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11月21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促進委員會主辦,河北邢臺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承辦的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走進邢臺暨牛仔產業綠色技術交流會在河北省邢臺舉行。本次會議的主題為“綠色轉型推動牛仔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華珊,工信部節能司一級調研員慕穎,河北省工信廳節能處處長王志峰,河北省工信廳消費品副處長谷米,邢臺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郝廣祿,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雁君,邢臺里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鋒,邢臺恒進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峰等有關領導和嘉賓,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相關企業、媒體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副主任程晧主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致辭時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任務。今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反映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的認識深化,旨在深刻發揮制度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硬約束作用,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并將其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落實國家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措施,紡織行業先行先試,從創建生態文明示范企業入手,**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行業生態文明建設。中紡聯從2014年就開始了開展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活動,并將生態理念貫徹落實到行業、企業,經研究、探索和總結,推出了符合紡織行業的“1+5”模式,即“培養和創建紡織行業生態文明示范企業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生態制度等五個模塊,來作為評價紡織企業生態文明創建的尺度和評分依據,并以此向開展生態文明示范活動的企業提高政策、技術與管理方面的指導。
他指出,近年來,邢臺在工業化發展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和發展。邢臺作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這與本次的生態文明萬里行活動不謀而合。本次會議以牛仔產業的綠色發展為抓手,在邢臺起步,無疑是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體現,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匯集各方力量和智慧,共同促進紡織行業綠色發展邁向新的臺階。
邢臺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郝廣祿致辭時表示,邢臺是一座有著3500年建城史的古城,也是一座擁有較為完整工業門類的現代產業新城。紡織服裝產業作為邢臺的傳統優勢產業,涌現出了恒進紡織、寧紡集團、童泰童裝、鴻煕服裝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實現了牛仔產品、燈芯絨產品、童裝等紡織服裝產業鏈的貫通發展,其中恒進紡織的藍鉆牛仔布享譽海內外。紡織服裝業作為傳統制造業,只有引進先進的綠色技術和發展智能制造,才能提升行業的綠色制造水平,實現綠色發展。
此次會議的召開,是邢臺紡織產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通過紡織行業綠色技術的引進,推動邢臺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主題發言
工信部節能司一級調研員慕穎以《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加快工業節水增效》為題作主題演講。她系統分析了我國工業水資源利用現狀和面臨的嚴峻形勢,指出紡織行業作為高耗水行業,深具節水潛力。她希望紡織行業要貫徹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和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提出的相關要求,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加強節水技術研發和推廣,推進行業綠色轉型升級。
下一步,工信部將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持續以下工作,一開展先進適用節水技術推廣與應用,二完善工業節水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三鼓勵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四發揮節水型企業和水效領跑者示范**作用。當前國家節水工作形勢嚴峻,任重道遠,希望各界同仁共同努力,為節水型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華珊從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方向兩個方面就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了分析。她談到,當前,紡織行業擁有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新形勢下,面對內銷市場規模繼續擴大,增速放緩,紡織品服裝出口規模下降,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壓力加大,紡織行業投資降幅持續加深,特別是國際競爭及中美貿易摩擦,我國紡織行業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不斷增大以及消費升級、科技進步、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需求,這些都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
