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 ?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項目“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成果發布會近日在北京召開,研究報告在全面深度梳理比較國內外廢舊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的重點任務,明確了全產業鏈技術體系的發展方向。
我國是世界化纖生產與應用大國,2016年化纖總產量達到4944萬噸,占到全球化纖總量的69.4%,紡織纖維的加工總量5420萬噸,其中化纖占到84.23%,居**主導地位。然而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廢舊制品處理問題也愈來愈迫切。據估計,到“十三五”末,廢舊化纖紡織品的產生量可達近2億噸。隨著我國對資源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尋求化纖紡織品的再生循環已經成為我國紡織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介紹,為促進我國化纖再生行業的良性發展和全面升級,充分發揮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作用,中國工程院于2017年設立“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由紡織領域院士牽頭,依托東華大學,并邀請相關高校院所、代表性企業的專家等40余人參與研究。歷時一年多,形成研究報告和院士建議。
“化纖再生循環是化纖產業新時期的重要方向。”項目秘書長王華平在闡述研究報告內容時說,未來10年,要以“零拋棄、清潔低碳、高效高質高值”為導向,以重大科技工程為抓手,以“政、產、學、研、用”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為支撐,建立***紡織品再生循環科研及工程技術開發平臺,使我國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聚苯硫醚等重點化纖品種的再生循環技術及創新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研究報告認為,廢舊化纖紡織品快速識別及分揀技術、預處理及資源標準化、機械法及物理法再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升級、物理化學法再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化學法再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是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的重點任務。
在此基礎上,項目形成專項建議。**,構建廢舊紡織品現代化回收物流體系:在國家相關部門協調下,聯合地方政府及專業結構,建立廢舊紡織品物流技術與裝備采購清單,以政府專項補貼形式,形成體系完整、功能完備、管理運營有序的廢舊紡織品回收物流產業鏈,以現代化回收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為依托,循序推進智能回收箱、專業物流車、集散管理站建設,建成200公里回收經濟圈,實現回收物流網絡系統的全覆蓋。第二,建設廢舊化纖紡織品循環再生產業集聚及示范園區:充分利用協同作用和規模效應,通過*大限度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式,形成輻射帶動,對廢舊紡織品循環再生產業實現快速推進。第三,建設廢舊化纖紡織品產學研用創新與展示平臺:建議國家設立專項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再生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科研及人才平臺建設,加速化纖再生基礎研究的深入及研究成果的轉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