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中國、美國和印度是世界棉花市場影響力*大的三個國家,其中,中國棉花的產量和消費量曾經均位列全球**,但近幾年其**產棉國地位被印度取代。由于自身需求量較大,中國每年的棉花凈出口量很少;而美國的棉花產量中近80%用于出口貿易,是全球*大的棉花出口國,產量位列全球第三;印度棉花的產量目前位居全球**,消費位居全球第二。由于中美印三國在棉花市場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因此,其產量、消費以及出口政策的變動*大影響著全球棉價。
全球棉花市場供需情況
產量
全球棉花產量在2015/2016年度同比減少19%后,2016/2017年度和2017/2018年度連續兩年增產,2017/2018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2695萬噸,2018/2019年度同比減少4%至2598萬噸,2019/2020年度預計同比增產5%至2738萬噸。在全球各國中,中國、印度和美國是主要的棉花生產國,它們的產量占比超過全球比重的60%。2009/2010年度,中國的產量占全球比重的31%,但是經過10年的變化,中國棉花產量呈現下降趨勢,比重也在逐漸下降,2018/2019年度中國產量占比僅為23%,與印度幾乎持平。印度在2013/2014年度至2016/2017年度比重有所提高,其他年度比重基本維持在穩定的區間,變化不大,產量與10年前相比是增加的。美國近幾年棉花產量整體呈現增長趨勢,占比也較10年前有明顯提升。
全球棉花在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兩個年度的消費量是逐年遞減的,但是自2012/2013年度起,全球棉花消費復蘇,消費量逐年增加,2018/2019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為2636萬噸,較2017/2018年度同比減少1%。USDA預測2019/2020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為2705萬噸,同比增加3%。根據USDA發布的預估值,2019/2020年度各國消費量按大小排列分別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國、土耳其等。
貿易
全球各國按進口量大小排列分別是中國、越南、孟加拉國、印尼、土耳其、巴基斯坦等;棉花出口大國分別是美國、巴西、印度、澳大利亞等。
庫存
2010/2011年度至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產量都是大于全球棉花消費量的,但是2015/2016年度由于棉花產量大幅減少而消費量穩定增長,使得棉花產量與消費量之間出現351萬噸的缺口,2018/2019年度根據USDA的數據預計產消之間仍然存在38萬噸的缺口。
全球棉花的期末庫存在2009/2010年度至2014/2015年度逐年遞增,呈現累庫存的變化趨勢,2015/2016年度期末庫存停止進一步積累,同比下降15%,2016/2017年度至2019/2020年度棉花期末庫存在一定區間范圍的波動,但變化不大。相應地,庫存消費比也是先增后減再持平的走勢變化。
美國棉花供需情況
生長氣候
美國國土遼闊,主要為東西方向鋪開,東北部沿海為溫帶氣候區,受到拉布拉多寒流和北方冷空氣的影響,冬季較為寒冷,夏季溫和多雨,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東南部為亞熱帶氣候區,受墨西哥暖流影響,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降水量為152 0173 3840毫米;中央平原為大陸性氣候區,冬季較為寒冷,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52 0173 3840毫米;西部高原地區為內陸型氣候區,全年干燥,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低于500毫米,其中高原荒漠地區降水量甚至不到250毫米;太平洋沿岸地區海洋性氣候特征明顯,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全年降水量豐富,約為152 0173 3840毫米。
美國農業用地占全球農業用地的10%左右,約為64.5億畝,糧食產量豐富,是世界主要的糧食出口國,糧食產量占全球的20%左右。
產區分布
美國的棉花種植區主要分為四大區域,分別是東南部地區、中南部地區、西南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是東南部地區,棉花產量占美國總產量的21%,生長周期從每年的4月初到9月初,收獲期為9月底到12月底,以生產中低等級棉花為主,是美國紡織業*發達的地區。第二是中南部地區,棉花產量占美國總產量的17%,生長周期從每年的4月中旬到9月初,收獲期為9月底到12月初,該地區的棉花生產主要用于國內消費。第三為西南部地區,棉花產量占美國總產量的60%,播種期是每年的2月底,收獲期為7月底到9月中旬,以生產中低等棉花為主,是美國棉花主要的出口基地。*后一個區域是西部地區,主要生產等級較高的棉花品種,每年的2月開始播種,收獲期為9月底到12月初,相比其他三個棉花產區,西部地區由于氣候較為干燥,區內所有的棉花都需要引水灌溉。
