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紡織行業的2019
原料暴跌、產品價格下滑、用工成本上升、中美貿易摩擦、全球經濟低迷……2019年的冬天似乎從年初貫穿到年尾。紡織行業又處在產能過剩、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但轉型之路比預想之中漫長了許多。
先來看看紡織行業是如何一路向難的。
1、2019年紡織市場行情回顧
2019年,棉紡原料及紗線各大品種價格跌跌不休,表現*好的全棉紗跌幅11%,其次是棉花跌幅13%。作為市場*為關注的紡織原料,左右棉花價格的因素較為復雜,對國內外的政策及風向都十分敏感。從五月份開始出現跳水行情,一直維持到十月初,隨著中美貿易磋商逐漸明朗,棉花價格開始企穩,后期中央宣布儲備棉輪入更是增加了市場信心,棉花價格止跌反彈。
粘膠行業的2019年可謂水深火熱,粘膠短纖大跌30%,跌破萬元關口,刷新了歷史低位,人棉紗也跟著下跌了19.9%。下游需求萎縮的同時原料價格也一路走低,很多紗廠不敢貿然備貨,上游原料廠家庫存高企,不得不選擇降價銷售,至此也形成了惡性循環,粘膠無奈崩盤。
2019年滌綸短纖受到PTA價格的回落和下游需求減少雙重利空價格下跌22%,悲慘程度僅次于粘膠短纖,滌綸32S紗線情況稍好,全年下跌16%。PTA價格在7月初反彈至6612元/噸,滌綸短纖的價格也接近了年內高點,之后PTA價格一路下滑至*低4818元/噸,滌綸短纖價格也隨之下跌至6680元/噸。
2、紡織工業增加值低位運行 利潤一路下滑
1-11月紡織工業增加值及利潤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工業增加值艱難地維持在0點之上,數以千萬的紡織從業人員奔波勞碌一年到頭也就增加了不到1.5個百分點,比起全國工業水平的5.6%著實是拖了后腿。但這還不是*慘的,產品生產出來終究是要轉化成利潤的,**季度前后出現了短暫的繁榮,一度出現3.7%的增長,隨后一路下滑,截止到11月份,累計同比下降了7.0個百分點。究其原因是原料價格的不斷下跌,產品價格也是生死相隨,賣的越多虧得越多。
3、紡織品服裝需求低迷 或將成為消費降級**
1-11月紡織品消費及消費品零售總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供應產品的價格不斷下跌*終還是因為消費者的需求端火力不夠。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8%,其中服裝鞋帽等紡織品增長僅3%,在十五個消費品大類中僅高于金銀珠寶、汽車和石油。年初一份白領消費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我國白領網民約為1.99億,這些頭部消費者可以覆蓋2-4億的人群。調查顯示51%的白領網民有消費降級的趨勢,對于衣食住行這些不可或缺的日常花費進行縮減時,服裝的優先級*高,其中考慮*先縮減服裝開支的人數占了42.5%。另外一項有意思的數據是在2019年雙11網上消費*高的品類是服飾類,或許有人會問這不是說明服裝需求旺盛嗎?筆者認為這恰恰是消費降級的客觀反應,大家對于雙11的熱衷還是出于獲得優惠,服裝終究是必需品,大家更愿意延遲自己的需求接受雙11的價格歧視。
4、國內紡織業固定投資下降 產業繼續轉移
1-11月紡織業固定資產投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產業轉移是另一個避不開的話題,無論是中西部的產業承接還是海外產能擴張都搞得轟轟烈烈。紡織產業園開工奠基的新聞層出不窮,動輒上百億。實際情況真的像新聞中這般欣欣向榮嗎?1-11月份紡織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下降8.7%,1-2月份還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隨著紡織行業景氣度持續低迷,全球貿易格局的改變,國內的投資逐漸萎縮。與此同時東南亞的紡織工廠一座接著一座,就連非洲大陸也吸引了大量的資金。資本流向海外的根本原因無非兩個,更低的生產要素成本以及更優惠的出口政策。不可否認東南亞國家的生產要素成本有**優勢,但是匹配到生產者素質、生產效率以及配套設施中或許就是另一番光景了。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出口政策,今年各種國際貿易組織各種貿易協定也是讓人眼花繚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RCE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全面進步協議(CPTPP)、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在全球貿易更加一體化的當下,中國則面臨著有史以來*嚴峻的貿易爭端,這也是各國企業和資本逃離中國的重要原因。這場曠日持久的貿易爭端真的對紡織行業造成了毀天滅地的打擊嗎?
