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國慶*后**午間,中國央行宣布,10月15日起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以置換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梢栽黾咏鹑跈C構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資金來源,促進提高經濟創新活力和韌性,增強內生經濟增長動力,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降準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央行稱,本次降準仍屬于定向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銀根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降準釋放的部分資金用于償還中期借貸便利,屬于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資金則與10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
央行強調,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西南宏觀團隊認為,這顯示在同時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和外部利率上升、人民幣貶值的雙重約束之下,央行政策更多的以國內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為主。
降準是否會加大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
央行在答記者問中表示,本次降準彌補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缺口,優化了流動性結構,銀根并沒有放松,市場利率是穩定的,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率與名義GDP增長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適度的,不會形成貶值壓力。本次降準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更加鞏固。
西南宏觀團隊認為,中美利差收窄以及美元升值加大匯率貶值壓力,這在國慶節期間的離岸市場有所體現。而央行在此降準意味著中美利差將繼續收窄,匯率貶值壓力可能有所增加。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匯率貶值將失控,由于外匯市場的發展和管控加強,我們看到4月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貶值的同時,資本并未出現明顯流出,無論是外貿企業結售匯意愿還是商業銀行對外凈資產,均基本維持穩定。因而,央行在控制匯率貶值速度上具有較強可控力,匯率貶值將是有序可控的。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評論稱,事實上,在美聯儲繼續加息的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的放松將會繼續壓縮中美利差,使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基本面上面臨貶值壓力。央行的上述表態,一方面說明央行認為國內目標要優先于對外目標,另一方面也說明央行有意愿與能力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維持在特定水平上。
本次降準之后,未來還會繼續降準多次?
中行研究員高玉偉預計未來還會繼續降準多次,并且銀行貸款利率將穩中有降:
這次降準與上一次降準的規模一致,為市場釋放了一部分資金規模,為穩定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預計未來還會繼續降準多次。未來既要繼續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堅定做好去杠桿工作,又要把握好監 管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
一是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引導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資金向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流動。適度調低地方債券風險權重,引導金融機構增配地方債,解決好基建投資的資金來源不足問題。
此外,預計銀行貸款利率將穩中有降。貨幣市場利率不斷下行推動銀行資金成本趨于下降,這有利于銀行下調貸款利率。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則認為,本次降準之后,央行在今年年內繼續降準的概率較小,下一次降準可能會放到明年年初春節之前。
那么央行再降準對我國棉花、紡織、服裝行業有哪些影響呢?
早前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央行降準對棉花、紡織行業的影響簡單歸納如下:
有利于解決涉棉、紡織企業的資金難題,信貸支持力度將加大。
隨央行、政府資金和政府的關注點轉向千千萬萬小微企業,特別是加快“債轉股”,涉棉企業緊繃的現金流壓力有望得到有效緩解。
**,助力2018/19年度籽棉收購、加工,保障農民收益;
其次,棉花貿易商、紡織企業資金得到補充,利于棉價的穩定和市場中長期發展,紡企適當增大棉花等料存儲規避鄭棉、ICE等巨幅波動的風險;
再次,利于2017/18年度棉花銷售,加快資金回籠。
刺激國內棉花、紡織品服裝的消費,對整個產業形成事實利好。
流動性適當寬松,對于老百姓投資、借貸還是有好處的,至少借貸的成本不會進一步上升,甚至在未來還有可能會下降,因此在融資成本穩定、市場信心恢復的情況下,國內消費及投資有望走出低谷,棉花、紡織、服裝等小微企業的生產、銷售將全面恢復甚至駛入“快車道”,穩生產、促消費成當務之急。
政府執行穩健貨幣政策的決心,給棉花、紡織企業吃“定心丸”
我國下半年經濟增長承壓,資本約束和金融監管背景下融資增速回落帶來的風險越來越明顯,通過“降準”實現精準調控、緩解去杠桿對小微企業的沖擊成為必然選項。從貨幣政策來看,持續降準釋放流動性,棉花、紡織、服裝等中小企業信心不斷恢復。
本次降準對樓市影響有限,房企仍應做好過冬準備?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表示,本次降準的宏觀背景,是實體經濟增速的進一步放緩。另一個背景,是房地產市場已經得到基本控制。
目前受棚戶區改造規模下降影響,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回落。受房地產調控趨嚴以及銀行信貸控制影響,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加快回落,而一線城市房地產保持價格陰跌、成交量收縮的冰封狀態。此外,關于房產稅的討論也在影響市場相關主體的預期。
張明認為,只要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松,央行降準預計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非常有限,房地產企業仍應做好過冬的準備。
經濟學家馬光遠稱,降準是對的,降準可以穩預期,穩經濟,特別是穩房價。
超預期降準之后是什么:減稅?加息?
此次降準的背后,有著十分必要的宏觀訴求。未來穩增長的政策還有哪些期盼?會不會有加息的可能?緊信用環境會不會改善?
華爾街見聞會員專屬內容《快評 | 超預期降準之后是什么:減稅?加息?》指出:
雖然市場在節前就有降準預期,但預期普遍是結構性降準,此次降準是各類金融機構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超市場預期。
在9月份美聯儲加息后,中國央行并沒有跟隨進行公開市場利率的上調,也不會因為通脹和房價因素考慮加息。如今穩增長和穩信用對低利率環境有客觀且強烈的必要性,所以也不會出現降準和加息的貨幣政策組合。
貨幣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加上即將到來的降稅措施,以及正在趕緊儲備的投資項目,從寬貨幣到寬信用并非不可期待。
(紡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