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同一款樣式的白布帽,過去屬于織布機前的紡織女工,今天則戴在了3D打印造型師的頭上。
昨天,第18屆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技能競賽啟動。這場辦了35年的競賽,堪稱改革開放后北京工業發展的一部歷史。35年間,織布工、鑄造工等老工種消失,3D打印造型師、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等新工種出現,折射出北京產業幾十年的升級變遷。
工種之變
3D打印、工業機器人入選
下個月,張飛打印工作室的王文毅將帶著40多個學生參加技能競賽的3D打印造型師項目。這是他們**次參賽,也是競賽**次引入“3D打印”工種。
日歷翻回到創辦競賽的152 0173 3840年。當時,為了提高北京市工業領域技能人才隊伍的素質,助推工業發展,原市經委等部門在基層企業開展群眾性崗位練兵、技能競賽的基礎上,組織了北京市工業職業技能競賽。
競賽舉辦之初,紡織工、鑄造工都曾是主力選手。但這些“前輩”不曾想到,幾十年后參加同一項賽事的,竟然是3D打印造型師、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這些新奇工種。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給記者梳理了這35年來參賽工種的變遷:152 0173 3840年舉辦**屆技能競賽時,僅設置3個競賽工種;到1992年發展為89個工種,達到歷史*高峰;2004年至2010年,隨著北京工業門類大幅縮減,落后產能加速淘汰,發展重點朝著現代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競賽工種從83個減至53個,其中傳統工種由68個縮減至37個,新興工種的數量不斷增加。
數量增減之中,織布擋車工、布絨玩具制造工、鑄造工等一批工種在競賽中消失;車工、銑工已被數控車工、數控銑工取代。在本屆競賽中,頭一次設置了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3D打印造型師等項目。
產業之變
向高精尖產業靠攏
工種的增減,背后是產業的去留。“競賽工種是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呈現由少到多到精的變化,不斷向高精尖產業領域靠攏。”這位負責人說。
紡織工人曾給北京留下了銅牛內衣、雪蓮羊絨衫、雷蒙西裝、伊里蘭羽絨服等一批叫得響的**。但伴隨著產業升級,服裝印染加工業態全面退出京城。根據北京產業禁限目錄,“紡織印染業”已被列入堅決淘汰的產業范圍,大批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企業被淘汰關停。
舊工種、落后產業逐漸退出的同時,北京也正在實現騰籠換鳥。過去的北京第二棉紡織廠升級為萊錦文化創意產業園,銅牛物資公司的倉庫也變身成北京銅牛電影產業園。
去年底,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文件》,圈點出未來北京科技創新領域十個重點發展的“高精尖”產業,也給高精尖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13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4%。在3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23個行業利潤實現同比增長。這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3.9億元,同比增長65.7%,增勢亮眼。
人才之變
促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變了,變太多了!”站在本屆賽場的競賽項目目錄前,12年前參賽的劉宏不禁感嘆競賽的升級。1988年,劉宏高考落榜后,被招入首鋼廠做起了焊工。雖為女將,但不懼高溫,成為首鋼名副其實的“焊花”。
如今回想,她頗有感觸:“技能比賽一直渴望**,但現在覺得爭金奪銀不是*終目的,重要的是利用大賽來進行高技能人才的培訓,提升技術水平。”
這話說的沒錯。競賽工種上升級,也正是為了高精尖產業選拔技術能手。市經信委這位負責人介紹,35年來,全市共有750多萬人次參加了競賽,選拔出了6800多名技術能手,以及大量優秀的教練人員,為首都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伴隨著首鋼大搬遷,劉宏也迎來自己的轉型。現在,她在首鋼技術研究院用戶技術研究所工作,做新鋼種的可焊性試驗和新焊材的研發工作。她身邊也聚集起一批包括博士、碩士在內的技能人才。2013年,北京市劉宏首席技師工作室建立;2015年,***劉宏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幾年下來,她的團隊已經發表論文62篇,申請專利49項,高強結構鋼、工程機械用鋼等一批與之配套的焊接技術難題被攻克。
“通過技能競賽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帶動更多青年投身技能、成就夢想,也就能更好地推動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變‘北京制造’為‘北京創造’。”市經信委副主任孔磊說。(來源:北京日報)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