圍繞紡織行業“科技、時尚、綠色”新定位,今后行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重點發展方向主要有:新材料、新制造、新應用是科技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完善適合時尚產業發展的環境和基礎條件、紡織服裝時尚產業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度融合、中國紡織服裝時尚產業的國際化和品牌化發展、紡織服裝時尚產業相關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等是時尚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節水、節能、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是行業綠色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主任姜濤從綠色制造的集成性、知識基礎,推行思路和框架以及主要推行的措施和方式,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工作的進展及動態幾個方面就《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工作思路和進展》進行了主題演講。他表示,綠色制造不僅涉及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環境保護,還要實現資源能源的優化利用。為此,國家進行了頂層設計,已基本形成了“1+3+X”框架體系,以此來實現對傳統制造業的綠色化改造,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應用,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綠色制造體系構建。
他表示,目前紡織行業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成效顯著。今后紡織行業可在綠色技術推廣應用,綠色制造標準制定以及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等方面開著工作。
牛仔產業綠色技術交流
Sedo Engineering.SA總經理赫伯特·顧百利以《智慧靛藍:電力替代危險化學品》為題進行了分析。智慧靛藍SmartIndigo技術是全球**的電解還原技術,在一定程度實現了清潔生產,利用三維電解反應器,只需要靛藍染料、水、燒堿和電力就能生產出液體靛藍,排出的只有氧氣。對比其他靛藍還原技術,SMARTINDIGO智慧靛藍技術高效、環保、體積小、成本低,產品含量純粹穩定,完全不含化學品助劑及金屬離子,且苯膠不可檢出。該生產工藝相比傳統工藝能源消耗大幅下降,色牢度高,是實現可持續靛藍染色技術很好的系統解決方案。傳統工藝能源消耗大幅下降,色牢度高,是實現可持續靛藍染色技術很好的系統解決方案。
邢臺里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鋒以《智慧靛藍在中國》為題進行了介紹。他介紹,邢臺智慧靛藍項目從今年2月簽約以來,已投產2臺設備,規劃年產智慧靛藍還原液體1萬噸。目前已經有多家工廠使用并測試了SmartIndigo產品,同時多家牛仔品牌設計和并使用了SmartIndigo生產的面料。針對智慧靛藍中國市場前景,他表示,中國生產的牛仔布和牛仔褲產量均居世界**,每年消耗靛藍粉約35000噸,約占全球消耗量50%。
目前,牛仔布生產工廠普遍使用化學品還原方式生產,環境污染嚴重。因此,智慧靛藍技術市場應用潛力巨大。未來里古環保科技將以邢臺工廠為藍本,將與牛仔面料生產商、靛藍生產商等展開全面合作,在國內牛仔生產聚集區就近建立SMARTINDIGO智慧靛藍生產項目,助力牛仔生產的清潔化和可持續發展。
PureDenim.CO.LTD總經理Luigi Caccia以《智慧靛藍的應用技術》為題進行了分享。作為全球“首吃螃蟹”應用Smart-Indigo智慧靛藍技術的意大利牛仔工廠,他分享了企業應用此項技術的實際案例及帶來的明顯的節能減排效果。他表示,紡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不能僅僅是口號,而應該付諸行動。為此,他很愿意與Smart-Indigo智慧靛藍技術的研發者Sedo Engineering.SA公司一道創新嘗試,為牛仔行業清潔可持續邁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會上,姜濤代表評審專家組宣讀了關于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建紡織綠色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示范企業的評審決定,專家組以《培育和創建紡織行業生態文明示范企業評價指標體系》為評審依據,聽取企業匯報后,通過資料審閱、現場考察和質詢,一致認為:河南中大恒源提供的資料充分翔實,符合創建紡織綠色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示范企業的評審條件,是紡織綠色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示范企業的樣板,推薦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國紡織綠色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示范企業”。
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雁君就紡織行業綠色領跑進行了經驗分享。她介紹稱,中大恒源是天然色素行業的先行者,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通過持續研發投入、技術創新,持續打造了系統化管理軟實力;成為了從源頭基地建設、提取、精制加工到應用、制劑化生產的全色系天然色素系統化解決方案企業。該企業在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在食品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基礎,而首次在紡織印染領域的跨界應用,為紡織產業綠色化發展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間。進入紡織行業,中大恒源將從靛藍染料入手。
河北恒進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峰就企業創建綠色工廠進行了經驗分享。恒進紡織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年產牛仔布3500萬米的華北地區出口量*大的牛仔面料制造,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藍鉆牛仔享譽海內外。多年來,公司始終致力于科技創新,每年研發30多個新產品投放市場,使用環保粘膠、可降解滌綸、再生天絲等多種環保材料研發出了新型環保牛仔面料。為了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公司積*開展節能減排,熱能、冷凝水回收,參與NRDC自然保護協會項目。2017年公司啟動創建綠色工廠,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高標準建設,預計2020年全面開工建設,2021年建成綠色工廠。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參觀了古里環保科技的智慧靛藍液體生產示范工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