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來到了正月初十,往年這個時候,工人返鄉大潮已經拉開帷幕,織造企業應該正在為能不能招到熟練工人而頭疼,市場上一片熱火朝天,但現在情況卻恰恰相反。
隨著新型肺炎疫情的不斷發酵,江浙等傳統紡織集群紛紛發布了各自應急預案,要求當地企業的開工時間不能早于2月9日,以控制疫情的傳播。
受此影響,紡織企業的開工時間普遍被延遲到元宵節以后,且隨著疫情的發展,元宵節后是否真的能開工,能開啟多少機器都是未知數。
可以說,今年開年的情況是紡織人從未遇見過的,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行情會向什么方向發展呢?
聚酯行業:庫存即將突破天際
2019年,聚酯行業一直被高庫存的情況困擾著,聚酯工廠平均庫存*高達到了24天,再加上年前那波去庫存行情不利,截至春節放假之前,聚酯工廠的庫存依然處在一個較高的位置
受高庫存的拖累,聚酯產業鏈上各類產品,包括PTA、滌綸長絲、PX的價格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下跌。以滌綸DTY152 0173 3840D為例,就從年初的近1000元/噸下跌到了年末的8850元/噸,下跌幅度超過1000元/噸。
在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織造企業紛紛推遲自身的開工時間,但聚酯工廠雖然今年過年檢修力度**,但畢竟不是全部停止開工,仍有大量滌綸長絲在每天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當織造企業真正開始恢復生產以后,聚酯工廠所存在的滌絲庫存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另一方面,紡織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對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織造企業恢復開工的速度或許會比預想地更慢一些。
可以預見的是,屆時在聚酯工廠史無前例的高庫存下,為了去庫存,曾經一度被認為已經跌倒谷底的聚酯產品價格很有可能會進一步下跌。
紡織企業開工出口受限,禍兮福兮?
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中國貿易出口因此受到了一定的打擊,美國商務部長甚至說出了“中國疫情有助于制造業回流美國”的話。
近年來,紡織行業整體一直在從中國向東南亞、非洲等地區轉移,雖然受制于基礎配套產業鏈,工人素質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地區目前只能承接一部分低端產品的生產。
但一方面,2019年的中美貿易摩擦,已經加速了中國紡織產業向東南亞地區的轉移。
隨著2020年初中美貿易摩擦緩解,這種轉移勢頭原本是有望緩和的,但是隨著疫情的爆發,大量的外貿剛需存在,如果中國地區的產能沒辦法供給上的話,紡織產業轉移的步伐勢必還會加速。
但也并不全是壞消息。一方面,2019年因為行情不佳,織造企業依然存在著大量的常規產品庫存亟待消化,而這些庫存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延遲開工對市場上帶來的沖擊;另一方面,受技術水平影響,目前一部分紡織品在世界范圍內只有中國能夠給出物美價廉的選擇,因此,這部分訂單也不太可能轉移。
訂單報復性反彈大概率會存在
小編認為,一定程度上的報復性反彈是存在的。中國“世界工廠”的名號不是假的,作為世界**大紡織品出口國,中國的生產的大部分紡織品在世界范圍內具有不可替代性。
“衣食住行”中“衣”是**位的,人們對于紡織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不會因為疫情的發展而大幅衰退,更何況是國外市場,幾乎未受此次疫情的影響,可以說“剛需”尤其是外貿部分的“剛需”是依舊存在的。
因此小編判斷,在紡織行業的產能開始逐漸恢復及疫情的影響逐漸開始減弱的時候,紡織行業將會有存在一個訂單的集中爆發期,尤其是外貿訂單,在幾個月的積壓之后,有*大的概率將會報復性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