產量
2018/2019年度,由于遭受前期干旱天氣及第三季度颶風襲擊的影響,美棉棄耕率大增至27.62%,使得美棉產量同比下降12%至400萬噸。6月底美棉種植工作已基本完成,據USDA的數據,6月底,2019/2020年度美棉的實播面積為13720千英畝,較3月底意向種植面積減少60千英畝,但同比去年增加約200千英畝。新年度棉花種植期天氣尚可,無嚴重災害發生,美棉生長優良率不斷提高且同比高于去年,棄耕率預期同比大幅下降,但美棉單產較去年同期減少2.17%至947公斤/公頃。預期2019/2020年度美棉產量將同比增加19.75%至479萬噸,或創至少近10年新高。
印度棉花供需情況
生長氣候
印度平原面積占其國土面積的40%,即使是山地和高原,海拔也不超過1000米,交通便利,熱帶季風氣候以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使得印度的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各種因素的疊加,使印度成為世界上*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耕地面積占全球可耕地面積的10%左右,面積約為24億畝,目前印度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的農產品凈出口國。但是由于印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西南季風不穩定,導致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不均,較易受到水旱災害,這又使得印度糧食的產量具有較大波動性。印度大部分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較為炎熱,西部的塔爾沙漠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季風強勁,雨季集中在每年的6—10月,旱季則在每年的3—5月。冬天由于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作用,沒有寒流或冷高壓南下的影響。
產區分布
印度的棉花生產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其中北部地區的古吉拉特邦,產量占全國25.07%,是印度*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其次是同屬于北部地區的馬哈拉施特拉邦,產量占全國23.74%,排名第三的是中部地區的特倫甘納邦,約占全國產量的12.15%。
產量
印度棉花收獲面積在2016/2017年度出現明顯下滑,但是從2017/2018年度開始印度棉花收獲面積保持在12600千公頃。2018/2019年度由于高溫及蟲害影響,印度棉花單產同比下滑8.6%至458公斤/公頃,使得印度棉花產量同比減產9%至577萬噸,2019/2020年度印度棉花單產預期提高至2017/2018年度的501公斤/公頃,棉花產量預計同比提高9%至631萬噸,即重新回到2017/2018年度的產量水平。
種植區域
從區域上劃分,主要有三大產棉區域,即新疆棉區、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棉花種植帶大致分布在北緯18—46度,東經76—124度,氣溫≥10°C。根據2019年中國棉花實播面積調查報告,2019年全國棉花實播面積4794.3萬畝,同比減少30.8萬畝,減幅0.6%,預測總產573萬噸。
具體而言,黃河流域棉花實播面積為691.9萬畝,同比減少66.6萬畝,減幅8.8%,長江中下游棉區實播面積為490.6萬畝,同比減少38.3萬畝,減幅7.2%。西北內陸棉區實播面積為3568.1萬畝,同比增加77.2萬畝,增幅2.2%。其中新疆實播面積為3531.3萬畝,同比上升2.2%。
供給
中國棉花在2013/2014年度至2015/2016年度產量減少,近幾個年度產量從低位緩慢回升,2019/2020年度預計產棉花604萬噸。進口從2012/2013年度至2015/2016年度持續萎縮,近幾年緩慢增加,但仍然低于2014/2015年度時的進口量。
消費
棉花消費量在十年間經歷了先減后增的變化,但消費量始終在產量之上,產消缺口長期存在。2010/2011年度至2013/2014年度國內棉花消費量逐年遞減,產量與消費量的缺口也在逐年減小,2015/2016年度至2018/2019年度棉花消費復蘇,消費量緩慢回升,產消缺口也隨之拉大。
庫存
中國國內棉花期末庫存在2010/2011年度至2014/2015年度逐年增加,并在2014/2015年度達到1448萬噸的紀錄高位,之后開始去庫存的進程,但是工商業庫存卻是逐年增加的。
全球的棉花期末庫存也是由累庫存階段向去庫存階段轉變,與中國的庫存變化大致相同,但是如果把中國剔除掉,全球的期末庫存則不再有這一明顯的變化趨勢,由此可見,中國的棉花庫存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全球的棉花庫存,分析中國的棉花庫存變化對于判斷全球的變化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