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在紡織行業的重要轉型時期,創新驅動、降本增效成為企業持續探索的主題。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講話中曾經提到:人才是**資源,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棉紡總工程師作為行業創新升級的**,代表著行業權威技術,承載著企業變革的希望,有責任把紡織技術研究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保證我國紡織技術的競爭優勢。
9月7日,2018棉紡總工程師論壇在山東德州開幕,這場高規格嘉賓陣容的年度總工集結號,聚集了一批有思想有技術的棉紡高端精英,得到行業總工的廣泛關注,參會人數800+。
此次論壇以“單點突破系統提升”為主題,從探討企業產品開發、工藝創新、技改措施等領域的難點重點出發,由點及面,重點設置了規范化管理、產品開發趨勢分析、管理體系分享等提升模塊,全新內容設計和板塊規劃,拓展總工程師及技術隊伍的系統化創新視野,分享重點紡企創新發展之路。論壇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與《棉紡織技術》期刊社共同主辦,無錫市蘭翔膠業有限公司**冠名,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青島環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葉戩春、《棉紡織技術》期刊社社長劉強、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顧平、江南大學原副校長高衛東、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總工程師陳寶建、《棉紡織技術》期刊社副社長王楊俊、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陳升、無錫市蘭翔膠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卓理財、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鋼、青島環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郭加陽、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東等出席了論壇。7日的論壇現場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副秘書長景慎全、《棉紡織技術》期刊社新傳媒運營總監梁亞閣主持。
技術創新在棉紡行業轉型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棉紡織技術》期刊社社長劉強
劉強在致辭中表示,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世界經濟格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深刻變化,棉紡織行業始終要堅持科技**,技術創新,效能提升。棉紡織總工程師作為企業技術管理、工藝管理、質量管理的總負責人,在企業科技創新、行業價值提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棉紡總工程師需要承擔起以下幾點職責和使命:
1.突破關鍵技術延續行業競爭優勢際化
新時代新紡織能否把握技術創新主動權與發展主動權,還必須以關鍵共性技術為突破口,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能保證紡織技術延續,保證我國紡織技術競爭優勢。
2.圍繞技術創新實現價值鏈系統提升
以總工為核心的技術隊伍,不僅關注科研和基礎技術創新,同時應該關注企業價值鏈上各個環節的系統創新,要以基礎技術革新和技術創新為核心,形成有效溝通互動創新的協同機制;發揮技術創新在研發、生產、市場等環節的效能發揮,引導企業形成集成創新能力,發揮創新的倍增效應,提升行業價值鏈創新發展的空間,輔助企業系統提升。
3.以管理創新激發技術創新效能
總工程師及技術負責人要以戰略眼光看待技術發展,要把管理創新融入到企業技術管理中去,在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創新要素配置、技術科學管理上發揮主導作用,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勵保障、服務監管等長效機制,創造技術創新環境,提升技術創效能。
2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葉戩春
2010年以來,我國棉花產業經歷了價格大幅波動,隨著棉花生產、加工、流通、紡織全產業鏈的不斷調整,國內棉價正在逐漸回歸市場化,國內外棉價差收窄,同時“高征低扣”改革試點的推進等利好因素也提振著行業的信心。棉紡織企業積*進行設備改造升級、調整產品結構,行業穩步發展。
葉戩春介紹,從中棉行協跟蹤的重點企業統計數據看,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7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5%。棉織物出口增速放緩,出口市場主要為菲律賓、孟加拉國、越南、貝寧等東盟和非洲紡織新興國家。我國棉紡織行業的投資一直呈現為穩步增長,2015年后由于新疆的投資熱潮拉動,一定程度上也拉動棉紡投資增長,我國紗線的產品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棉紡織行業未來發展呈現出以下幾點趨勢:整體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新型管理理念、互聯網思維、金融工具投資等行業新理念快速融入。
3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陳升
紡織服裝產業是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重點產業,也是全省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努力邁向中高端的主戰場之一。陳升表示,本次論壇在德州召開,不僅給各參會企業搭建了一個匯報展示交流的平臺,也給山東企業提供了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