二、中美貿易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嗎?
1-9月份中美貿易進出口總值
? ? ? ? ? ? ? 單位: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商務部)
1-9月份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金額
? ? ? ?單位: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商務部)
先來看上面兩組數據,中美貿易爭端的直接結果顯而易見,前三季度對美出口下降10.7%,美國自中國進口更是下降26.4%。美國進口額的下降主要來自于陶瓷玻璃、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已經運輸設備,以上三大類產品的下降幅度都在10%以上,而鞋靴、紡織品等輕工產品則較為堅挺,下降幅度只有1%左右。如果考慮到人民幣貶值,這個差距就微乎其微了。
1-9月份中國紡織品出口數據
? ? ? ? ? ? 單位: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1-9月份美國進口紡織品來源地
? ? ? ? ? ? 單位: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商務部)
1-9月份是中美局勢*為微妙的時期,雙方可謂劍拔弩張。前三季度中國紡織品出口總額2019.532億美元,同比下降2.78%。美國自中國進口紡織制品295.48億美元,同比下降1.2%。可以看出紡織品出口的下降,美國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中美紡織品的貿易受到的沖擊并沒有想象中的大,雖然美國的征稅清單中覆蓋了70%的紡織企業,但中國作為美國*大的紡織品進口國,地位是無可撼動的。盡管越南紡織的增長勢頭強勁,但是占美國貿易額的比重依然不足中國的一半,中國紡織產業鏈條之完善,紡織技術之優越,紡織裝備之先進是越南無法望其項背的。
中美貿易爭端歷經了虎視眈眈、摩拳擦掌、短兵相接到現如今偃旗息鼓,為本就不光明的世界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場兩敗俱傷的戰爭沒有人能笑著離場,美國國內消費品價格上漲,政府投入了大量農業補貼,中國高新技術領域被美國掐中要害,倒逼中國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陣痛在所難免。中美貿易爭端的暫時平息對全球經濟有著重要意義,各類市場都在關注兩大經濟體的斡旋。多數觀點認為中美貿易爭端的風浪不會就此平息,對于紡織行業來說這塊壓在身上的巨石并不如想象中沉重,換句話說即使中美和解對于紡織業來說的實質性利好也并沒有強大到能夠一挽頹勢,壓在這根彈簧上的阻力依然巨大,反彈之日尚未來臨。
實際上,中美貿易爭端對紡織業的影響并沒有那么大,更多的是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三、2020是荊棘還是坦途?
從全球范圍來看2020不容樂觀,11月2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從3.0%下調至2.9%。這意味著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年度增長率都將維持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疲弱的態勢。經合組織認為,貿易沖突、商業投資不振和持續的政治不確定性正在困擾著世界經濟。全球經濟增長正在面臨陷入長期停滯的風險。
近日中國社科院發布了《2020經濟藍皮書》。藍皮書稱,今年全球經濟貿易增速顯著放緩,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普遍回落,藍皮書預計中國經濟增長6.1%左右。2020年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國內周期性問題與結構性矛盾疊加,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挑戰仍然較多。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6.0%左右。放眼望去全球*有活力的市場依然在中國。
對于紡織服裝行業來講,國際市場不穩定性仍將持續,國內市場雖然表現不夠亮眼但是穩定性尚佳,國內需求仍然有開發潛力。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問題愈加突出,企業亟需找到細分領域中的需求洼地。機器一響黃金萬兩的日子已經遠去,在深陷泥潭的時候冷靜思考或許比掙扎更有脫身的可能。市場上永遠不會缺少對好產品的需求,苦練內功打磨產品才是生存之道,對于制造業來講產品為王是永不過時的圭臬。
原創文章,轉載請在文首注明出處:中國紗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