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疫情面前,讓我們見證了生命的脆弱和眾生平等。
疫情也讓我們看到了雖然去年我國就已經實現了紡織強國的目標,但是我們的產業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是誰卡了口罩和防護服供應的“脖子”呢?
中國作為口罩生產大國,口罩產能占全球半壁江山,疫情之前*大產能每天2000萬只,但是在疫情和春運疊加影響之下,口罩產能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另外,作為一線醫護人士生命防護線的防護服也是嚴重供應不足,據可靠消息,國內有資質生產的企業產能每天只能生產3萬套。而只是武漢一個城市,每天就需要十萬套醫用防護服,一個月需要300萬套。
多家電商平臺顯示預約搶購口罩售罄。某電商平臺截圖
而更多普通人在“一罩難求”的大背景下,不要說醫用一次性口罩,就是一般一次性口罩都需要搶購,我們常見的景象是各大電商平臺限時限量放出口罩搶購,那幾日恰好是西方情人節,網上甚至演繹出段子,情人節*貴重的禮物就是N95口罩。
年輕人,當然還有中年人,也開始熬夜搶口罩,尤其是某國際品牌的口罩更是成為追捧的對象,那醒目的商標在人們心目中就是安全防護的象征。而這個時候我們國內的口罩品牌卻不為人所知。
我常常會有個疑問,為什么紡織是我國*早崛起的產業,也是中國目前在全球*具競爭力的產業之一,疫情之下,需求急劇放大,是誰卡了口罩和防護服供應的“脖子”呢?
在國內口罩和防護服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有很多企業開始做口罩、防護服,比如國內紡織龍頭企業魏橋紡織,在疫情暴發之初就加急生產口罩,日前還研發出新款一次性口罩,目前產能可以達到日產5萬只,還進行防護服研究。
3月2日,國內紡機龍頭企業經緯紡機首臺N95口罩機通過產品鑒定,標志著經緯紡機正式具備N95口罩機研發制造能力。
而跨界生產的企業也可以列出一長串名單,中石化宣布建設10條熔噴布生產線,項目建成后,這些原料可以生產120萬片N95口罩,或者600萬片醫用平面口罩。中國船舶全面量產了平面口罩機、N95口罩機、壓條機和口罩機用超聲波點焊機等產品。
汽車行業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都已投入到口罩生產線中,兩者日產量之和已經超過700萬只;服裝類企業如水星家紡、三槍、華紡股份等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口罩生產線;電子組裝和加工廠如富士康等也相繼進入口罩生產的行列……
口罩日產量過億只了,為啥還買不到?
在國家隊和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眼下已經迎來了口罩產量的井噴。3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截至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只,日產量達到1.16億只,分別是2月1日的5.2倍、12倍。
按道理,中國口罩產能和產量雙雙破億,但是為什么還是買不到口罩呢?聽到這個好消息,有人給藥店打電話,看看是否可以買到口罩,結果藥店還是缺貨!那么電商平臺是否有口罩呢?
我們注意到,很多電商售賣的口罩根本不是國產的,某些平臺會不定時放出一些口罩,或每天定點搶購,賣的主要是進口口罩。這樣的預約搶購也是限量的,例如京東每天上架50萬只口罩供全國用戶搶購,基本上是1分鐘之內售罄。更多的電商平臺是瞬間售罄,或一直顯示無貨狀態。
很多人難免有疑問:每天口罩生產都已經超過1億只了,為什么還是難買到?
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19》顯示,到2018年,中國從業第二產業的人為2.13億。按上述條件,假如第三產業全停,只有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復工,每天也需要超2億只口罩。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截圖。
隨著口罩緊缺水漲船高的還有口罩機漲價和熔噴布緊俏。據媒體報道,**口罩機從25萬漲到120萬,漲價幅度380%,口罩原料熔噴布每噸從2萬漲到29萬,**漲1萬,而且這都沒貨。
防病毒主要靠的就是熔噴布,口罩生產受到原材料熔噴布的限制。在國務院重點醫療防控物資生產供需對接專區上,求購熔噴布的需求不少。
工信部曾披露,江西醫用防護口罩企業的主材料熔噴布多次告急,熔噴布納入江西省防控指揮部統籌。所以原來是“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現在順序調換為“我有口罩機,誰有熔噴布”。
不過,制造熔噴布的成本投入較大,國產生產設備價格約500萬元,進口設備則在1000萬元以上,再加上生產周期長,所以很多企業不會去生產熔噴布。
中國疫情好轉,防控輸入型風險
目前國內疫情基本上已經控制,但是隨著中國境外受新冠肺炎影響的國家和病例數量不斷增加,中國制造的口罩還要支援國外,美國出現天價口罩,韓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近韓國KF94口罩在網上的售價已經超過4000韓元(約合人民幣23元),較疫情前已經上升了6-8倍,且多地都出現了上千人排長隊購買的的場面。
2020年3月3日,韓國首爾民眾排隊在政府指定的零售商Happy Department Store買口罩(圖片來源:韓聯社)
隨著國內疫情日漸好轉,全球疫情的擴散,口罩供需矛盾逐步緩解,這場“口罩戰疫”或許要從進口轉向出口,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關注國外口罩標準和出口相關流程,開始轉向出口。
加油!中國紡織!
嚴冬已經過去,春天還會遠嗎!
實際上,口罩的生產工藝并不復雜,無紡布作原材料、中間層采用熔噴布、面體多用非織造布,再加上耳繩,這一套工藝對于今天的紡織廠并非難事。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我們都不會關注到,現在國內口罩的高端市場仍然不是國內企業占據,與此情況類似的還有國內紡織行業的高端品牌與國際**的差距還存在不小距離,我們國內紡織行業早已提出打造品牌的戰略,但是品牌之路仍然還有很多路要走。這次疫情也給了我們提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醫療口罩需要行業進行提前規劃,以應對突然暴發的疫情。
行業內唱衰紡織的聲音這些年一直不絕于耳,但是在這次抗擊疫情中,中國紡織企業用責任擔當和速度證明了中國紡織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和貢獻,中國企業72小時建成一個口罩廠,預計產能能夠達到120萬只口罩、3萬套防護服。這種萬眾一心創造的奇跡似乎只有在中國這片土地才會出現,紡織行業為抗擊疫情捐贈錢款物資也絲毫不落后,安踏捐贈超3000萬現金及相關物資,魏橋集團捐款3000萬元,天虹集團捐700萬元,孚日集團捐款100萬元等,新鄉白鷺捐贈10余噸醫用生產原料的氨綸……
疫情之后,希望
一、政府層面給予紡織行業更多政策上優惠,提供貸款支持,不突然抽貸,降低稅負,在房屋租賃、電費、物流交通成本等方面給予優惠,降低企業社保費,緩繳住房公積金,在一些環節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二、為紡織企業創新提供堅實的支持,提高紡織產業的戰略地位,大力扶持紡織企業向國際高端品牌邁進,加大創新保護力度,對于確實有重大創新的企業成果給予重大獎勵。以紡機行業為例,目前雖然在某些單項上已經超過國際**企業,但是在產品穩定性上還是有很大的攻關潛力。
三、加強對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對于突然暴漲的口罩產能要提前做好引導、轉型的準備工作,大家在產能緊缺時一窩蜂上產能,現在還可以消化,但是等退潮后,才知道誰在“裸泳”!這些企業將何去何從?需要政策及行業機構提前做好規劃引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