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一個人對一份工作的執著能有多久,10年或是20年?可能對于不少涉及期貨行業的人來說,那是一輩子的事。
“2002年我進入期貨行業從事棉花期貨研究工作,隨后轉崗市場開拓和產業客服,再后來轉做管理崗位,一直到現在成立自己的公司,在長達17年工作時間里,始終未有脫離棉花圈子。”新疆弈德眾誠物產董事總經理王原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棉花期貨作為我國期貨市場上市時間*久的品種之一,既是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縮影,也是價格發現和功能發揮的標桿性品種。
據悉,棉花期貨是我國期貨市場治理整頓后上市的**個期貨品種,同時也是標志著我國期貨市場進入穩步發展階段。自2004年上市以來,棉花期貨總體運行平穩,其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穩定發揮,為政府制定棉花產業政策和企業經營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對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起到積*作用。
棉花期貨15年蝶變
“從我進入期貨行業以來,就與棉花期貨結下不解之緣,研究、市場開拓、產業客戶服務,即使是轉做管理之后,也一直把棉花期貨作為重中之重。”王原素以平和的語氣告訴記者,“即便離開期貨行業后,也依然圍繞著棉花圈子工作。在成立自己的公司后,仍以棉花為主做基差貿易,可以說,我既是期貨人,也是棉花人。”
事實上與王原素同樣對期貨飽含這種執著精神的從業者并不在少數,有的人可能是10年或20年,有的人可能就是一輩子的事情了。
棉花期貨作為中國期貨市場治理整頓后上市的**品種,標志著我國期貨市場進入穩步發展階段。2004年上市以來,棉花期貨總體運行平穩,其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穩定發揮,為政府制定棉花產業政策和企業經營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對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起到積*作用。
王原素表示,“我見證棉花期貨的成長,也見證期貨市場的發展,可以說,棉花期貨就是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棉花期貨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就是期貨市場服務產業的有力證明。”
在他看來,棉花期貨上市15年來,倉單數量從幾萬噸到目前的近百萬噸,交易規模也翻幾番,商業模式從簡單的期現套利到含權貿易,參與主體從外商、民營企業和私募到國企央企、紡織企業,市場定價從簡單的現貨“一口價”到現在的即期、遠期點價,可以說,國內棉花期貨從一個產業鏈里的小眾市場變成現在管理價格風險不可替代的工具和參照。從這個角度來看,就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兩大期貨市場功能來說,棉花期貨的成長非常值得肯定,且有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尤其是在全球視角下。
值得注意的是,棉花期貨這些年的發展,促進和推動產融結合的穩步發展,伴隨著棉花產業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化,實體與金融,國內與國外,期貨和現貨,供應和消費這幾個維度以期貨市場為樞紐越走越近,并產生良性互補的協同效應和互促作用,使得產業鏈經受價格劇烈波動的考驗并越來越成熟地發展,這是國內棉花期貨市場對整體棉花產業鏈可持續發展起到的*大的作用。
“雙十一”行情 對價格發現理解更深刻
期貨特有的價格發現功能充滿無限的魅力,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投資者,都是價格發現的受益者和參與者。在王原素看來,只有經歷過期貨價格的起伏,才能夠更深刻的理解價格發現功能。
“2016年的雙十一行情,市場給我深深地上一課,應該說,當時不論是期貨公司還是參與期貨的投資者,風控系統經受的考驗是巨大的”,王原素說,參與套期保值的產業客戶面對追加保證金,*大的收獲就是積累風險情緒,即:無論是做對沖還是單邊,**的確定性就來自于不確定性,市場的*限預判是風險管控的基礎性動機,而在規模與收益之間找平衡的根本邏輯是風控策略的執行效率。因此風險一定要分擔和轉化,產業客戶只要分享收益即可;同時并不是所有的散戶都適合直接參與期貨市場,但只要分享到期貨市場價格波動的收益就足夠,這是我對期貨市場發現價格功能的更深刻理解。
據悉,棉花期貨上市15年來,所取得的成績既包括價格發現,也為服務目標價格改革與“保險+期貨”作出貢獻。
從歷史運行情況來看,棉花期貨市場功能發揮高效,助力我國棉花產業政策落實,促進棉花產業健康發展。2004年以來,棉花期貨日均成交量13.8萬手,折合棉花69萬噸,日均持倉量達到13.2萬手,換手率在1左右,在已上市期貨品種中處于較好水平。2016年我國棉花國儲去庫存效果良好,棉花期貨流動性增加,日均成交量和日均持倉量分別達到33萬手和30.4萬手,均高于歷史平均水平。
2014年我國開始實施的目標價格補貼標志著棉花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序幕的開啟。在目標價格改革過程中,期貨市場始終堅定做“參與者”、“推動者”和“創造者”。棉花期貨在鞏固新疆產區優勢方面發揮了積*作用:一是便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棉花生產單位利用期貨套保,穩定棉農收益,鞏固新疆棉花主產區地位;二是順應棉花行業發展趨勢,于2017年9月份啟用新疆棉花期貨交割庫,調整基準價區至新疆,突出新疆棉花價格標桿作用,加快棉花行業向新疆轉移。
此外通過積*開展“保險+期貨”試點,期貨市場正在探索一條市場化棉花價格補貼的新方式。2016年開始鄭商所在棉花期貨上開展“保險+期貨”試點,截至目前共建設試點28個,交易所支持資金2506萬元,累計賠付金額152 0173 3840.77萬元,項目覆蓋新疆、甘肅、山東、湖南、湖北等主產省區,為4.05萬噸的棉花生產保價護航。
應盡快完善棉花期貨產業鏈
有業內人士指出,棉花期現貨市場保持生命活力需要依靠改革,改革能夠針對性地解決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推動棉花行業提質增效。因此應當加快完善棉花期貨產業鏈,將棉花期貨價格納入市場價格采集體系,完善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建立健全銀期互通機制,提高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可否考慮大力發展和推動紗線期貨市場,這將給予棉花產業各個主體更多的商業路徑和管控風險的工具”,王原素說,其次可否考慮進一步推進和國際各個相關品種市場通道的構建,給予行業更加靈活的選擇空間;*后希望棉花期貨的參與者、服務者能夠更多地融入產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夠讓產業鏈的弱勢群體更易于利用期貨市場管控、規避風險,推動整體產業鏈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事實上,提高我國棉花期貨對外開放程度已成為共識。我國是世界**大棉花消費國和第二大產棉國,然而國際棉花貿易通常以美國洲際商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貨價格為基準,我國對國際棉花定價議價能力與國際市場地位不相匹配。我國棉花期貨對外開放程度不高。在交易機制上,受到跨境監管難度的限制,棉花期貨暫不允許境外投資者交易。
有專家指出,應加快建立支撐棉花期貨國際化的制度機制,推動棉花期貨引入境外投資者工作。全面盤活棉紗期貨,在棉紗期貨具備一定流動性基礎后,探索開展進口紗交割和境外交割業務。通過一系列主動求變求新,才能看到更加高效的功能作用發揮、更加開放的市場體系和更加完善的交易制度,一個強大的棉花期貨將有效加強棉花行業韌性,提高行業運行效率,提升應對各類風險的能力,為棉花行業市場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