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1月中國棉紡織景氣指數47.5,與去年12月相比下降1.17。1月年關將至,絕大多數下游企業基本完成備貨,生產逐步進入放假模式。產品庫存增加已是不爭的事實,企業壓力不言而喻,行業景氣度略顯低迷,但也屬于正常現象。近期中美貿易磋商持續進行,目前來看,雙方商談有利好勢頭,增加企業家市場信心。新年伊始,產品競爭力好的紡織企業陸續開工,市場交投尚未完全恢復,招工難成為企業較關注的事情。隨著節日氣氛逐漸褪去,生產、銷售逐步回歸正規,預計2月中國棉紡織景氣指數有所回升。
原料采購價格指數1月原料采購價格指數49.82,與去年12月相比下降0.1。1月全球經濟活力回落,市場需求疲軟,國際棉價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延續走弱態勢。在觀望情緒氛圍下,國內市場棉花階段性供大于需,鄭棉倉單壓力較大,價格上漲受到抑制。化纖短纖價格松動,繼續下行。1月CotlookA指數平均值82.35美分/磅,環比下降3.65美分/磅;國內3128B級棉花現貨均價152 0173 3840元/噸,環比增加28元/噸;主流粘膠纖維均價13295元/噸,環比下降482元/噸;1.4D直紡滌綸短纖均價8799元/噸,環比下降110元/噸。春節過后,企業采購逐漸恢復,原料價格有所回升,但預計上升幅度不會太大。
原料庫存指數1月原料庫存指數49.73,與去年12月相比增加1.01。跟蹤企業數據顯示,1月企業原料庫存環比增加6.24%。其中原棉庫存環比增加6.19%,進口棉庫存環比增加23.34%,非棉纖維庫存環比增加6.44%。主要原因:一、在年后原料價格上漲預期下,部分企業抓緊*后時間囤貨;二、受春節假期和市場信心影響,企業生產放緩,原料消耗減少;三、配額使用期限將至,企業加快進口棉清關。2月原料價格回升幅度不大,企業補庫意愿不強,預計2月原料庫存指數變化幅度不大。
生產指數
1月生產指數46.41,與去年12月相比下降3.08。1月純棉紗布清淡延續,加上前期訂單不足,多數中小型棉紡織廠提前放假。織廠開臺率與紡紗廠相比略顯不足。跟蹤企業數據顯示,1月紗產量環比下降1.19%,布產量環比下降5.88%。其中棉混紡紗產量環比下降2.68%,棉混紡布產量環比下降3.15%。節后多數企業已于正月初七正常開工,部分企業由于人員不足,開工時間稍晚,但元宵前后均已正常開工,預計2月生產指數回升。
產品銷售指數1月產品銷售指數46.98,與去年12月相比下降3.26。與往年相比,春節前紗布成交量有所降低,棉布成交量明顯低于往年同期。主要原因是1月為行業淡季,加上中美貿易摩擦未果,市場觀望情緒濃郁,下游訂單減少,市場淡季更為明顯。價格方面,32支純棉普梳紗平均價格22931元/噸,環比下降314元/噸,純棉坯布(32*32 130*70 2/1 47"斜紋)平均價格5.59元/米,環比下降0.03元/米。跟蹤企業數據顯示,1月紗銷量環比下降5.18%,布銷量環比下降22.08%。春節后,企業陸續復工,但市場交投尚未完全恢復,產品價格較穩定,目前發貨以年前訂單為主。
產品庫存指數1月產品庫存指數45.55,與去年12月相比下降1.95。1月棉紡織企業庫存水平居高不下,下游服裝等市場采購明顯減少,企業出貨不暢,庫存壓力較大。織廠心態悲觀主導,但依舊表示少量囤貨,為節后開機做準備。跟蹤企業數據顯示,1月紗庫存環比增加5.69%,布庫存環比增加10.65%,其中棉混紡紗庫存環比增加10.98%,棉混紡布庫存環比增加14.77%。2月企業根據節前訂單安排生產發貨,產品庫存將會有所下降。
企業經營指數1月企業經營指數為46.59,與去年12月相比下降0.3。棉紡織骨干企業經營數據表現良好,且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小微型棉紡織企業經營質效欠佳,部分處于虧損狀態。目前中美貿易摩擦及國內棉花供需狀況是企業*為關心的事情,這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及國際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希望政府能盡早公布棉花相關政策,給市場一個穩定預期,增強企業市場信心。
說明:中國棉紡織行業景氣指數采集自全國200多家棉紡織企業業,通過對多個主要指標加權計算得出,當指數高于50,表示棉紡行業景氣程度向好,低于50則表示景氣程度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