。
程偉雄提到,當下的快單反應是基于工廠產能自營或者包產能基礎上,先決條件是面輔料提前做好、印染備好,或者備好胚布有可控自營印染工廠。
從整個服裝供應鏈來看,目前處于蘇醒的狀態,需要一環環喚醒,繼而重新銜接,*后協同作戰。當訂貨與產能陷入一種不平衡,市場的分配將重新開始。
基于對目前合作工廠復工情況的觀察,周曉聞總結出了一個邏輯——學校不開學,工廠難復工。
“現在做服裝的大多是80后、90后,這一批人都有小孩,他們上網課需要用手機、用電腦,下載各種APP,要去復印、打印學習資料,只有父母陪著搞定。”周曉聞進一步解釋。
服裝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陷入互相等待中。
夏裝“蛋糕”
馬克華菲經歷了2003年非典,那時候的楊坤田初生牛犢不怕虎,一股猛勁,每天只睡三五個小時。
現在不一樣,時代不斷變化,消費者生活方式正在變遷,馬克華菲本身業務規模擴大,需要管理3000多名員工,管理的復雜性正在不斷升級,更重要的是變化太多、太快。
非典時期,大多數服裝品牌做了減產5成的計劃,馬克華菲開了7天的閉門會議之后,按照原計劃的90%下了訂單。
今年,楊坤田做了一些減款安排,一些款的第4波、第5波就不上了,直接停下來、不生產了,或者遞延到秋季,作為初秋的產品去安排。
馬克華菲必須對產品的整體規劃做出調整。
“一年有52周,我們叫周生意,按周為單位,調整每周、每兩周的上新節奏,比如說春季現在就幾乎是空檔了。與之對應的營銷也停住了,接下來的重點營銷會放在夏季,商品的周轉日歷和營銷日歷,都已經做了調整。”楊坤田介紹。
在這些調整之下,線上銷售渠道的銷售成為核心的現金流來源,在全員營銷之外,楊坤田鼓勵團隊積*開展短視頻和直播銷售,推動產品的動銷庫存變現。
另一服裝品牌太平鳥告訴“電商在線”,去年12月就開始春裝發布,陸續上新了4個波段的新品,眼下通過線上營銷作為重點渠道,布局夏裝的生產和發布。
在程偉雄看來,此次疫情會讓服裝企業更加重視線上渠道的整合,投入資源也更加傾斜線上業務,可能導致線上業務競爭格局加劇。當下企業與品牌在做的直播、社群、微商等充其量只是補充,未來趨勢依然是線上線下互聯互通的全渠道模式。
與此同時,個體從業者的自救也已經展開。
義烏商貿城開市的第二天,徐凱文就馬上跑到義烏下單,現場定下1000件打底褲訂單。這并不是直播間的常規流程。
“平時我們很少會直接下單,商家會根據直播間里的銷售情況發貨到我們的倉庫,這樣不會有庫存壓力。但是現在產能跟不上,能訂到的貨,我們馬上就下手買走。”徐凱文告訴“電商在線”。
在徐凱文看來,義烏的產能恢復還算快,因為每個廠家接的訂單足夠單一,例如只做打底褲、只做內衣,產能相對能夠較快恢復。但是對于服裝工廠來說,一個工廠會接十幾、二十個品牌的訂單,每家訂單的完成都需要動用產業鏈上多個環節的資源。
除了服裝之外,徐凱文開始豐富直播間的品類,除了服裝之外,開始嘗試食品、日用品的接入,“每天上新幾十個服裝款實在是跟不上。”
周曉聞則打算先集中精力出十幾個夏款,哪怕定五星級酒店的房間去拍攝樣片,也要盡快讓生意流轉起來,對于供貨淘寶的商家來說,沒有圖片,則少了面孔。
“接下來就看夏季這塊蛋糕能不能做起來了。”周曉聞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