陳升提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過幾代紡織服裝人的奮力拼搏,山東紡織服裝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在規模方面,2017年,全省3944家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位,規模巨大,基礎雄厚;在產業鏈方面,全省擁有紡紗、織造、服裝、產業用、家紡、印染、化纖、紡機等紡織工業鏈條上所有細分產業門類,鏈條完整,要素齊全;在競爭力方面,山東既擁有如意、魏橋等“全能**”,也擁有魯泰、華源、三和、恒豐、岱銀等“單項**”,知名企業眾多;在科技研發方面,“十二五”以來,山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獎總數占全國的1/8,獲得“紡織之光”科學技術獎116項,占全國18.04%,其中一等獎共16項,占全國24.62%,二等獎38項,占全國16.52%,三等獎62項,占全國18.04%。
4無錫市蘭翔膠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卓理財
紡織橡膠器材作為橡膠制品中的一種,產品性能的提升是集高分子材料學、物理學、工藝學一體的應用科學領域。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產品性能的穩定發揮必須配以合理的配方設計、先進的生產裝備、科學的生產工藝和嚴格的質量管控。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國內外市場對高檔次膠輥膠圈的需求量不斷上升,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蘭翔公司組建了高層次的研發團隊,注重企業人才的培養。行業發展、企業進步離不開技術創新、人才交流,這也是蘭翔冠名本次總工程師論壇的初衷。
總工視角,單點突破紡織難點
本次論壇針對棉紡織企業難點、痛點設置單點突破討論議題,選取國內代表型特色紡企到會交流研討,深入研討企業突破方向。其中九位行業專家做了專題報告:無錫市蘭翔膠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少周介紹了新材料在膠輥、膠圈中的應用,配方設計的初衷以及新材料應用對紡紗帶來的積*影響,供紡織行業同仁參考;棉紡品種多元化、品質高端化,組分復雜化、生產高效化離不開針布領域的研發與創新,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玉峰從梳理技術發展需求出發,分析了高效梳理面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技術創新的舉措,展示了良好的應用效果,有力促進了梳理質量的有效提升;隨著客戶對緊密紡紗線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專件器材的優選和配置的顯得尤為重要,三陽紡織有限公司技術總工程師張生與參會代表分享了在高支純棉精梳紗專件器材方面的體會;青島環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經理郭加陽分析了筒紗包裝當前現狀,向大家介紹了筒紗智能包裝物流系統在提高包裝工序生產效率、降低用工用料成本等方面的應用和優勢;日照品特裕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田從分析傳統紡織行業難題出發,通過案例,為大家講解了細紗單錠監測如何為傳統紡紗提供新動能,將效果和收益數據直觀展示,將國際先進的技術引進國內,實現了國際技術國產化;近年來,及時調整品種結構、擴大原料途徑、提高產品檔次、降低用工水平等,成為紡織企業發展的必然選項,南陽紡織集團副總工程師李宏代替邱萬福介紹了如何通過科學規劃和精細化管理實現二十萬錠智能化設備多品種生產的經驗;安徽華茂有著60年歷史,作為環錠紡紗的標桿性企業之一,幾十年來一直在工藝與技術創新方面不斷摸索,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圣明通過裝備創新、智能化驅動等方面分享了高品質智能化工廠的探索經驗;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覃強介紹了智能視覺識別技術在紡紗廠空管管理的應用,通過經濟效益分析切實感受成本節約效果;噴氣織機生產高檔家紡面料,對紗線的強力、毛羽有較高的質量要求,淄博銀仕來紡織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衍田分享了實踐中對噴氣織機家紡面料用經紗、緯紗的質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慧聚棉紡,系統啟發行業升級
本次論壇從總工程師關注的方向出發,設置行業發展趨勢研討、產品趨勢研討等議題,并重點設置系統提升模塊,行業專家學者、企業總工到會系統分享企業實戰經驗:江南大學教授高衛東介紹了紡織科技進步概況和近年來紡織科技成果名錄,帶來了紡織學術前沿信息;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總工程師陳寶建分享了紡織行業產品創新高值化、生態化、功能化、時尚化的發展方向,對未來紡織產品開發提供借鑒;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季承介紹了一棉通過更新技術平臺、培訓機制、質量高點、品牌培育等多維度手段將質量理念貫穿管理生產市場各個環節的經驗;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雒書華通過案例總結了企業實際精益化管理的幾個抓手,如人員、方法、溝通和新技術應用等,幫助棉紡企業實現生產線質量精益管理革命。
本屆論壇在上午的開幕式中舉行了2018中國棉紡行業優秀總工程師評選活動頒獎儀式,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王曉蕓、尉氏紡織有限公司陳文利、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何小東、河南平棉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李季媛、淄博銀仕來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李衍田等24位行業優秀總工程師入選,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棉紡織技術》期刊社社長劉強、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陳升為獲獎總工程師頒獎。
挖掘棉紡行業創新潛能,探討企業技術革新方向,總工論壇作為棉紡行業連接技術和提升的平臺,將緊緊把握住棉紡總工手中的增長武器,服務行業,促進棉紡企業合作共融。
(紡織服裝周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